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不转换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凤梨(菠萝)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演化支 鸭跖草类植物 Commelinids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凤梨科 Bromeliaceae
属: 凤梨属 Ananas
种: 凤梨(菠萝) A. comosus
学名二名法
Ananas comosus
(L.) Merr., 1917
異名
  • Ananas sativus
    Lindl., 1827
  • Bromelia ananas
    L., 1743
  • Bromelia comosa
    L., 1754

凤梨[1]学名Ananas comosus),别名菠萝露兜子黄梨,是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水果,为禾本目凤梨科凤梨属植物,因多汁酸甜受到喜爱,有解暑之效,是凤梨科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种类。南美洲种植凤梨已有很长历史,在17世纪传入欧洲,于1820年代开始在温室与热带地区开始商业种植。在20世纪,夏威夷 是重要的菠萝产地(尤以美国而言),但到了2016年,哥斯达黎加巴西菲律宾 合计占了世界菠萝产量将近三分之一。[2]

名称

中文名称

1639年的《东莞县志》内提到了“黄梨”[3]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王士禛 在《分甘余话》中提到了台湾物产中有“通体成章,抱干而生,叶自顶出,森若凤尾,其色淡黄”的凤梨[4]

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称《每月统纪传》里面说爪哇有“波萝”、“波萝子”等果[5],另见王锡祺编《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再补编的第十二帙中《每月统纪传》(作者阙名,缺名的意思)[6]

咸丰二年(1852年)陈淑均总纂的《噶玛兰厅志》刊行,里面介绍了台湾宜兰地区的果之属有凤梨,按照颜色称为黃梨、按照大小称为王梨[7]。宜兰的鳳梨比不上台南的品种[7]

清末1877年姚文栋在在《琉球说略》中提到了琉球物产中有凤梨[8]

1913年《清季野史》介绍了一种名为凤梨Ananas satous Lindl)的植物[9]

1915年版《辞源》收波萝一词,英文Pine apple,注明亦称凤梨[10]

在粤西等地, 波萝蜜 被称为天波萝黃梨被称为地波萝[11]

“菠蘿”的各地常用别名
中国内地菠萝、凤梨
中国台湾鳳梨、菠蘿
港澳菠蘿
马新黄梨

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稱之為菠蘿閩東語閩南語莆仙語稱之為旺梨(諧音為「旺來」),也寫做鳳梨。客家語則稱之為黃梨潮州话番梨稱呼;另又俗稱番菠蘿蜜

鳳梨酥在中國大陸、港澳、新馬依然稱為「鳳梨酥」而非「菠蘿酥」和「黃梨酥」;菠蘿包在台灣也依然稱為「菠蘿麵包」,而不會稱為「鳳梨麵包」。

另外生物分類上鳳梨科、鳳梨屬不能稱為「菠蘿科」、「菠蘿屬」或「黄梨科」、「黄梨属」。

199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收录中文名凤梨,菠萝、露兜子收为别称。[1]

在台灣為表區分,有將台灣本地培育的品種稱為「鳳梨」,而將其他進口的菠蘿和「本島仔鳳梨」(旺來)稱為菠蘿的习惯[12],那些品種較為原始,葉子刺多而且結眼深需要人工剔除。蘇格蘭人David Wright於1648年來到荷蘭東印度公司轄下大肚王國,寫下《福爾摩沙筆記》,即記載台灣有Ananasses[13]台灣日占時期為效法夏威夷生產鳳梨罐頭(1902年)[14],引進開英種鳳梨(南洋種鳳梨)在中部地區種植,開英種包括突目仔統稱「土鳳梨」,農業試驗所開發臺農4號釋迦鳳梨後改良品種,為一般所稱「鳳梨」。

