承德市

座標40°57′11″N 117°57′47″E / 40.953°N 117.963°E / 40.953; 117.963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承德市
地級市
承德風光(順時針方向):棒槌山、避暑山莊、承德天際線、普陀宗乘之廟金山嶺長城

承德市市標
承德市地圖
承德市地圖
國家 中國
河北省
設立1983年11月15日
語源清朝雍正帝以繼承康熙帝德政的寓意命名
政府駐地雙橋區
下級行政區3市轄區、4、3自治縣、1縣級市
政府
 • 市委書記董曉宇
 • 人大常委會主任韓福才
 • 市長柴寶良
 • 政協主席劉文勤
面積
 • 地級市39,490 平方公里(15,250 平方英里)
 • 市區1,253 平方公里(484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河北省20.94%)
最高海拔2,118 公尺(6,949 英尺)
人口(2021)
 • 地級市335.44萬人
 • 排名全省第11位(佔全河北省4.75%)
 • 密度89.4人/平方公里(232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65.54萬人
 • 市區密度523.2人/平方公里(1,355人/平方英里)
 • 城鎮(2015)165.21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67000
電話區號314
車輛號牌冀H
氣候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9.2 ℃
年降水512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130800
舊稱熱河
國內生產毛額(2015)¥1,358.73億(全省第9位,佔全河北省4.42%)
218.15億美元匯率
人均¥38,506(全省第6位
6,182美元(匯率)
網站http://www.chengde.gov.cn/
人口:http://www.chengde.gov.cn/art/2021/5/28/art_3248_753797.html]

承德市,簡稱,原熱河省地區,今是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市境南鄰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島市,東接遼寧省朝陽市,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毗鄰,西北達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界張家口市,西南與北京市接壤。地處壩上高原燕山山脈交接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市境南部的霧靈山為燕山主峰,為灤河海河的分水嶺。灤河斜貫全境,武烈河流經城區。全市總面積39,490平方公里,人口335.44萬,市人民政府駐雙橋區。承德最早以蒙古語命名為「哈倫告魯」,或「哈倫郭勒」,意譯為「熱河」,因此承德又名熱河。土地屬於喀喇沁翁牛特部。清初,這裡除蒙古人的牧馬場以外,還只是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叫熱河上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在此建避暑山莊以後,成為清朝皇帝避暑或出巡圍獵時辦公的地方。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於199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

上古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新石器時代,既有人類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這裡曾發現的石斧、網墜、陶鬲等豐富的歷史文物,就是他們在這裡勞動生活的遺蹟,如紅山文化時期,這裡是山戎、東胡少數民族活動的區域,是侯的勢力範圍。戰國時期,承德一帶隸屬於燕國設置的漁陽右北平遼西三郡。《史記·匈奴傳》記載,燕國曾在這一帶修築長城,現在長城遺址仍依稀可見。特別是著名的興隆農具鐵范發現,說明當時這一帶的農業生產已相當發達的。

中古

至遼代以前,這裡生活過鮮卑人,契丹人,奚人等民族,遼國統治時期,這裡是奚人的居住區,但其都城遼中京在今承德以北的寧城境內。

清朝

1875-1890年的承德避暑山莊

1681年康熙二十年,皇帝利用蒙古喀喇沁翁牛特兩部敬獻之牧地,在今承德市圍場縣,赤峰市克旗一帶建立了圍場,並正式確立綿延百年之久的「秋獮大典」。從此從北京,自古北口外至木蘭圍場之間,沿途150多公里中,還建有喀喇河屯(灤河鎮)、兩間房(灤平境內)、波羅河屯(隆化鎮)、濟爾哈朗圖(隆化縣牛錄)等一路行宮,以備沿途休息所需。

喀喇河屯行宮向東17公里處,由於熱河「群山回合,清流縈繞」的優美環境,周圍群山奔赴,符合「四方朝揖,眾象所歸」的帝王心理,又有「去京師至近,章奏朝發夕至」的政治地理條件,以及控制蒙古、西北、東北的戰略地位,被清政府選中,因而於1703年開始興建熱河行宮以及外八廟。1723年,清朝政府在這裡設置了熱河廳。此為熱河設置國家行政機關之始。1810年,清朝政府置熱河都統署。民國政府於1914年設熱河特別區,1928年改置熱河省。從興建熱河行宮開始,熱河上營由一個小山村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在清朝,熱河是僅次於北京的另一個重要的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稱。清朝有七個皇帝在熱河駐蹕,康熙皇帝去過56次。承德,是「承受德澤」的意思。

