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此文具有原創性,併兼顧知識豐富性,獲「好文章」評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院徽
成立日期1925年10月10日 (1925-10-10)
地址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位於北京地鐵1號線天安門西站天安門東站間。)
類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直屬
事業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
館長王旭東
故宮博物院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級別AAAAA
所屬地區北京
評定時間2007年

故宮博物院(英語:The Palace Museum),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坐落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9年,故宮博物院全年客流量達到1933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1][2]

故宮博物院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

歷史

京兆成立

民國建立後,臨時政府清廷達成《清室優待條件》協議,允許用外國君主禮節對待退位後的清朝宣統皇帝溥儀,並供給歲用400萬銀圓皇族和他們的下屬可以暫時居住在紫禁城內廷,於是溥儀宣布退位。[3]後來金紹城在內務部總長朱啟鈐任內提議籌備古物陳列所,內務部便指派楊乃庚和治格等人會同清室內務府人員,將熱河避暑山莊和盛京行宮內3,150箱約234,100餘件文物分13批移至紫禁城外廷[注 1]。1913年12月24日頒布《古物陳列所章程》;隔年2月4日在武英殿配殿成立古物陳列所[注 2],後續幾座外廷建築也劃入作為辦公和貯藏之用,武英殿和敬思殿內部則改建為陳列室,陳設古代皇室的蒐藏,於10月11日下午2點開放各界參觀。[4]

溥儀在鋪蓋內夾帶〈快雪時晴帖〉離宮,遭駐衛步兵查獲扣留。[6]
為了推廣展覽,特於1930年5月20日邀請外交使節團,以及北平市軍政要人、各機關人員和社會賢達等賓客到御花園參加遊園會。[7]

溥儀雖居於內廷,卻常以賞賜其弟溥傑和舊臣想要借閱欣賞等名義,挑選內務府貴重且便於攜帶的珍藏,利用溥傑和溥佳放學時機夾帶出宮,輾轉存放在天津長春的私宅;期間[注 3]造成1,353件書畫(其中手卷1,285件、冊頁68件)及502函、210部善本古籍流失宮外。[8]清室小朝廷共和制並行與現實多所牴觸,且歲幣虛耗國庫,於是黃郛攝政內閣和溥儀商定《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後由京畿警衛司令鹿鍾麟奉命將廢除皇帝尊號的溥儀逐出紫禁城。同年11月20日,以委員長李煜瀛為首的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由10名政府代表、5名清室代表,京師警察廳、高等檢察廳和京兆教育會各派1名監察員共同議定《點查清宮物件規則》,並分組會同專家及事務員嚴加執行點查和登錄宮內文物的工作。[9]

孫文辭世後,清室遺老復辟勢力亟欲恢復《清室優待條件》。1925年9月29日,為了避免溥儀再度入宮造成文物外流,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長李煜瀛於是在召集全體委員會議,會中決議儘速成立故宮博物院。同時擬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立古物館和圖書館,採取董事會監督和理事會管理制度;據此又擬定《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章程》和《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遴選21名董事和9名理事,公推李煜瀛為理事長並主持院務,最終擇定故宮博物院在當年10月10日揭幕以示紀念[注 4]。開幕當天上午9點先開放民眾參觀,下午2點才在乾清門內舉行典禮儀式;內部至乾清宮神武門作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外廷部分仍是古物陳列所。[10][11]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董事和理事的聯席會在3月26日推定莊蘊寬盧永祥共同擔任維持時期維持員;後來又歷經故宮保管委員會委員長趙爾巽、故宮博物院維持會會長江瀚和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委員長王士珍等3次改組和人事異動。[12]

國民革命軍北伐平定京兆地方後,國民政府易培基在1928年6月26日接收故宮博物院。[13]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經亨頤旋即在隔日提案廢除故宮博物院、籌備中央逆產處理委員會來處理拍賣或移置故宮文物,以及在南京成立中央博物院;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注 5]委員長張繼為此呈文給中央政治會議駁斥抗議。國民政府後來在10月5日公布《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新設秘書處、總務處和文獻館,故宮博物院改直隸於國民政府,委員會制改為院長制,理事會成為院內議會和監督機關;10月8日又任命37名理事,並推李煜瀛為理事長,易培基為院長,易培基、張繼和李宗侗為常務委員;此舉形同間接否決了經亨頤的前兩項議案。[15]

