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之劫

出自求聞百科

庚寅之劫,指1650年(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即中國農曆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軍隊在廣州的一次對平民大屠殺事件。

過程

順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獲滿清冊封為「平南王」,此後便受命帶領清兵南征廣東。次年二月,清軍攻至廣州城下,開始了長達十個月的圍城攻堅[1]。到了至十一月,當年公曆11月24日,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指揮的清軍(漢軍鑲藍旗)在圍困進攻近十個月後,經過艱難的戰鬥,包括築壘相逼,以樓車攻城,及動用荷蘭炮手,終於攻破廣州城,隨後對據城死守的廣州居民進行了長達十天的大屠殺,根據相關記載及研究,死亡人數有約八千、八萬、約十萬以及約七十萬的說法[2]

記載

  •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記載:「繼茂與可喜攻下廣州,怒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
  • 黃佛頤的《廣州城坊志》引用清人方恆泰《橡坪詩話》的記載:「城前後左右四十里,盡行屠戮,死者六十餘萬人。相傳城中人士竄伏六脈渠約六七千人,適天雨,瀆溺幾盡,其所存僅二人,雙門底劉中山其一也。」「止有七人躲入大南門瓮城關帝廟神像腹中,得免誅戮。」[3]
  • 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在《韃靼戰紀》描述廣州大屠殺: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最後,他們在12月6日發出布告,宣布封刀。除去攻城期間死掉之人以外,他們已經屠殺了十萬人。
  • 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中亦記述到:「韃靼全軍入城之後,全城頓時是一片悽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在冬月的六日,總督及清軍統帥下令,即日起不得再從事如此殘酷的殺戮。我得到確切的消息,18天內,被韃靼人殘忍屠殺的,在八千人以上」。
  • 美國漢學家魏斐德在其著作《洪業——清朝開國史》(The Great Enterprise: The Manchu Reconstruction of Imperial Order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提及當時有多達7萬人被殺,「屍體在東門外焚燒了好幾天,直至19世紀,仍可看見一座積結成塊的骨灰堆」。[4]
  • 顧誠《南明史》描述道:順治七年尚可喜、耿繼茂「再破廣州,屠戮甚慘,居民幾無噍類。浮屠真修曾受紫衣之賜,號紫衣僧者,募役購薪聚胔於東門外焚之,累骸燼成阜,行人於二三里外望如積雪。因築大坎痤焉,表曰共冢。」番禺縣人王鳴雷寫了一篇聲淚俱下的祭文,摘錄一段以見當日情狀: ..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飢鳥啄腸,飛上城北。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邱。便房已朽,項門未枯。欲奪其妻,先殺其夫;男多於女,野火模糊。羸老就戮,少者為奴;老多於少,野火轆轤。五行共盡,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同為一區。.. 廣東著名文人鄺露就是在這次屠城中遇難的。[5]

相關數據

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宗教志》記載:「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死難70萬人。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僱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6]

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所認為「七十萬人」顯然不可信,因為明末廣州府十三縣人口總共才40萬人。(《廣州研究》)[7]

另有意見認為當時廣州人口約40萬,而死難者約十萬人或超過十萬人。(《海幢寺:恢弘莊嚴的嶺南雄剎》)[8][9]

「清順治六年十月,滿清大軍抵達廣州,圍困城池長達10個月,最終攻下城池,平南王尚可喜率清軍攻陷廣州之後,屠城十日,屍橫遍地。廣州城當時人口大約40萬,死難者約五分之一。」[10]

參考文獻

引用

  1. 大海,《尚可喜與廣州「庚寅之劫」》,《僑園》 , 2015 (4) :45-45。
  2. 廣東通志》、《廣州市志
  3. “庚寅之劫”——1650年广州大屠杀. 大洋網. 2010-07-13 [2020-08-11]. 
  4. Wakeman, Frederic E. The Great Enterprise: The Manchu Reconstruction of Imperial Order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01-01: 767. ISBN 978-0-520-04804-1 (英語). 
  5. 南明史》顧城,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607-608頁
  6. 《滿清血腥屠殺史:人頭堆積如山丘 人口驟減幾千萬》,中國經濟網
  7. 广州研究. 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所. 1984 (中文). 
  8. 《海幢寺:恢弘莊嚴的嶺南雄剎》
  9. Duffy, Christopher. Siege Warfare: The Fortress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1494-1660. Psychology Press. 1996: 237. ISBN 978-0-415-14649-4 (英語). 
  10. 網易. 360年前广州遭十日屠城 海幢寺兴起恰与之有关. 2010.163.com. 2010-06-23 [2020-08-11]. 

來源

書籍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