年代大事

乾隆與隨駕百官
  • 康熙二十年1681年,建立木蘭圍場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選址興建避暑山莊。
  • 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
  • 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熱河廳為承德州,「承德」之名自此始。
  •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在萬樹園接見三策凌。蒙古厄魯特四部之一杜爾伯特部,因不堪忍受噶爾丹叛亂勢力的欺凌,舉部內遷。其部首領三策凌(部長策凌、台吉策凌烏巴什、策凌孟克),衝破艱難險阻,毅然率領屬下3000餘戶,離開了世代生活的額爾齊斯河,遷入內地烏里雅蘇台。清政府對杜爾伯特部內遷之舉極為重視,乾隆帝親自在避暑山莊的萬樹園接見並宴請三策凌,同時分別封他們為親王、郡王、貝勒,並妥善安頓所攜部眾。杜爾伯特部的內遷對後來清政府平定噶爾丹分裂割據勢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二十四年(1759年五月,達什達瓦部2136人來到承德。清政府將他們編入駐防八旗。並將五道梁、獅子園一帶地方劃為牧地。供他們游牧。二十九年(1764),達什達瓦部500名士兵及家屬又重還新疆,其餘部眾仍留在承德。今承德市獅子溝鎮、喇嘛廟村附近的蒙古族即其後裔。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一月,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回歸。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為承德府。六世班禪覲見乾隆。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1793)九月,英國馬嘎爾尼使團朝見乾隆。乾隆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了英使,但對其提出的六項要求一律予以回絕。英國使團雖未完成打開中國門戶、開拓中國市場的任務,但他們在華逗留期間,收集了大量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為其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 嘉慶十五年,設熱河都統府。
  • 1860年9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咸豐帝倉皇從圓明園出走,逃往承德。在避暑山莊,咸豐屈服於列強的軍事壓力,先後批准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
  • 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駕崩於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咸豐死後,11月2日,慈安慈禧奕訢一起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迅速剷除了肅順顧命八大臣一夥勢力,因此年系農曆辛酉年,故史稱「辛酉政變」,又因原擬年號為「祺祥」,又稱「祺祥之變」。事變後,由慈安太后共同執政,是為兩宮聽政

偽滿洲國時期

承德在偽滿洲國的位置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承德縣為熱河省省會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熱河省地圖
承德避暑山莊眺望到的承德市中心
  • 1914年以後廢除府制,設熱河特別區
  •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始建行省,定為熱河省省會。
  • 大同二年1933年承德劃入偽滿洲國特別行政區,熱河省省會。
  • 1945年,熱河省恢復中華民國以前的行政區劃。
  • 1946年2月24日,承德四三會議。中共中央電示東北局和雲澤(烏蘭夫)共同研究解決熱河與東蒙自治政府的爭端,促進東西蒙自治運動的聯合與統一,團結各階層蒙古人民,共同進行反對國民黨的鬥爭。會議通過的《關於昭烏達盟行政軍事及蒙漢關係諸問題的決定》,規定統一建制、統一軍隊等問題,妥善地解決熱河的蒙漢矛盾。四三會議結束東、西蒙長期分離的局面,實現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統一。
  • 1948年承德市解放,隸屬熱河省管轄,為熱河省省會,同年九月改由承德專區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熱河省。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龍、興隆、灤平、豐寧、隆化、圍場等8縣劃歸河北省,為省轄市。
  • 1956年11月,興隆縣鷹手營子、壽王墳劃歸承德市管轄,設鷹手營子礦區。
  • 1958年承德縣建制撤消,併入承德市。
  • 1960年3月15日,承德地、市合併,合併後承德市轄區市區、下板城區、隆化縣、圍場縣、豐寧縣、灤平縣、興隆縣、青龍縣、平泉縣。
  • 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設,分設後的承德市設翠橋區、虹橋區、雙塔山區、紅石巒共委、雙峰寺工委。
  • 1965年2月,鷹手營子、壽王墳、馬圈子重新劃歸承德市,復設鷹手營子礦區。
  • 1984年1月承德市改為省轄市,轄雙橋區、雙灤區、鷹手營子礦區,承德縣。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
  • 1993年7月1日地、市合併,實行市管縣的管理體制,轄八縣三區。