避戰流離

南京籌備

崔白透過敏銳觀察,捕捉到兩隻山喜鵲向闖入領域的野兔鳴叫示威和對峙瞬間的〈雙喜圖〉。

關東軍發動918事變東北後,國民政府著手文物南遷計劃。隔年,關東軍攻陷熱河且進逼北平[注 6],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議古物南運,將院藏文物精華立即裝箱並捆紮停當。[17][18]隨後李宗侗先行至南京籌備,經請示代理行政院院長宋子文,決定文物落腳上海[18]但反對南遷者以周肇祥為首的部分北平人士,聚眾在太和門演講與示威阻撓,後遭到北平當局制止。[5]

隨著華北情勢告急,北平在1933年2月5日夜間宣布戒嚴,裝箱文物連夜被幾十輛板車輪流運上火車,於隔天黎明啟運。沿途有100名軍政部憲兵和若干名院內警衛荷槍實彈戒備,由平漢鐵路隴海鐵路再沿津浦鐵路南下,首批文物在吳瀛和那志良等人押運停靠南京下關;3月中旬才將檔案運到行政院大禮堂暫時落腳,古物和圖書另以招商局江靖輪運抵上海法租界天主教堂街仁濟醫院內存放[19]。隨後馬衡袁同禮沈兼士俞同奎等人各押一批運抵,[20][21]至5月15日止,共有5批文物抵上海,分別來自故宮博物院13,491箱[注 7]、古物陳列所5,415箱、頤和園640箱與國子監11箱,合計19,557箱。同時又另外在英租界四川路向業廣公司租了一層倉庫,[19][22]南遷各單位人員隨後於文物存放地點就近承租數棟公寓作為宿舍和辦事處,並在上海辦事處主任歐陽道達帶領下持續對南遷文物清點和重新審定編目的工作。[23]

國民政府教育部於1933年4月選在南京北極閣中央研究院成立「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24][注 8],擬定《國立中央博物院暫行規則》,由傅斯年擔任籌備處主任,翁文灝李濟周仁分別為自然、人文與工藝3館主任。李濟在隔年7月接替籌備處主任,隨後成立中央博物院建築委員會,由9名委員推選翁文灝出任委員長;7月26日又推傅斯年、張道藩丁文江為常務委員,梁思成為專門委員;並在8月4日致函南京市政府,擬徵收土地作為博物院。10月5日,中央政治會議決議將古物陳列所文物劃入國立中央博物院人文館。[25]隔年,《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暫行組織條例》公布,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隸屬國民政府行政院;繼又在4月4日於南京召開理事會,蔡元培任理事長,馬衡實際授任院長[注 9][28]12月,理事會通過了沈兼士和王世杰南京朝天宮成立南京分院與修建庫房的議案。[29]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在1935年4月收到南京市政府函復後,主體建築6月初便動工興建,11月1日起施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暫行組織規程》。同年,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著手籌畫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參展事宜[注 10]。朝天宮庫房新建工程接著在1936年3月展開。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稍後在4月15日成立理事會,會中擬定通過《國立中央博物院理事會議事細則》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各館組織暫行通則》,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聘請13名理事,推定蔡元培為理事長,傅斯年為秘書。同年7月,國立歷史博物館所屬南遷文物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注 8]。存放上海文物在12月17日全數遷入朝天宮地庫,並於次年1月1日成立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北平和上海兩辦事處隨即撤銷。之後因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敵機對南京頻繁轟炸,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工程被迫在8月底停工。[25][24]

