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前圓唇元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前圓唇元音
ø̞
œ̝
IPA編號310 430
編碼
HTML碼(十進制)ø​̞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0F8 U+031E
X-SAMPA音標2_o or 9_r
IPA盲文⠳ (braille pattern dots-1256)⠠ (braille pattern dots-6)⠣ (braille pattern dots-126)

中前圓唇元音是一個元音,出現於一些口語中。就聲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元音實際上是中次前圓唇元音[1]

由於在國際音標中並沒有專門表示半閉[ø]與半開[œ]之間的前元音音標,習慣上通常將此音直接寫作ø。若要更精確地描述,可以加上變音符號,如ø̞œ̝

中前不突出元音

國際音標元音
次閉
半閉
半開
次開

表內成對的元音分別為不圓唇/圓唇

中前不突出元音是中前圓唇元音的一個變體,習慣上寫為ø̞œ̝,本文為求簡潔與統一僅採用前者。國際音標中並沒有用來表示「不突出」(又稱「抿閉性」)的變音符號;然而這個將嘴唇「緊繃地聚合而不突出」的概念可以用⟨β̞⟩來表示。因此,此音可以寫成e̞͡β̞ / ɛ̝͡β̞[e̞] / [ɛ̝] 加上嘴唇不突出的符號)或e̞ᵝ / ɛ̝ᵝ[e̞] / [ɛ̝]加上嘴唇不突出的符號)。

另外,用來表示不圓唇的變音符號  ͍ 若與圓唇元音組合時,可以解釋為「嘴唇舒展」的意思。故此音還可以寫作ø͍˕ / œ͍˔

特徵

  • 元音舌位,表示舌頭會盡可能地朝向嘴巴前面,但不至於阻礙氣流而被歸類為子音。通常圓唇前元音的實際位置會比參考點的位置還要更靠近中央(稱此過程為央化)。因此,前元音事實上常常是次前元音
  • 元音圓唇度不突出,即嘴唇的邊緣緊繃而聚在一起,且嘴唇內側不向外露出。


出現於

語言 詞彙 IPA 意思 註釋
巴伐利亞語 阿姆施泰滕方言[2] [比如?] 次前元音;本語言中區別半閉/ø/、中/ø̞/與半開的/œ/圓唇前元音。[2]
加泰隆語 北加泰隆語[3] fulles [ˈfø̞jəs] 樹葉 出現於奧克語法語借入的外來字中。參見加泰隆語音系
丹麥語 標準丹麥語[4][5] høne [ˈhœ̝̈ːnə] 母雞 為次前元音[4][5]。IPA更常將此音轉寫為œː。參見丹麥語音系
荷蘭語 奧斯馬爾-古森荷芬方言音系[6] mùl [mœ̝̈ɫ] 粉狀的 為次前元音[6],IPA通常將此音轉寫為œ。參見奧斯馬爾-古森荷芬方言音系
英語 廣泛南非英語[7] bird [bø̞̈ːd] 為次前元音;也可以發音為半閉元音[ø̠ː]。對應到文雅南非英語的[əː][7]。參見南非英語音系
一般南非英語[7]
新西蘭英語[8] 為次前元音[8]。也可以發音為[ɵ̟ː][œ̠ː]參見新西蘭語音系
東南威爾斯英語[9] 為次前元音[9];在本語言中此音也被當作半開元音[œ̠][10]
西密德蘭英語[11] 為次前元音[11]
芬蘭語[12][13] rölli [ˈrø̞̈lːi] 霞糠穗草[14] 為次前元音[13]。參見芬蘭語音系
德語 標準德語[15] schön [ʃø̞̈ːn] 漂亮的 為次前元音[15];也被寫作半閉元音[øː][16][17]。參見標準德語音系
希臘語 圖爾納佛斯方言[18] κοριός / koreos [ko̞ˈɾø̞s] 臭蟲 對應到標準希臘語的/jo//eo/[18]
維文多方言[18]
匈牙利語[19] öl [ø̞̈l] 為次前元音[19]。參見匈牙利語音系
冰島語[20] öld [œ̝̈l̪t̪] 年齡 為次前元音[20];IPA通常轉寫為œ。此音的長同位異音也時常被發音為[øœ][21]。參見冰島語音系
韓語[22] / soe [sø̞̈ː] 為次前元音[22];IPA通常轉寫為ø。在現代韓語中有逐漸轉為雙元音[we]的趨勢。參見韓語音系
林堡語 馬斯垂克方言[23] bös [bœ̝̈s] 巴士 為次前元音;IPA通常轉寫為œ[23]
羅馬尼亞語[24] bleu [blø̞] 淺藍色 只出現於外來語[24]。參見羅馬尼亞語音系
土耳其語[25][26] göz [ɟø̞̈z̪] 眼睛 為次前元音[25];IPA通常轉寫為œ。參見土耳其語音系
沃羅語 [比如?]