英语名称

英语中第一次提到菠萝果实是1568年安德烈·特维的《新发现的世界或南级洲》的法语翻译“Hoyriri”,一种由居住在现代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图皮南巴人种植和食用的水果,现在被认为是菠萝。[15]后来在同一个英文翻译中,他将同一种水果描述为“以 Pine apple(松-苹果)的方式制成的 Nana”,这里他使用了一个图皮语词“nanas”,意思是“优秀的水果”。[16]这种用法被许多欧洲语言采用,并导致了植物的科学二名法将期命名为“Ananas comosus”,其中comosus是拉丁语“簇绒”的意思,是指植物的茎。塞缪尔·珀切斯在1613年用英语写作,将水果称为“Ananas”,但牛津英语词典在1714年由曼德维尔的一位英国作家首次记录了“Pineapple”这个词本身。

历史

美洲前殖民时期

野生种起源于巴西南部和巴拉圭之间的巴拉那-巴拉圭河流域。[17][18]关于它的驯化知之甚少,但它作为一种作物很久以前便在整个南美洲传播。在公元前1200至800年在秘鲁[19]和公元前200年至公元700年在墨西哥[20]就发现了它被玛雅人阿兹特克人种植和使用的考古证据。[21]到1400年代后期,菠萝被分布广泛,成为美洲原住民饮食的稳定组成部分。第一个遇到菠萝的欧洲人是哥伦布,于1493年11月4日在瓜德罗普[22][23]葡萄牙人从巴西得到菠萝,并于1550年将其引入印度[24]红西班牙菠萝品种也被西班牙人将其从拉丁美洲引入菲律宾,至少从17世纪开始,它就被种植用于纺织用途。

哥伦布将这种植物带回西班牙,并称它为“piña de Indes”,意思是“印第安人的松树”。菠萝记录在彼得烈士的《新世界的几十年》(1516年)和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的《第一次环游世界的报告》(1524-1525年)中,第一个已知的插图是在奥维耶多的《印度通史》(1535年)中。[25]

欧洲引进

不列颠尼亚通过自然、工业和科学的寓言展示了包括菠萝在内的丰裕之角,背景是橘园(《园丁词典》的卷首, 1764)

菠萝作为殖民主义的产物让欧洲人着迷。[26]直到1658年左右,彼得德拉考特在莱顿附近开发温室园艺,它才在欧洲成功种植。[27]菠萝植株于1719年从荷兰传播到英国,1730年传播到法国。[23]在英格兰,第一株菠萝是在白金汉郡多尼多尼阁种植的,1723年在切尔西药草园建造了一个巨大的“菠萝炉”来加热植物。[28][29]在法国,路易十五国王获得了1733年在凡尔赛种植的菠萝。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吃到了1796年之前在她自己的庄园里种植的菠萝。[30]

由于直接进口的费用以及在温带气候下种植菠萝所需的巨大设备和劳动力成本,在被称为“菠萝园”的温室中,菠萝成为财富的象征。它们最初主要用于在晚宴上展示而不是被吃掉,并且一次又一次地使用,直到它们开始腐烂。[31]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庄园的水果生产成为富有贵族之间激烈竞争的主题。[31]第四代邓莫尔伯爵约翰·默里在他的庄园上建造了一座温室,其顶部是一座 14 米高的水果形状的巨大石圆顶,它被称为邓莫尔菠萝[32]在建筑中,菠萝形象成为象征好客的装饰元素。[33][34][35]

19世纪以来:大规模商业化

主要来自于安的列斯群岛的许多不同的品种,被尝试用于欧洲的温室栽培。最重要的品种是“光滑卡宴(英语:Smooth Cayenne)”,其在1820年进口到法国,随后于1835年再出口到英国,然后从英国经夏威夷到澳大利亚和非洲。“光滑卡宴”现在是世界生产的主要品种。[23]以菠萝为原料的果酱和糖果很早就从西印度群岛、巴西和墨西哥进口到欧洲。到19世纪初,新鲜菠萝从西印度群岛直接运输,数量足以降低欧洲的价格。[23]后来的菠萝生产主要是由亚速尔群岛供给欧洲,佛罗里达州和加勒比海地区供给北美,因为贸易路线很短。