地理

位置

武烈河谷

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範圍介於北緯40°12′-42°37′,東經115°54′-119°15′。處於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地近京津,背靠蒙遼,省內與秦皇島唐山兩個沿海城市和張家口市相鄰。城市跨度從北至南269公里,從西往東280公里。本地區行政區域面積39702.4平方公里。占河北省總面積的21.15%。

地形

本地區地貌主要由壩上高原和燕北山地兩大部分組成。壩上高原位於承德地區的西北部,是內蒙古高原的南緣部分。屬於大興安嶺的余脈,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至1700米之間。高原地區地貌呈現東北(制高點圍場縣菜木山,海拔1850米)與西南部分(制高點豐寧縣東猴山,海拔2293米)地勢較高。中間地勢較低。圍場壩上地勢平緩,主要由疏緩丘陵和壩緣山地,及波狀高原(泡子,灘地,崗梁)組成。還分布有固定,半固定沙丘。豐寧壩上由切割比較明顯的壩緣山地,山勢較陡。中部為丘間寬廣谷地,北部也有固定,半固定沙地。山地由冀北山地和燕山山地組成。冀北山地,海拔高度1300-1500米,相對高度500-800米。山勢較陡。河谷成U字形。最高點圍場縣大光頂子,海拔2067米。最低點灤平縣巴克什營鎮,海拔212米。燕山山地在本地區南部,最高點燕山主峰,海拔2116米。河谷成V字形。

資源

磬錘峰

承德地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灤河、潮-白河、遼河四大水系,年產水量37.6億立方米,是京津唐的重要供水源地。林地面積占河北省的43.4%,草地面積占40%,森林覆蓋率48%。承德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目前已發現的礦產有98種,開發利用50種,是中國大陸除攀枝花外唯一的大型釩鈦磁鐵礦資源基地,已探明釩鈦磁鐵礦資源儲量3.57億噸,超貧釩鈦磁鐵礦資源量75.59億噸。黃金產量居河北省第一位,鉬、銀、銅、鉛、鋅和花崗岩、大理石等資源豐富。

氣候

承德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區內複雜地形的影響,本地區降水、光照、氣溫分布亦有一定區別。自然災害多為旱澇、風災、霜凍、冰雹等。

1981−2010年間承德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1.9
(28.6)
3.0
(37.4)
10.1
(50.2)
19.3
(66.7)
25.6
(78.1)
29.2
(84.6)
30.3
(86.5)
29.2
(84.6)
24.7
(76.5)
17.4
(63.3)
7.1
(44.8)
−0.4
(31.3)
16.1
(61.0)
日均氣溫 °C(°F) −9.3
(15.3)
−4.7
(23.5)
2.7
(36.9)
11.8
(53.2)
18.2
(64.8)
22.4
(72.3)
24.2
(75.6)
22.7
(72.9)
17.1
(62.8)
9.5
(49.1)
−0.1
(31.8)
−7.4
(18.7)
8.9
(48.1)
平均低溫 °C(°F) −14.8
(5.4)
−10.7
(12.7)
−3.8
(25.2)
4.5
(40.1)
11.0
(51.8)
16.0
(60.8)
19.2
(66.6)
17.7
(63.9)
11.0
(51.8)
3.3
(37.9)
−5.5
(22.1)
−12.4
(9.7)
3.0
(37.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7
(0.07)
3.8
(0.15)
9.2
(0.36)
21.3
(0.84)
47.2
(1.86)
88.0
(3.46)
136.8
(5.39)
108.1
(4.26)
50.4
(1.98)
26.8
(1.06)
7.6
(0.30)
2.6
(0.10)
503.5
(19.83)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6 2.1 3.7 4.5 7.8 11.1 14.2 12.6 7.7 5.0 2.5 1.4 74.2
平均相對濕度(%) 53 47 43 40 48 60 73 74 69 60 57 56 57
月均日照時數 195.6 202.3 240.6 258.7 276.4 262.0 229.1 234.0 240.2 236.2 193.5 177.2 2,745.8
可照百分比 66 68 65 65 62 58 50 55 64 69 65 62 62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1][2]

