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抄古文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傳抄古文(英語:transcribed ancient script),是漢字的一種形體,指傳寫抄錄在古代字書及其他文獻中的戰國文字

該術語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2011年公佈於《語言學名詞》。[1]

詳細介紹

「諷」的傳抄古文(見於《汗簡》《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古文是指漢代以後歷代輾轉抄寫的古文字(主要指戰國文字),多以篆體為主,一些學者認為也可包括隸定部分。[2]

傳抄古文主要保存於《說文解字》古文 、三體石經(古文部分)、《汗簡》、《古文四聲韻》、《集篆古文韻海》、《玉篇》、《集韻》、《龍龕手鏡》、傳世文獻的註疏以及用古文形體書寫的碑刻等材料中。

由於古文是大多抄錄者不熟悉的漢字形體,因此經過後人反覆摹寫、不斷傳抄會出現字形失真、字理失據的現象。

研究價值

  • 藉助傳抄古文的形體釋出其他古文字中尤其是戰國文字中的許多疑難字。
  • 利用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資料,進行史料互證,進一步發揮傳抄古文的價值。
  • 古漢語研究、音韻學研究提供參考。[3]

參考文獻

  1.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传抄古文. 術語在線. [2023-06-27]. 
  2. 徐在國. 传抄古文简述. 古籍研究. 2004, (02). 
  3. 李春桃. 浅谈传抄古文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 古漢語研究. 2012, (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