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一號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神舟一號
神舟飛船早期設計示意圖
任務類型載人飛船試驗飛行
運營方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任務時長21小時11分
圈數14圈[1]
航天器屬性
航天器神舟一號試驗飛船
航天器類型載人飛船
發射質量7,600公斤(16,800英磅)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0日 06:30:3.5秒
載具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921發射工位
任務終止
着陸日期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 03:41[2]
着陸地內蒙古41°N 105°E / 41°N 105°E / 41; 105
軌道參數
參考系地心
軌域低地球軌道
近拱點195千米
遠拱點315千米
傾角42.6°
週期89.6分
 

神舟一號(簡稱神一),起初被稱為「神舟號[3],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神舟飛船的首次發射。

該任務的飛行器「神舟一號」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由在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征2號F火箭發射升空,於11月21日凌晨03時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主着陸場,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背景

1992年9月21日黨中央批准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工程代號為「921」[1]。立項之時,工程指揮部的目標是爭取在1998年、確保在1999年進行中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的首飛,即「爭八保九」[4]

工程使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於1994年破土動工,1997年完成建設,歷時四年時間,共投入資金11億多元,1998年第一次投入使用[1]

1998年10月,中國航天進行了首次零高度逃逸救生飛行試驗,逃逸飛行器在逃逸指令發出後帶着返回艙從發射陣地離台起飛,隨後返回艙與逃逸飛行器分離並安全着陸,整個過程中各部件工作正常,試驗獲得圓滿成功[1]

由於神舟飛船的許多產品還處在初樣地面試驗階段,未能研製出可以上天的正樣產品,1998年,為了兌現「爭八保九」的承諾,工程總指揮部決定用地面試驗的電性能船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試驗[4],飛船的13個分系統中的8個參與試飛考核,另外5個只安裝而不考核[5]

任務經過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0日06時30分,搭載了神舟一號試驗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起飛。

飛行約10分鐘後,飛船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入軌後飛船不進行機動,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遠望號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同地,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首次測試。

飛船按預定程序在軌運行14圈後,北京時間11月21日凌晨3時,地面指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隨後,飛船建立返回姿態,制動發動機點火,飛船開始執行返回程序。

返回艙於11月21日凌晨03時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主着陸場,神舟一號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在太空中共飛行21小時,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2][6]

意義

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載人航天工程的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控通信等各系統均經受住了考驗,證明了方案設計的正確性。工程相關的技術和管理人員獲得了大量寶貴經驗,為完成工程後續任務奠定了基礎。[1]

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現收藏於中國科技館[7]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载人航天发射能力稳定可靠. 中國載人航天. 2009-09-25 [2021-07-12]. 
  2. 2.0 2.1 神舟一号飞船概述. 中國載人航天. 2008-09-10 [2021-07-12]. 
  3. “神舟”号系列飞船. 新華網. [2014-11-19]. 
  4. 4.0 4.1 强国飞天路,从梦想到现实. 中國載人航天. 2021-04-24 [2021-07-11]. 
  5. 蘭寧遠. 中国飞天路.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20-01-01. ISBN 9787571002008. 
  6.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过程. 中國載人航天. 2008-09-17 [2021-07-12]. 
  7. 神舟一号至五号的返回舱现在哪里?. 新華社. 2005年10月14日 [2012年4月3日].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