昔日唐玄宗為躲安史之亂,曾循棧道走避蜀地,一如〈明皇幸蜀圖〉所描繪的情節。
途經川陝公路須改換汽車運輸;每輛車只能載20餘箱文物。由於路基沖毀、橋樑折斷,西遷北路尤為艱辛。[31]

西遷四川

淞滬會戰爆發次日,遷運南京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先後分南、中、北3路西遷[注 11]。南路80箱文物是5月17日剛結束倫敦展覽會運抵南京的精品,加上未提選赴展的《散氏盤》和《快雪時晴帖》等諸多傳世孤品要件[30],隨即登上由莊嚴、那志良和曾湛瑤等人押運的招商局建國輪,經南昌漢口,在武昌轉汽車抵長沙,存放在湖南大學圖書館地下室;[32][33]隔年11月運往桂林;1938年1月31日遷至貴陽六廣門一處花園內;隔年2月又移至安順華嚴洞存放,由莊嚴出任安順辦事處主任,[32]期間揀選了100件貯於洞中的文物赴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參加「中國藝術展覽會」;[注 12]1944年冬再遷往四川巴縣[34]

中路9,370箱文物,由杭立武和楊師庚等人押運招商局江安輪與英商黃埔輪沿長江水路,先後在1937年11月9日和12月2日運抵漢口;後倉促從宜昌運至重慶,暫時存放在四川禁菸局倉庫,接著又不斷更換位置;1939年春再遷往宜賓,9月中旬抵達樂山安谷鄉,由歐陽道達出任樂山辦事處主任,[31][35]因條件惡劣,部分文物常遭白蟻和倉庫滲漏危害。[34]1939年6月,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部分貯放重慶的143箱文物也先後3批分別轉往昆明和樂山;隔年8月再分別遷到貴州安順和四川南溪李莊鎮[2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署辦公。[36]

北路7,285箱文物,由馬彥祥、那志良、吳玉璋、梁廷煒和曾湛瑤等人[37]分3批設法在大屠殺5天前押離南京,沿津浦鐵路至徐州,轉隴海鐵路經西安運至寶雞關帝廟和城隍廟暫存,後改汽車載運,歷時48天才在1938年4月10日分別運達漢中文廟與褒城宗營鎮的馬家祠堂、范家祠堂和大廟;[31][38]5月26日起經四川廣元蜀道翻越秦嶺,歷時10個月全數遷到成都大慈寺;同年7月11日全部運抵峨眉東門外大佛寺和西門外武廟安置,由那志良出任峨眉辦事處主任;1942年春又納入東門外金頂山腳土主祠和附近許氏祠堂來分散貯放風險。總計3路西遷搶運出16,735箱文物,[31][39]2,953箱文物因長江下游已封鎖而滯留南京[40][注 13]日軍占領南京後騰出文物庫房,連同朝天宮一起改為傷兵醫院。[33]

國民政府行政院在1939年7月頒布《抗戰損失調查辦法》和《抗戰損失查報須知》,展開被劫文物的調查搜證作業。國民政府教育部接著在1945年11月1日成立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注 14][42]由主任委員杭立武、副主任委員李濟和梁思成等18名政府與學界代表組成,負責二戰後公私文物封存和清理等歸還物主的工作。[40]12月27日,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由11個同盟國共同組成遠東委員會,主導軸心國歸還掠奪文物政策。李濟和張鳳舉等人隔年初便以盟國對日委員會國民政府代表團顧問及專門委員名義赴日本追查、交涉並索回部分珍貴古物,國民政府駐日本代表團為此也在9月25日成立日本賠償及歸還物資接受委員會統籌相關事宜。[42][注 15]西遷文物則是在1946年1月陸續啟運至重慶,隔年3月6日全數運達;1947年6月19日再循水路運回南京,至12月9日全部運抵。隔年3月,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收古物陳列所的商周銅器、漢朝文物、歷朝帝王像和邊疆民族標本等在內的古物,隨後邀請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將所藏曆朝名畫和名窯珍瓷共同於5月29日在甫落成的館舍舉行為期10天的兩院聯合展覽會[注 16][34]