西班牙人在18世纪将菠萝引入夏威夷[36],在那里它被称为“hala kahiki”(意思是“外国的哈拉(林投)”),[37][38]第一个商业种植园是在1886年建立的,最著名的投资者詹姆斯·多爾(英语:James Dole)于1899年移居夏威夷[39],并于1900年开始种植24公頃(60英畝)的菠萝种植园,后来发展成为都樂食品公司[40]都樂和德尔蒙分别于1901年和1917年开始在瓦胡岛上种植菠萝,毛伊岛菠萝公司于1909年开始在毛伊岛种植菠萝。[41]詹姆斯·多爾开始了菠萝的商业加工,都樂员工亨利·吉纳卡(英语:Henry Ginaca)于1911年发明了一种自动去皮去核机。[23]

菲律宾布基农省德尔蒙菠萝田

由于竞争和向冷藏海运的转变,夏威夷的产量从1970年代开始下降。都樂于1991年停止了其在檀香山的罐头厂业务,2008年,德尔蒙终止了其在夏威夷的菠萝种植业务。[42]2009 年,毛伊岛菠萝公司减少了业务,只在毛伊岛本地供应菠萝,[43]到2013年,瓦胡岛的都樂种植园种植的菠萝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0.1%。[42]尽管有这种下降,菠萝仍被有时用作夏威夷的象征。[44][45]另外,因为这个原因,含有菠萝的食物有时也被称为“夏威夷”。

在菲律宾,“光滑卡宴”于1900年代初由美国殖民时期美国农业部推出。都樂和德尔蒙于1920年代在棉兰老岛哥打巴托省布基农省建立种植园。[46][47]从1920年开始,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开始大规模罐装罐头。这种贸易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夏威夷一直主导着国际贸易,直到1960年代。

菲律宾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菠萝出口国之一。在菲律宾公司德尔蒙太平洋有限公司于2014年完成对德尔蒙食品公司的收购后,德尔蒙种植园现在由当地管理。[48]

形态

凤梨以及其断面。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短,基部生吸芽。植株具有蓮座般的外觀,劍狀葉片呈厚革質,緊密排列,有的全緣,有的具有粗鋸齒,全株高約60~100公分左右,亦有高至150公分者。花朵頂生,總狀花序聚生成松樹毬果狀,看起來就像是一粒小鳳梨。小花紫色,依序綻放,每一花序約有百餘朵小花。果實為複果中的多花果,呈筒狀圓錐形,還沒成熟前呈濃綠色,成熟後才轉成黃色或紅色,果實上的每一果目即為一小果。果肉多為黃色或金黃色,但也有部份種類為乳白色,通常具有濃郁的香氣。果實頂端長有冠芽,會長出叢生緊密的小葉片,成為鳳梨果實獨具的特徵;長出第一個果實後,會從主莖的葉軸長出吸芽,可能會為了讓果實增大而摘除,或是保留以生新果。

植株生長的第一年莖會變長與增粗,許多劍狀葉片呈螺旋状緊密環繞排列於主莖,边缘有无刺成为区别品种的重要特征。到了第12-20個月時,由莖長出長15公分左右的花序,花序顶生,椭圆形似松球,紫红色花无柄。果實為呈筒狀圓錐形的複果。果肉是黄色或白色,中间包着有很多纤维的芯。野生鳳梨靠蜂鸟传粉[49],也有靠蝙蝠傳粉的。[50]但因授粉後鳳梨會結子,影響果實品質,以前在夏威夷曾有禁止蜂鳥入境的禁令。[51]


鳳梨的光合作用為景天酸代謝[52]在夜間進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儲存成蘋果酸,在白天釋放之以行光合作用。

鳳梨在植物學上分成五種:[53]