政治

現任領導

承德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承德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承德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承德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承德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董曉宇[3] 韓福才[4] 柴寶良[5] 劉文勤[6]
民族 漢族 滿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北省保定市 河北省灤平縣 河北省河間市 河北省承德縣
出生日期 1969年1月(55歲) 1958年9月(65歲) 1972年7月(51歲) 1961年12月(62歲)
就任日期 2021年3月 2017年4月 2021年4月 2017年4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城市街道(2000年代初期)

承德市現轄3個市轄區、4個、3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承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承德市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承德市行政區劃圖
Template:承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7]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8]
(平方公里)
戶籍人口[注 2][9]
(2018年末)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0]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130800 承德市 Chéngdé Shì 39,489.53 3,815,924 雙橋區 067000 14 109 95 23
130802 雙橋區 Shuāngqiáo Qū 651.67 388,756 中華路街道 067000 7 7
130803 雙灤區 Shuāngluán Qū 451.74 148,096 元寶山街道 067000 3 5 1
130804 鷹手營子礦區 Yīngshǒuyíngzǐ Kuàng Qū 149.31 62,193 鐵北路街道 067200 1 4
130821 承德縣 Chéngdé Xiàn 3,648.07 425,866 下板城鎮 067400 12 11 2
130822 興隆縣 Xīnglóng Xiàn 3,116.46 327,670 興隆鎮 067300 15 5 2
130824 灤平縣 Luánpíng Xiàn 2,992.96 330,072 灤平鎮 068200 1 10 10 9
130825 隆化縣 Lónghuà Xiàn 5,473.45 448,028 安州街道 068100 1 9 15 8
130826 豐寧滿族自治縣 Fēngníng Mǎnzú Zìzhìxiàn 8,738.67 408,470 大閣鎮 068300 1 10 16 1
130827 寬城滿族自治縣 Kuānchéng Mǎnzú Zìzhìxiàn 1,935.73 261,941 寬城鎮 067600 10 8
130828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Wéichǎng Mǎnzú Měnggǔzú Zìzhìxiàn 9,037.38 535,606 圍場鎮 068400 12 25
130881 平泉市 Píngquán Shì 3,294.11 479,226 平泉鎮 067500 15 4 2

人口

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473197人[11],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6161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1581人,增長3.32%,年平均增長率為0.33%。其中,男性人口為1782914人,占51.33%;女性人口為1690283人,占48.6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48。0-14歲的人口為603231人,占總人口的17.37%;15-64歲的人口為2571757人,占總人口的74.04%;65歲以上人口為298209,占總人口的8.59%。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73201人,比上年末減少3.1萬人。其中,男性1787757人,女性1685444人。

民族

2010年,全市共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為1499026人,占總人口的43.16%;其中,滿族人口為132515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8.4%;蒙古族人口為13631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09%;回族人口為2898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93%。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48508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3937人,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52個百分點。

承德市民族構成(2010年11月)[12]
民族名稱 漢族 滿族 蒙古族 回族 苗族 壯族 朝鮮族 彝族 土家族 瑤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1974169 1325151 136311 28983 2582 1859 994 683 443 217 1809
占總人口比例(%) 56.84 38.15 3.92 0.83 0.07 0.05 0.03 0.02 0.01 0.01 0.05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88.40 9.09 1.93 0.17 0.12 0.07 0.05 0.03 0.01 0.12

世居姓氏

承德外八廟的普陀宗乘之廟

布爾噶蘇台,蒙古察哈爾部游牧地,後為清朝皇宮木蘭圍場,察哈爾氏、超穆特氏世居地,今河北省承德市。

「布爾哈齊特」、布爾哈吉特、布爾哈濟特,讀音作bù ěr hā qí tè,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布爾哈齊特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布爾哈齊特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世居察哈爾布爾噶蘇台地區(今河北承德)。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在清朝晚期以後多冠漢姓為布氏、卜氏、撒氏、葛氏等。