兩岸故宮

淮海戰役爆發後,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任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的翁文灝在1948年11月10日召開理事會,會議最終同意由各機關揀選精品運往台灣地區。會後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等機構共同成立中央文物聯合保管處,由杭立武統籌文物運台事宜;[43]。首批文物共772箱,於1948年12月26日由南京運抵台中的台中糖廠倉庫暫存,此後第二批3502箱、第三批1248箱文物也在1949年1月9日、2月22日運抵此地[44],其中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共運達2972箱,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運達852箱。國民政府「行政院」命時任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挑選北平院內重要文物運台,但他選擇與國民政府分道揚鑣,藉口拖延執行,直至平津戰役爆發,故宮交通封鎖,文物均未運出[45]。1950年開始,運台文物送至台中北溝山,接下來的十多年內,文物在北溝儲存、受檢、展出,部分文物也赴美展覽。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台北士林外雙溪成立,文物從台中運往台北,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內陳列至今[46]。在敗退台灣後,南遷文物仍有部分留在南京朝天宮庫房,這些文物部分在50年代重返北京,部分交由南京代管,又由南京分配給南京博物院使用,改革開放後,北京、南京雙方開始就文物歸屬問題展開爭執[47]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0日,北平軍管會接收故宮;3月6日接管大會召開,故宮全體職員原職原薪[4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立故宮博物院改由文化部接管,並更名為「故宮博物院[49]。受接管後的十多年間,故宮博物院對紫禁城的環境進行了整治,對古建築進行了修繕、保養,對既有藏品進行了清理、鑑別、分類、整理,並不斷徵集、收購新的藏品,還依藏品分類設立了不同的展館、與臨展,以供上千萬人次參觀。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還展開了一定的學術研究,出版了一些書籍和在1958年與1960年各出版一期的《故宮博物院院刊》,更培養、成就了一批在影響極大的文物鑑定專家[49][50]