  • Ananas comosus var. ananassoides
  • Ananas comosus var. bracteatus
  • Ananas comosus var. comosus
  • Ananas comosus var. erectifolius
  • Ananas comosus var. parguazensis

引种来源

台灣於康熙末年由中國大陸南方引進種植鳳梨,並經由多年農產技術的研發後,育成金鑽鳳梨牛奶鳳梨釋迦鳳梨等等多種高甜度的台灣特色品種。開英種、金鑽鳳梨為全年皆有,但以2~3月及6~9月最為盛產;釋迦鳳梨3~5月,蘋果鳳梨4~9月(5月盛產),金桂花鳳梨4~7月,蜜寶鳳梨黃金鳳梨4~11月,香水鳳梨5~6月,甜蜜蜜鳳梨6~8月(7月盛產),牛奶鳳梨6~9月(7月盛產),冬蜜鳳梨7~3月。由於鳳梨是熱帶植物,特別喜愛溫暖的氣候。台灣地理位置極佳氣候良好,而品質也以春夏季節生產的最為優異,不僅甜度高,風味也特別濃郁。

營養

生菠蘿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202 kJ(48 kcal)
12.63 g
9.26 g
膳食纖維1.4 g
0.12 g
0.54 g
维生素
硫胺(維生素B1
(7%)
0.079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3%)
0.031 mg
菸鹼酸(維生素B3
(3%)
0.489 mg
(4%)
0.205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8%)
0.110 mg
葉酸(維生素B9
(4%)
15 μg
维生素C
(44%)
36.2 mg
膳食礦物質
(1%)
13 mg
(2%)
0.28 mg
(3%)
12 mg
(43%)
0.9 mg
(1%)
8 mg
(2%)
115 mg
(1%)
0.10 mg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数据库

生菠萝果肉含有86%的水、13%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可忽略不计(见表)。在100克参考量中,生菠萝可提供209千焦耳(50千卡)的食物熱量,富含(44% 每日摄入量)和维生素C(58% 每日摄入量),除此之外还包含有膳食纖維、有機酸、維生素B1類胡蘿蔔素菠萝蛋白酶及多種礦物質等。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5倍。

因为鳳梨含有鳳梨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但在消化道中会失去活性,无法继续发挥分解蛋白质的作用。这种蛋白酶在口腔中会少量分解组成舌表面细胞的蛋白质,因此吃未经热水、未泡盐水的菠萝后舌头会有刺痛感。鳳梨可減緩關節與肌肉發炎等疼痛、具有纖維可促進消化、新陳代謝、改善呼吸道等功能。[54]

用途

食用

先削皮、後去「釘」、再於切片後泡熱水或浸泡入淡盐水中,放冰箱冰后食用,会更香甜可口。但胃部容易消化不良者應避免空腹食用。在潮汕沿海一带也有用酱油代替盐水沾取食用的方法,风味不俗。泡熱水或浸泡盐水10分钟,是为了去掉菠蘿蛋白酶,使之不易引发过敏反应。

菠萝除了去皮生食之外,其与肉一起烹煮,可以使肉类变得软嫩。

菠萝的果肉和果汁被用于世界各地的美食中。在许多热带国家,菠萝被制成并作为零食在路边出售。它以插入棍子的方式整体或部分出售。中间有樱桃的菠萝整片去核切片是西方火腿上常见的装饰物。菠萝块也常用于水果沙拉等甜点,以及一些咸味菜肴,包括比萨饼配料,或作为汉堡包上的烤圈。使用菠萝的各地传统菜肴包括Hamonadoafritada酸咖喱夏威夷干草堆。碎菠萝用于制作酸奶、果酱、糖果和冰淇淋。菠萝汁可用作饮料,也是“凤梨可乐达”等鸡尾酒和饮料“Tepache”中的主要成分。

菲律宾,自18世纪以来也生产了一种名为“菠萝奶油”的传统果冻状甜点。 它是用菠萝汁与木质醋酸菌发酵制成的。[55]

