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不转换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大洋,是地球海洋的主体,为海洋的中心部分。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其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潮汐系统。大洋的水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少。世界上的大洋共有5个,按照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1][2]

海水覆蓋了地球約71%[3]-72%的表面積(~3.6×108平方公里),可以分為數個主要的洋及一些較小的海。地球上97%的水都在海洋中,但海洋学者認為人類只探索了海洋中的5%[3]。海洋的的總體積約13億立方公里(3.1億立方英里)[4],平均深度約3,682米(12,080英尺)[5]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要成份,也是地球所有已知生命的起源,是碳循環之一,也影響氣候天氣形態。海洋是23萬已知物種棲地,而大部份的深海都尚未探索過。估計會有超過200萬種海洋物種[6]地球上海洋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冥古宙時就已存在,是生命起源的推動力。

地球上的大洋

大洋分界

模型
七大洋[7]
    北太平洋
    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南大西洋
    北冰洋[注 1]
    印度洋
    南冰洋[注 2]
五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北冰洋[注 1]
    印度洋
    南冰洋[注 2]
四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北冰洋[注 1]
       印度洋
三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兩大洋
    西太平洋
       大西洋
一大洋
                世界洋[注 3]

雖然海洋常被敘述為數個個別的大洋,但組合起來是一個整體的、相連通的鹹水體,有時稱為世界洋[8][9]。海洋是一個整體,各海洋之間可以較容易自由交換流通的概念是海洋學的重要基礎[10]

大洋主要的分界是依部份的,許多的群島,以及其他準則,可以參考以下的表。以下的洋是依五大洋來分類,依大小由大到小排序[11][12]

名次 海洋 註解
1 太平洋 是指麥哲倫海峽以西的海域[13],一般以赤道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14],最南到大洋洲塔斯马尼亚岛及南美洲合恩角(但包括麦哲伦海峡),其邊界有塔斯曼海珊瑚海所罗门海俾斯麥海西印度群島菲律宾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阿拉斯加湾英屬哥倫比亞沿岸的海域、及加利福尼亚湾[15]
2 大西洋 阿特拉斯山脈北邊或西邊的海洋,[16][17],一般以赤道分為北大西洋及南大西洋,以非洲厄加勒斯角和印度洋分界,以南美洲合恩角和太平洋分界,其週圍有拉布拉他河加勒比海墨西哥灣芬迪灣聖羅倫斯灣戴維斯海峽格陵蘭海挪威海北海愛爾蘭海布里斯托灣英吉利海峽比斯開灣地中海几内亚灣[15],不過現在多半認為大西洋往南延伸到南極幅合帶以北的區域。
3 印度洋 印度南邊的海洋,以厄加勒斯角和大西洋分界,以大洋洲塔斯马尼亚岛和太平洋分界,北邊有阿拉伯海拉克代夫海孟加拉灣西印度群島大澳大利亚湾,最南到南极洲[15]南極幅合帶
4 南冰洋 南極洲周圍的大洋,不過國際海道測量組織仍將南冰洋視為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的一部份[11][15]
5 北冰洋 北極周圍的海,官方定義是在格陵兰海以北,延著北緯80度往東到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15]

基礎資料

洋别 实际面积(平方千米) 佔地球表面
(百分比)
佔地球海洋
(百分比)
最深点 最深深度
(米)
平均深度
(米)
平均盐度
(千分比)
容积
(立方千米)
太平洋 179,680,000 35.0% 49.8% 马里亚纳海沟 11,034 4,028 35‰ 723,700,000
大西洋 93,363,000 18.0% 25.4% 波多黎各海沟 9,219 3,627 35.4‰ 337,540,000
印度洋 74,917,000 14.9% 21.1% 爪哇海沟 7,729 3,897 34.8‰ 291,900,000
北冰洋 13,100,000 2.9% 4.1% 南森海盆 5,449 1,200 30‰ 16,690,000
南冰洋 20,327,000 未计 未计 南桑德韋奇海溝 7,236 4,500 未计 71,800,000
总计 361,000,000 70.8% 100.0% 马里亚纳海沟 11,034 3,790 35‰ 1,300,000,000