中前突出元音

中前突出元音
ø̫˕
œ̫˔
ø̞ʷ
œ̝ʷ
e̞ʷ
ɛ̝ʷ

語言學家卡特福德指出,許多擁有圓唇前元音與後元音的語言中會分別使用不同的圓唇度:即突出的後元音與不突出的前元音。然而,在斯堪地那維亞諸語與一些其他的語言中,卻存在着突出的前元音。其中,瑞典語甚至有同一元音兩種不同圓唇度的情況(參見次閉次前圓唇元音)。

由於在國際音標中並沒有表示突出與不突出兩種圓唇度的音標,符號ø̞ʷ(中前圓唇元音加上表「突出」的符號)在此特別地被用作中前突出元音的音標。

聲學上,這個元音的位置介於較典型的中前不突出元音[ø̞]與中前不突出元音[]之間。

特徵

  • 元音舌位,表示舌頭會盡可能地朝向嘴巴前面,但不至於阻礙氣流而被歸類為子音。通常圓唇前元音的實際位置會比參考點的位置還要更靠近中央(稱此過程為央化)。因此,前元音事實上常常是次前元音
  • 元音圓唇度突出,即將嘴角聚攏,且嘴唇內側向外露出。


使用於

語言 字彙 IPA 意思 註釋
挪威語 城市東部挪威語[27] nøtt [nø̞ʷtː] 堅果 元音的範圍在中近前元音[ø̽]至半開次前元音[œ̠]之間[27]。也被寫作半開次前元音[œ̠][28][29]或中央元音[ə][30]參見挪威語音系
瑞典語 中央標準方言[31][32] nött [n̪œ̝ʷt̪ː] 磨破的 為近前元音[31],IPA通常轉寫為œ。參見瑞典語音系

參考資料

  1. 喬夫·琳賽 (2013) The vowel space , Speech Talk
  2. 2.0 2.1 Traunmüller (1982), cited in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290頁)
  3. Recasens (1996),第80–81頁.
  4. 4.0 4.1 Grønnum (1998),第100頁.
  5. 5.0 5.1 Ladefoged & Johnson (2010),第227頁.
  6. 6.0 6.1 Peters (2010),第241頁.
  7. 7.0 7.1 7.2 Lass (2002),第116頁.
  8. 8.0 8.1 Roca & Johnson (1999),第188頁.
  9. 9.0 9.1 Wells (1982),第381頁.
  10. Penhallurick (2004),第104頁.
  11. 11.0 11.1 Collins & Mees (2003),第299頁.
  12. Iivonen & Harnud (2005),第60, 66頁.
  13. 13.0 13.1 Suomi, Toivanen & Ylitalo (2008),第21頁.
  14. 全球入侵种资料库. [2018-05-10]. 
  15. 15.0 15.1 Collins & Mees (2013),第235頁.
  16. Kohler (1999),第87頁.
  17. Hall (2003),第95, 107頁.
  18. 18.0 18.1 18.2 Trudgill (2009),第86–87頁.
  19. 19.0 19.1 Szende (1994),第92頁.
  20. 20.0 20.1 Brodersen (2011).
  21. Árnason (2011),第57–60頁.
  22. 22.0 22.1 Lee (1999),第121頁.
  23. 23.0 23.1 Gussenhoven & Aarts (1999),第159頁.
  24. 24.0 24.1 Romanian Academy (2005),第?頁.
  25. 25.0 25.1 Zimmer & Orgun (1999),第155頁.
  26. Göksel & Kerslake (2005),第11頁.
  27. 27.0 27.1 Strandskogen (1979),第23頁.
  28. Vanvik (1979),第13, 20頁.
  29. Popperwell (2010),第35-36頁.
  30. Kristoffersen (2000),第16-17頁.
  31. 31.0 31.1 Engstrand (1999),第140頁.
  32. Elmquist (1915),第33頁.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