菠萝醋是洪都拉斯和菲律賓飲食中的一种成分,在当地生产。[56]墨西哥,菠萝醋通常是用整个菠萝的果皮而不是果汁制成的,但在台湾饮食中,它通常是通过将菠萝汁与谷物醋混合制成的。[57][58]

欧盟在2012年到2016年消耗了全球菠萝汁总量的50%。荷兰欧洲最大的菠萝汁进口国。泰国哥斯达黎加荷兰是2012年到2016年欧盟市场的主要供应商。[59]2017 年菠萝汁消费量最多的国家是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总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47%。从2007年到2017年,菠萝汁消费量增长最大的是安哥拉。以人口比例相比,中国印度的菠萝汁消费量较低。[60]

藥用

波蘭籍天主教耶穌會來華傳教士卜彌格十七世紀著作《Flora Sinensis》(譯:中國植物志)畫筆下的「反(番)波羅密菓子」。

据《本草纲目》记载,菠蘿性平、味甘酸,入脾、胃經。可生吃解暑助消化或乾燥、搗為醬食用,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可用於伤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小便不利、頭昏眼花等症。不宜和奶蛋、蘿蔔共食。部份有過敏現象禁食。

外皮捶打后用布包好,可以用来做药布治疗外伤。

1891年用新鮮鳳梨提煉出來的菠萝酶(bromelain),已經被用來治療壞血症。

另有人认为食用鳳梨可减少咳嗽和提高消化能力[61]

其他

菠萝的叶片,则是用来制作宣纸的材料。

栽培

在商业化农业中,可以人工诱导开花,早期收获主要果实可以促进第二季较小果实的发育。一旦在清洁过程中被移除,菠萝的顶部就可以种植在土壤中,并且会长出新的植物。卡瓦和吸盘是商业种植的。

在温室里种植菠萝
红菠萝(Ananas bracteatus

伦理和环境问题

像大多数集约化耕种一样,菠萝种植园是高度工业化的经营。特别是在哥斯达黎加,菠萝产业使用大量杀虫剂来保护作物,这给许多工人带来了健康问题。这些工人通常得不到什么补偿,而且大多是贫穷的移民,通常是尼加拉瓜人。每次海外价格下降时,工人的工资也会下降。2016年,政府宣布将在其他各种团体的帮助下努力改善这种情况。[62]

非法毒品交易

从哥斯达黎加出口到欧洲的菠萝经常被用作毒品走私的掩护工具,其集装箱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被例行扣押。[63]