大事記

  •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後,建立民國。但按照《清室優待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後,於外廷成立「古物陳列所」。
  •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驅逐清帝溥儀。溥儀在離開紫禁城之前已經開始有計劃的偷運故宮文物,截至他離開紫禁城,共計將1300餘件書畫精品和大量古籍善本及珍寶盜運出宮。迄今為止,散佚書畫有三分之二歸藏大陸各博物館,其中約370件回到北京故宮。[51]
  • 1924年底至1930年,進行第一次文物清點工作[52],清室善後委員會逐宮逐殿地清點清宮藏品,出版《故宮物品點查報告》28冊,當時據統計文物數是117萬餘件套。[53]
  • 1925年6月29日,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經亨頤提議籌組逆產處理委員會,計劃變賣故宮。後於1928年7月25日成立,但因輿論反彈於12月5日正式裁撤。
  • 1925年9月,李石曾建議政府設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清室善後委員會。均由他任委員長。「清室善後委員會」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及「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組織章程」。於民國十四年國慶日(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28年,日本留學派經亨頤又提案廢除國立故宮博物院,並提議改名為「廢宮奢侈品陳列所」,將所藏文物全數變賣,並在南京另建「國立中央博物院」,後來在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張繼的反對下,使前兩項計劃無法成功。
  • 193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之後經過多次遷移,到過上海南京安順重慶樂山峨眉等地。
  • 194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南遷文物運抵南京。
  • 1948年3月,古物陳列所歸併入國立故宮博物院,實現易培基提出的「完整故宮保管計劃」。
  • 1948年,蔣介石當局將2972箱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運文物轉運台灣,占故宮南遷文物總箱數的五分之一,最後於台北成立所謂「故宮博物院」。剩餘11178箱故宮文物除2422箱留在南京外,其餘都在五十年代重返北京故宮[54]
  •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國立故宮博物院更名為「故宮博物院」。
  • 1950年代到1960年代,陸續有人提出故宮改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
  • 1954年至1965年,故宮南遷文物於1950年起分批北返後,進行第二次文物清點工作。第二次文物清點工作於1954年至1965年分兩階段進行,第一段為1954年至1960年[52]。第二段文物清理結束後,經過帳、單、物「三核對」的文物共1052653件。[53]
  • 1961年3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入選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66年至1971年,因「文化大革命」,中央命令故宮閉館,免受破壞。
  • 1978年至1987年,進行第三次文物清點工作。[53]
  •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1990年和1997年,故宮先後建成一、二期地庫,原存放在地上庫房的約60萬件藏品先後搬到地下庫房。[52]
  • 1991年至2001年,進行第四次文物清點工作。[52]此次清點是故宮將60%的文物移入了地庫中保存後,進行整理鑑別、分類建庫等工作。[53]
  • 2004年到2010年,進行第五次文物清點工作。此次清理將宮廷遺存大部分納入了文物範圍。[53]
  • 2005年,故宮博物院歷史上最大規模維修工程開始。武英殿太和殿午門等建築在隨後幾年中得到修繕,倦勤齋室內裝飾陳設得以恢復。並在新設立的展覽空間陸續舉辦盛世文治展、故宮藏曆代書畫展、中比繪畫五百年展、天府永藏展、宮闕述往展、明永樂宣德藝術展、蘭亭大展等展覽。
  • 2005年,故宮博物院開始全面採用數字攝影技術,至2008年完成了絕大部分一級品文物的影像採集,並啟動了二級文物的基礎影像採集工作。到2020年故宮博物院共拍攝文物總計62.8萬餘件,目前在庫136.3萬餘張文物影像,共完成各種視頻素材拍攝48.5萬餘分鐘。[53]
  • 2007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2011年1月26日,經過七年清理核對,故宮博物院宣布完成第五次文物清點工作,公布了迄今最新最準確的藏品數量:藏品總量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55]
  • 2011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齋宮被小偷突破四道防線,成功偷去私營香港兩依藏博物館正在這裡展出的7件藏品。故宮博物院為此公開道歉。此前,故宮博物院曾於1959至1987年失盜五次,都發生在故宮博物院珍寶館
  • 2011年7月4日,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設在延禧宮)科研人員在對一級(乙)文物南宋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因人為操作儀器失誤導致瓷盤破成六瓣,造成古物無法彌補損壞,價值連帶降級。[56][57]
  • 2011年12月26日,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揭牌成立。[58]
  • 2012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和中國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百集紀錄片《故宮100》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引起強烈反響。
  • 2013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公布首批18大類藏品目錄,這在國內大型綜合博物館尚屬首次。[59]
  • 2013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故宮博物院2012年醞釀提出的「平安故宮」工程立項。該工程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播、觀眾服務能力,實現對故宮的完整保護和故宮博物院可持續發展。該工程包括七個子項目: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設、地下文物庫房改造、基礎設施改造、世界文化遺產監測、故宮安全防範新系統、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60]
  • 2013年5月4日,一名觀眾擊碎翊坤宮正殿原狀陳列室櫥窗玻璃,使一座清朝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跌落,扭曲受損。
  • 2013年7月1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成立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這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總部設在法國巴黎)首個建在巴黎以外的分支機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被任命為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主任。該培訓中心每年將對世界範圍內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博物館專業人員舉辦兩期培訓班。[61][62][63]
  • 2013年11月4日,故宮博物院與北京市東城區合作創辦的故宮學院南河沿大街19號的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總部校區舉行成立典禮。[64]
  • 2014年,故宮博物院啟動藏品三年普查清理,延續和深化第五次文物清理工作,使故宮博物院文物總數達到1862690件(套)。[53]
  • 2019年2月19日和20日(即農曆正月十五和十六),故宮博物院在這兩天晚上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節燈會活動,這是故宮博物院94年來首次開放夜場參觀[65]

藏品

據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記載,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宮廷遺留的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書畫、陶瓷、琺瑯器、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另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等。