洋流

海裡的水總是依照有規律的明確形式流動,循環不息,稱為洋流。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墨西哥灣流,最狹窄處也寬達50哩,流動時速可達4哩,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橫過北大西洋,調節北歐氣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類似的暖流,從熱帶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氣溫

盛行風是使海流運動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於同樣原理,兩極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達赤道時,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隨著表面海流流向兩極的暖水。

島嶼與大陸的海岸,對海流也有影響,不是使海流轉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過一般來說,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個海洋盆地四周環流的。由於地球自轉所產生的科氏力影響,北半球的海流以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的則相反。

与气候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地球外的海洋

有一部分證據表明,海洋也存在地球以外的天體上。[18]

古時人類曾認為月球表面上較暗的部分是海洋,故稱之為月海,事實上至目前為止未曾在月面上發現液態

火星上可能曾经有过大面积的海洋,但对此今天还没有完全的定论。

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欧罗巴)很有可能完全被海洋覆盖。其表面的冰层虽然有十多公里厚,但冰层下有流水几乎已被证实。木卫四(卡利斯托)可能也完全被海洋覆盖。

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特里顿)的表面完全被一层冰覆盖。其冰层下可能已经没有流水了。

太陽系外行星中,也有一種假設表面完全被液態水覆蓋,而沒有陸地的海洋行星

参阅

“洋”的其他含义

注释

  1. 1.0 1.1 1.2 另作北极海
  2. 2.0 2.1 另作南极海南大洋
  3. 或作世界大洋

參考資料

  1. ocean, 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12-02-05]. 需要付费订阅
  2. ocean. Merriam-Webster. [2012-02-06]. 
  3. 3.0 3.1 NOAA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 Ocean. Noaa.gov. [8-11-2012]. 
  4. Qadri, Syed. Volume of Earth's Oceans. The Physics Factbook. 2003 [2007-06-07]. 
  5. Charette, Matthew; Smith, Walter H. F. The volume of Earth's ocean. Oceanography. 2010, 23 (2): 112–114 [2012-09-27]. doi:10.5670/oceanog.2010.51. 
  6. Drogin, Bob. Mapping an ocean of species. Los Angeles Times. 2009-08-02 [2009-08-18]. 
  7. WorldAtlas.com: What and Where are the Seven Seas?. [2015-05-23]. 
  8. Ocean. Sciencedaily.com. [8-11-2012]. 
  9. "Distribution of land and water on the planet. UN Atlas of the Oceans. 
  10. Spilhaus, Athelstan F. Maps of the whole world ocean 32 (3).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431–5. 1942-07. 
  11. 11.0 11.1 Ocean-bearing Planets: Looking For Extraterrestrial Life In All The Right Places. Sciencedaily.com. [8-11-2012]. 
  12. Pacific Ocean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Ceoe.udel.edu. [8-11-2012]. 
  13.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3rd ed. "Pacific, adj.2 and n.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5.
  14. 不過加拉巴哥群島吉爾伯特群島雖部份在赤道北邊,一般仍將週邊海域列為南太平洋
  15. 15.0 15.1 15.2 15.3 15.4 Limits of Oceans and Seas (PDF) 3rd.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1953 [2010-02-07]. 
  16.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st ed. "Atlantic, adj. and 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885.
  17. Herodotus. Ἱστορίαι [The Histories], I.202. c. 420 BC. (古希腊文)
  18. Iess, L.; Stevenson, D.J.; Parisi, M.; Hemingway, D.; et al. The Gravity Field and Interior Structure of Enceladus. Science. 2014-04-04, 344 (6179): 78–80. Bibcode:2014Sci...344...78I. PMID 24700854. doi:10.1126/science.125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