扩展到保护区

在哥斯达黎加,菠萝种植已扩展到马昆克Corredor Fronterizo, Barra del ColoradoCaño Negro野生动物保护区,都位于该国北部。在1996年环境监管机构 (Setena) 成立之前,由于这些是保护区而不是国家公园,因此允许进行有限和受限的可持续活动,但是菠萝种植园是工业经营,其中许多没有在保护区内经营的适当许可证。该机构在保护区内注册了约358.5公頃(1.384平方英里)的菠萝种植园,但2018年的卫星图像报告称约有1,659公頃(6.41平方英里)。[64]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1. 1.0 1.1 《中国植物志》(1997)第13(3)卷 (PDF). : 65页. 
  2. Pineapple production in 2016, Crops/Regions/World list/Production Quantity (pick lists). 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Corporate Statistical Database (FAOSTAT). 2017 [2018-02-23]. 
  3. 王思明. 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农史. 无. 2018, 37 (2): 3–14. ISSN 1000-4459. 
  4. 王士禛 《分甘余话·卷三》:台湾物产多异中土。按东郡太守孙湘南元衡《赤嵌集》所录有波罗蜜、【状如米,顶中分十数房,似莲瓣抱生。其色黄,其味甘,房各一实,煮食似栗。】凤梨、【通体成章,抱干而生,叶自顶出,森若凤尾,其色淡黄。】香果、【花有须,无瓣,色白,其实中空,内如蜡丸。】羡子、【俗曰番蒜,或作檨。其种云佛国所传。】剌桐花、【色红如火,号剌桐城。】番茉莉、【花千层,大如菊。】铁树花、【状如竹丝灯笼,广张千瓣,瓣各一花。】蝴蝶花树、昙花、【叶丛生如带,阔五寸许,旁生方筳著,花高五尺许,花色纯紫,在法华寺,亦西方种。】午时梅、【色红,午开,子落。】红绣毬、黄美人蕉、迎年菊、【与秋花无异,惟紫色一种,开历冬春。】石榴花、【腊月开。】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飞籍鱼、【传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悬灯以待,则结阵飞入舟中。】鹦哥鱼、【鸟喙红色,周身皆绿。】翠(解)、【色如翠羽。】海龙。【头鬣如龙形,无牙爪,冬日双跃滩上,以之入药,功倍海马,产澎湖澳。】
  5. 魏源 《海国图志·卷013》:《每月统纪传》曰:曰:三大岛之至盛为呀瓦,即葛剌巴也。产米足敷本岛之用,胡椒、燕窝、翠羽、白糖、绵花、咖啡、苏木、木头等货,各样果实蕉子、椰子、槟榔、柘榴、柚子、波萝菠萝子、芒果、橙、桔等果……
  6. (清)王锡祺辑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第19册》杭州古籍书店1985年影印版 第956页
  7. 7.0 7.1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凤梨:葉似蒲而闊,兩旁有刺.果生叢心,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酸甘,四時皆有.末有葉一簇,因形似鳳,故名.其謂之黃梨者,以其色也;其謂之王梨者,以其大也.蘭所種不及臺南為佳.
  8. 姚文棟 《琉球說略》:物產,有五穀、蔬菜、燒酒、甘蔗、砂糖、蕃薯、蕉實、豌豆、落花生、木棉細布、細上布、麻布、芭蕉布、草席、山藍、棕櫚、蘇鐵、佛桑、野海棠、野牡丹、萬年青、仙人掌、櫧桑、鳳梨、烏木、赤木、黃木、螺石、牛、馬、豬、鹿、猿、兔等。
  9. 胡寄塵编辑. 清季野史 第二编[M]. 1913 第(百二-百三)102-103页
  10. 辞源 (上、下册)[M]. 1915 第(巳 六三)1442页
  11. 謝金鑾 s:臺灣竹枝詞:午盤堆遍地波羅,粒粒雞心已破窠。鳳尾蕭疏纖子落,一肩綠箬倩蠻婆。〈西人語,以波羅蜜為天波羅,黃梨為地波羅。檳榔樹高數丈,大類栟櫚,葉舒鳳尾,子含粒如雞心,其殼即大腹也。七、八月已漸採。
  12. 《台灣府志》-卷七〈風土志〉果之屬:「菠蘿葉似蒲而闊,兩旁有刺。果生於叢心中,皮似波羅蜜,色黃,味『酸甘』。果末有葉一簇,可妝成鳳,故名之」;前一段即為波羅蜜:「波羅蜜亦荷蘭國移來者。實生於樹幹上,皮似如來頂;剖而食,『甘如蜜』」
  13. 葉春榮編譯,《初探福爾摩沙:荷蘭筆記》,頁 140。
  14. 臺灣鳳梨罐頭的創始人:岡村庄太郎 - 打狗高雄|歷史與現在. 2019-03-11 [2022-10-05]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5. Grant, Jason R.; Zijlstra, Gea. AN ANNOTATED CATALOGUE OF THE GENERIC NAMES OF THE BROMELIACEAE. Selbyana. 1998, 19 (1) [2022-10-05]. ISSN 0361-185X. JSTOR 41759978. 
  16. Davidson A. (2008) The Penguin Companion to Food. Penguin Books.
  17. Bertoni, "Contributions a l'étude botanique des plantes cultivées. Essai d'une monographie du genre Ananas", Annales Cient. Paraguay (2nd series) 4 (by1919:250–322).
  18. Baker, Kenneth F.; Collins, J. L. NOTE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ANANAS AND PSEUDANANAS IN SOUTH AME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39-11, 26 (9). doi:10.1002/j.1537-2197.1939.tb09339.x (英语). 
  19. Pearsall, Deborah M. 1992. “The Origins of Plant Cultivation in South America.” In 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e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173–205.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20. Callen, Eric O. "Analysis of the Tehuacan coprolites." The prehistory of the Tehuacan Valley 1 (1967): 261-289.