雖然有部分清宮舊藏文物於1948到1949年遷往台北故宮博物院,但通過收回溥儀私帶出宮的珍品,接受民間捐贈,並參與考古發掘,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6269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標本15385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66]這180萬件(套)藏品分為231個類別,含15.6萬件紙質文物,16萬件青銅器,1.1萬件金銀器,1.9萬件漆器,30.6萬件陶瓷。截至2016年左右,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中國內地博物館系統4510座博物館共收藏珍貴文物401萬件(套),故宮博物院的168萬件珍貴文物占其中的42%,故宮博物院藏品數量居中國博物館首位。[67]

古書畫

故宮博物院共藏有繪畫、壁畫、版畫、書法、尺牘、碑帖約14萬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68]。故宮書畫館設在武英殿內,每年春到秋季舉辦兩到三期常設書畫展。

顧愷之(傳)《洛神賦圖》卷局部
展子虔遊春圖》卷
閻立本步輦圖》卷
黃荃《寫生珍禽圖》卷

繪畫:故宮博物院藏元朝及以前繪畫近420件[69],其中17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歷代繪畫精品如下:[70]

  • 元:故宮博物院元朝書畫在國內外博物館藏品中名列前茅,元朝繪畫僅紙絹類就有130多件,收藏數量和藝術品質都很驚人,幾乎代表了元朝畫壇諸畫科和各流派的藝術成就[71]。重要作品有:
趙孟頫人騎圖》卷、《秋郊飲馬圖》卷、《浴馬圖》卷、《水村圖》卷、《幽篁戴勝圖》卷、《秀石疏林圖》卷和《趙氏一門三竹圖》卷(與管道升、趙雍合繪);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軸、《九峰雪霽圖》軸和《丹崖玉樹圖》 軸,吳鎮漁父圖》軸、《枯木竹石圖》軸和《蘆花寒雁圖》軸,王蒙夏日山居圖》軸和《葛稚川移居圖》軸,倪瓚古木幽篁圖》軸、《幽澗寒松圖》軸、《秋亭嘉樹圖》軸和《楊竹西小像》卷(與王繹合繪);
錢選山居圖》卷、李衎竹石圖》軸、高克恭墨竹坡石圖》軸、任仁發張果見明皇圖》卷、王振鵬伯牙鼓琴圖》卷、朱德潤秀野軒圖》卷、曹知白疏林幽岫圖》軸、盛懋秋江待渡圖》軸、王淵花竹錦雞圖》軸、柯九思清閟閣墨竹圖》軸、趙雍挾彈游騎圖》軸、王冕墨梅圖》卷(元五家合繪)、方從義武夷放棹圖》軸、顧安幽篁秀石圖》軸、周朗杜秋圖》卷、張遜勾勒竹石圖》卷。
精品海量,不勝枚舉。僅選取被收入《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卷)》[72]、可以作為一級文物評定標準的明清繪畫作品如下:王履華山圖》冊、沈周仿董巨山水圖》軸、呂紀桂菊山禽圖》軸、唐寅事茗圖》卷、仇英人物故事圖》冊、董其昌高逸圖》軸、王時敏仙山樓閣圖》軸、龔賢溪山無盡圖》卷、惲壽平山水花鳥圖》冊、金農人物山水圖》冊、羅聘劍閣圖》軸、任熊姚大梅詩意圖》冊。

書法:故宮博物院藏元朝及以前書法310件[69],其中11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歷代書法精品有:[73]

陸機平復帖》卷
  • 元:故宮博物院元朝法書收藏在國內外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比如趙孟頫的上碑墨跡存世僅11件,故宮博物院獨占4件,而鮮于樞唯一楷書和鄧文原唯一長卷亦存於此。重要藏品有: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鮮于樞《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和《道德經》卷,鄧文原《急就章》卷,康里巎巎謫龍說》卷,楊維楨張南軒城南唱和詩》卷,周伯琦朱德潤墓志銘》卷,俞和臨定武褉帖》。
  • 明清:明清書法收藏較為系統全面,帖學、碑學、台閣體、文人字、畫家書的各個流派和代表書家皆有收藏,清朝宮廷書法收藏獨占優勢。僅選取被收入《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卷)》[72]、可以作為一級文物評定標準的明清書法作品如下:
宋克急就章》卷,宋廣風入松詞》軸,解縉自書詩》卷,陳獻章大頭蝦說》軸,祝允明歌風台詩》卷,文徵明十札冊》,王守仁龍江留別詩》,董其昌浚路馬湖記》卷,傅山草書孟詩》卷。
馮承素王羲之《蘭亭序》卷(神龍本