「超穆特」、潮穆特,讀音作chāomùtè,滿語為CaomutHala,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喀喇沁部烏梁海·者勒篾的後裔超穆特氏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在清朝晚期以後多冠漢姓為超氏、晁氏、穆氏、潮氏、綽氏、巢氏等。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超穆特氏,亦稱潮穆特氏,簡稱穆特氏,世居布爾噶蘇台(亦稱熱河上營、木蘭圍場,今河北承德)。後有滿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aomutHala。

「察哈爾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察哈爾氏,亦稱察哈喇氏、多羅特氏,以部為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布爾噶蘇台(今河北承德)、阿爾達額爾蘇(今黑龍江勃力)、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以及吉林西部一帶)、薩喇穆魯(今河北圍場)等地。後有滿族通過聯姻方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ahar Hala、Duolot Mokun、Cahala Mokun。

交通

承德收費站

101國道 112國道 233國道京錦京通鐵路貫穿全境。S11 京承高速連接北京和承德。承德為京承線之主要車站之一。承德火車站位於承德市東南,京承、錦承承隆三條鐵路在承德站交匯,北京-丹東普快列車也途經此地。2009年,興建聯通北京-承德-瀋陽京瀋客運專線,設置承德,朝陽阜新三站,設計時速350公里。通車後北京到承德需要1小時左右。2019年年初,遼寧段和河北段已經通車,北京段預計2020年通車。

另外,根據《承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共分三個時期,分別為:近期2008—2010年;遠期2011—2020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在規劃期內,將建成京承高速(承德至北京)、承朝高速(承德至朝陽)、承赤高速(承德至赤峰)、承張高速承德至張家口、承唐高速承德至唐山、承秦高速承德至秦皇島6條高速公路。鋪設承德至北京)、承德至唐山、承德至赤峰(承德至壩上)3條城際鐵路,在中心城區附近新建1座4C級支線機場(壩上旅遊支線機場)。目前截止於2013年10月初,已經建設完工並通車的有高速四條段376公里,即:S11 京承高速(2009年9月27日)、承唐高速(2010年11月8日)、承朝高速(2010年11月8日)、承秦高速(2012年12月28日)。在建高速兩條,承赤高速176公里(2013年10月底承德段)、承張高速204公里將分別於2013年底和2015年建成通車。

承德機場於2013年8月開始動工建設,2017年5月31日投入使用。另外2013年國家公路網規劃明確把承平高速(承德—平谷)、承克高速(承德—內蒙古克什克騰)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路線調整方案,將大大有利於這兩條高速的項目推進。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古蹟

避暑山莊煙雨樓
避暑山莊內永佑寺舍利塔
雙塔山
普寧寺
豐寧京北第一草原

文化特色

須彌福壽之廟

承德市以其壯麗的風光,獨特的魅力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得承德獲得了「中國攝影之鄉」、「中國攝影家攝影基地」的稱號。在承德享譽全國的攝影、繪畫、書法等門類都有大量的重量級藝術家及其作品問世。剪紙產業剪紙是承德地域傳統家庭文化和滿族民族藝術的遺產,其遍布承德各縣區,尤其豐寧剪紙最為著名。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剪紙之鄉」,2005年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城市殊榮 獲獎時間 頒獎機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8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世界文化遺產 1994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1998年 國家旅遊局
國際花園城市」金獎 2005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公園協會(IFPRA)
中國攝影之鄉 2002年 中國攝影家協會

體育運動

2018年世界班迪球錦標賽

友好城市

注釋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戶籍人口為公安機關登記數據。

參考文獻

引用

  1.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2.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3. 董晓宇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8-19]. 
  4. 承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简历(主任韩福才). 中國經濟網. [2017-08-08]. 
  5. 柴宝良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8-19]. 
  6. 承德市十四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主席刘文勤). 中國經濟網. [2017-08-0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7]. 
  8. 《承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承德市國土資源局. 
  9.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9》.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9年12月. ISBN 978-7-5037-8952-6.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1. 承德市統計局. 《承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2. 河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 《河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6月. ISBN 978-7-5037-6527-8. 

書目

  • 楊海濤:《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內蒙古文藝出版社,2000年6月。ISBN 978-7-80526-509-4
  • 承德地區土肥工作站:《承德土壤》,1987年6月。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