  21. Pickersgill, B. Pineapple. Evolution of Crop Plants, N. W. Simmonds, Ed.. 1976. 
  22. Morrison, S.E. Journals and Other Documents of the Life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Heritage Press. 1963. 
  23. 23.0 23.1 23.2 23.3 23.4 Rohtbach, GKG; Leal, F. Chapter 1: History, distributions and World Production. Bartholomew, DP; Paull, RE; Rohrbach, KG (编). The Pineapple: Botany, Production, and Uses. Wallingford, UK: CABI Publishing. 2003: 21. ISBN 978-0-85199-503-8. 
  24. Collingham, L. Curry: a Tale of Cooks and Conquero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19-532001-5. 
  25. Hayward, Wyndham. The Pineapple meets the Press 6. 1956 [2022-05-23]. 
  26. Christopher Cumo, Foods that Changed History: How Foods Shaped Civilization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Present (ABC-CLIO, 2015), p. 294.
  27. Oxford Index – Pieter de La Court van der Voort. oxfordindex.oup.c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12-15]. 
  28. Beauman, F. The Pineapple: King of Fruits. London: Chatto & Windus. 2005: 82. ISBN 978-0-7011-7699-0. 
  29. Mimi Sheller, Consuming the Caribbean: From Arawaks to Zombies (Routledge: 2003), p. 80.
  30. Beauman (2005),第89頁.
  31. 31.0 31.1 Beauman (2005),第87頁.
  32. Stevenson, Jack, Exploring Scotland's Heritage: Glasgow, Clydesdale, and Stirling.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995 (p. 83).
  33. 詹姆斯·史蒂文斯·库尔, Classical Architecture: An Introduction to Its Vocabulary and Essentials, with a Select Glossary of Terms (W. W. Norton: 2003), p. 206.
  34. Hugh Morrison, Early American Architecture: From the First Colonial Settlements to the National Perio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p. 302.
  35. 西里尔·M·哈里斯, American Architecture: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W. W. Norton: 1998), p. 248.
  36. Brad Matthews; Paul Wigsten. Kitchen Pro Series: Guide to Produce Identification, Fabrication and Utiliza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0-02-09: 269. ISBN 978-1-4354-0121-1. 
  37. Anderson, Brittany P. Hala Kahiki: A Brief History of Pineapple and Pineapple Pavlova Recipe. Ke Ola Magazine. 2018-07 [2021-07-27] (美国英语). 
  38. Hitch, Thomas Kemper. Islands in Transiti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Haiwaii's Econom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2: 99. ISBN 978-0-8248-1498-4 (英语). 
  39. Hawkins, Richard. James D Dole and the 1932 Failure of the Hawaiian Pineapple Company. Hawaiian Journal of History. 2007, 41: 149–170. 
  40. Pineapple. Faculty.ucc.edu. [2009-12-06]. 
  41. Sunrise, Sunset. Hawaii Business. 2000, 46 (2): 60. 
  42. 42.0 42.1 Rhodes J. It's Pineapple Season, But Does Your Fruit Come From Hawaii?.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13-03-20 [2015-12-29]. 
  43. Gary T Kubota. Maui Pineapple harvests final crop. 檀香山星报. 2009-12-24 [2010-11-09]. 