陶瓷

孩兒枕

共計收藏有35萬件,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從全國110多個窯口所採集的3萬餘片陶瓷標本。以及新石器時代彩陶、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朝嘉慶至宣統官窯瓷器、歷代民窯瓷器以及古陶瓷窯址標本等均有豐富的收藏。

著名的有:

  • 汝窯三足樽、哥窯魚耳爐、官窯弦紋瓶、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龍泉窯青釉鳳耳瓶、定窯孩兒枕.
  • 元 藍釉白龍紋盤.
  • 青花壓手杯、青花梵文出戟蓋罐、鬥彩雞缸杯、黃釉描金雙獸耳罐、五彩鏤空雲鳳紋瓶.
  • 清 紫紅地琺瑯彩纏枝蓮紋瓶、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各色釉彩大瓶.

青銅器

館藏曆代銅器1.5萬餘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另外有歷代貨幣1萬餘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餘件。著名的有西周師旂鼎、春秋能原鎛

工藝類藏品

收藏有玉器28461件。漆器、琺瑯、玻璃、金銀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筆墨紙硯等,共計101355件。此外,還收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著名的有:「大禹治水」玉山。

宮廷類文物

從代表皇權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無所不藏。例如清朝玉璽「二十五寶」;反映清朝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儀器、鐘錶等;並且還收藏有大量薩滿教與藏傳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地保存了宮廷中一些藏傳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狀。

圖書典籍

收藏有存數量不多的宋元版書(多已調撥給中國國家圖書館);現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種、數量眾多,包括內府修書館的稿本,呈請皇帝御覽、待刻之書的定本,從未發刻的清朝滿、蒙、漢文典籍,便於皇帝閱覽的各式書冊,以及為宮內外殿堂陳設而特製的各種賞玩性書冊。此外還有翰林學士、詞臣自撰的未刊行書籍,各地藏書家進呈之書;一大批宮中戲本和檔案;帝后服飾和器物小樣、「樣式雷」建築圖樣(燙樣)、輿圖等特藏文獻,等等,以上共約19.5萬冊(件)。另有20餘萬塊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書版。

展館

乾清宮內部

紫禁城內及端門的展館有:

