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注音符号与相关变体(灰底)
声母
发音
方式
塞音 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舌尖
舌根
舌冠
翘舌
平舌
其他
介母
介音
韵母
单韵
复韵
鼻韵
其他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突”的古字“𠫓”,发音则取官话“突”字的声母。《说文解字》:“𠫓:不顺忽出也。从到(倒)子。”

“ㄊ”的发音为送气清齿龈塞音//,不过单讲“ㄊ”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ㄊㄛ”或“ㄊㄜ”。

汉语拼音通用拼音粤拼中对应的为〔t〕,威妥玛拼音中为〔tʻ〕,台罗拼音马拼则为〔th〕。

相关变体

在注音符号的扩充版本闰音符号中,增加了“”(),为缩小版的“ㄊ”,写在韵母元音后,用于齿龈入声(//)。此符号在台湾方音符号中写作“ㆵ”(),见条目。方音注音符号则“”与“”皆有使用,视乎该地区的标注习惯。

闰音符号还有“”号,为送气清卷舌塞音/ʈʰ/,用于咸阳话“昌”之声母。

字形辨正

现在ㄊ的写法
1932年ㄊ的写法
1949年ㄊ的写法
ㄊ过往写作四笔时的笔顺

“ㄊ”早期也写作四笔,在“〦”的下方写上“厶”,写成“”的样子。今天写作三笔,先写一横,再把“厶”形横亘在一横之上,作“”形。

编码与拼音

字元 图档 编码 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台罗拼音 通用拼音 粤拼 马拼 拉丁苗文
Unicode Big5 GB 2312
U+310A A379 A8CA t th t t th t
未收录 未收录 未收录 -t -t -t -t
未收录 未收录 未收录 ʈʰ

参考资料

  •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注音符号总表》,北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4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民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职工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国文字改革硏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