  44. The Agriculture of Hawaii - The pineapple in Hawaii - To-Hawaii.Com. www.to-hawaii.com. [2022-10-05]. 
  45. Bartholomew, Duane P.; Hawkins, Richard A.; Lopez, Johnny A. Hawaii Pineapple: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Industry. HortScience. 2012-10-01, 47 (10) [2022-10-05]. ISSN 0018-5345. doi:10.21273/HORTSCI.47.10.1390 (美国英语). 
  46. History & Origin of Piña. Philippine Folklife Museum Foundation. [2018-12-13]. 
  47. Ewbank, Anne. This Prized Filipino Fabric Is Made From Pineapple Leaves. Gastro Obscura. 2018-09-06 [2018-12-13]. 
  48. C. O. Sison, Ignacio. SEC Form 17-A. Philippine Stock Exchange. 2015-08-13 [2019-01-18]. 
  49. Stahl, Juliana Marin; Nepi, Massimo; Galetto, Leonardo; Guimarães, Elza; Machado, Silvia Rodrigues. Functional aspects of floral nectar secretion of Ananas ananassoides, an ornithophilous bromeliad from the Brazilian savanna. Annals of Botany. 2012-06, 109 (7) [2022-10-05]. ISSN 1095-8290. PMC 3359915可免费查阅. PMID 22455992. doi:10.1093/aob/mcs053 (英语). 
  50. Aziz, Sheema Abdul; Olival, Kevin J.; Bumrungsri, Sara; Richards, Greg C.; Racey, Paul A. The Conflict Between Pteropodid Bats and Fruit Growers: Species, Legislation and Mitigation. Voigt, Christian C. (编). Bats in the Anthropocene: Conservation of Bats in a Changing World.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377–426. ISBN 978-3-319-25218-6. doi:10.1007/978-3-319-25220-9_13 (英语). 
  51. List of prohibited animals (PDF). Government of Hawaii,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6-11-28 [2017-12-09]. 
  52. Gibson, Arthur C. Pineapple – The Plant That Ate Hawai'i. UCLA. 
  53. Bartholomew, D. P.; Paull, Robert E.; Rohrbach, K. G. The Pineapple: Botany, Production, and Uses. CABI. 2002: 23. ISBN 9780851999791 (英语). 
  54. 鳳梨、木瓜天然酵素多 抗炎助消化. 聯合報. 2013-06-03. 
  55. Vergara, Benito S.; Idowu, Panna Melizah H.; Sumangil, Julia H. Nata de Coco: A Filipino Delicacy (PD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Philippines. 1999 [2022-05-29]. ISBN 9718538615. 
  56. Clutton, Angela. The Vinegar Cupboard: Recipes and history of an everyday ingredient. Bloomsbury. 2019-03-07: 57. ISBN 9781472958105. 
  57. Chang, R.C. Vinegars of the World. 2009-08-29: 228. ISBN 9788847008663. 
  58. Kennedy, Diana. The Essential Cuisines of Mexico: A Cookbook. : 496. 
  59. Exporting pineapple juice to Europe CB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trieved 22 May 2019
  60. Population growth drives gradual expansion of pineapple juice market AgriOrbit Retrieved 22 May 2019
  61. Rao, Jyotsana. 27 Significant Benefits Of Pineapple (Ananas) For Skin, Hair & Health. STYLECRAZE. [2019-04-20] (美国英语). 
  62. Costa Rica's Pineapple Industry Promises to Become More Responsible. 2016-03-10 [2021-11-29]. 
  63. Costa Rica seizes two tons of cocaine hidden with pineapples. Tico Times. AFP. 2021-02-05 [2021-04-17]. 
  64. Rodríguez, Sebastián. Piñas en la mira: el monocultivo que se coló dentro de las áreas protegidas de Costa Rica. ELPaís.cr. 2021-04-16 [2021-04-17] (西班牙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