  • 宮廷原狀陳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養心殿(包括後寢殿、體順堂、東圍房)、太極殿(包括體元殿)、長春宮翊坤宮(包括體和殿)、儲秀宮(包括麗景軒)、咸福宮(包括同道堂)、咸若館壽康宮(包括後殿)、文淵閣皇極殿寧壽宮(部分)。
  • 專館:
    • 故宮博物院書畫館:文華殿區(文華殿、主敬殿、本仁殿、集義殿)
      銅鍍金冠架鐘,清宮造辦處製造,清乾隆,鐘錶館陳列
    • 故宮博物院陶瓷館:武英殿區(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煥章殿)
    • 故宮博物院古建築館:東華門(「古建築設計意匠」專題展)、午門至東華門段城牆、東南角樓(「古建築木結構」專題展)及鑾儀衛舊址(「古建築石作與保護」專題展)
    • 故宮博物院雕塑館:慈寧宮大佛堂(佛堂造像館)、慈寧宮西廡(磚石畫像館、漢唐陶俑館)、慈寧宮東廡(修德白石館)
    • 故宮博物院捐獻館:景仁宮及後殿(常設展覽為「捐獻文物精品展」)
    • 故宮博物院青銅器館:承乾宮及後殿、永和宮及同順齋(永和宮後殿)
    • 故宮博物院玉器館:鍾粹宮及後殿
    • 故宮博物院金銀器館:景陽宮及御書房(景陽宮後殿)
    • 故宮博物院鐘錶館:奉先殿及後殿
    • 故宮博物院武備館:箭亭
    • 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寧壽宮區(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
    • 故宮博物院石鼓館:寧壽宮
    • 故宮博物院戲曲館:暢音閣閱是樓
    • 故宮博物院院史館:寶蘊樓
    • 故宮博物院數字館:端門[74]
    • 故宮文化創意館徽派傳統工藝館:保和殿東廡[75][76]
  • 展廳:
  • 常設展覽:
    • 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築藝術展:東南角樓、鑾儀衛東華門
    • 清宮鹵簿儀仗展:太和門西廡(暫閉)
    • 皇朝禮樂展:弘義閣(暫閉)
    • 天府永藏展:保和殿西廡及西北崇樓(已閉展)
    • 宮闕述往展:保和殿東廡(已閉展)
    • 清朝軍機處史料展: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軍機處等用房)
    • 天子萬年——清朝萬壽慶典展:乾清宮西廡
    •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乾清宮東廡
    • 皇家電話局展:綏福殿(儲秀宮西配殿)
    • 溥儀生活展:麗景軒儲秀宮後殿)
    • 慈禧垂簾聽政史料展:咸福宮及同道堂(咸福宮後殿)(暫閉)
    • 慶隆尊養——崇慶皇太后專題展:壽康宮東西廡展廳
    • 箭亭武備展:箭亭
    • 捐獻文物精品展:景仁宮及後殿[78]
  • 用於外事接待及學術研究的展覽:
    • 漱芳齋重華宮區域:陳列各類家具陳設及文物601件。
    • 倦勤齋:陳列各類家具陳設及文物56件。
    • 中正殿:陳列佛經、佛像、佛塔、唐卡、祭法器等佛教文物150件。[78]

紫禁城外的展館有:

機構設置

  • 院辦公室
  • 人事處
  • 財務處
  • 外事處
  • 法律處
  • 經營管理處
  • 審計室
  • 黨委辦公室
  • 紀檢監察辦公室
  • 工會辦公室
  • 離退人員服務處
  • 文物管理處
  • 科研處
  • 書畫部
  • 器物部
  • 宮廷部
  • 文保科技部
  • 展覽部
  • 資料信息部
  • 圖書館
  • 古建部(故宮世界遺產監測中心辦公室)
  • 宣傳教育部(故宮國際博物館協會培訓中心辦公室)
  • 出版部(故宮書畫教育中心)
  • 修繕技藝部
  • 故宮研究院
  • 保衛處
  • 開放管理處
  • 工程管理處
  • 行政處
  • 基本建設辦公室
  • 北院區管理處
  • 故宮文化服務中心
  • 故宮出版社[79]
  • 故宮學院

歷任領導

歷任院長
  1. 易培基(1928-1933,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
  2. 馬衡(1933-1952。1933年7月為代理院長;1934年4月就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1949年北平解放,續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3. 吳仲超(1954-1984)
  4. 張忠培(1987-1991)
  5. 鄭欣淼(2002-2012)
  6. 單霽翔(2012-2019)
  7. 王旭東(2019-)
歷任領導班子

清室善後委員會(1924年11月20日-1926年4月5日)

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1925年9月29日-1927年10月21日)

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1925年9月29日-1927年10月21日)

日晷

故宮博物院維持員(1926年4月5日-1926年12月9日)

故宮博物院維持會(1926年12月9日-1927年10月21日)

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1927年9月20日-1928年6月21日)

接收北平故宮博物院委員(1928年6月18日-1928年10月8日)

故宮博物院理事會

故宮博物院理事會(1928年10月8日-1949年2月19日) 第一屆理事會(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

第二屆理事會(1933年7月22日-1934年4月4日)

  • 理事長:張靜江
  • 代理院長:馬衡 (1933年7月22日-1934年5月7日)

第三屆理事會(1934年4月4日-1936年5月26日)

  • 理事長:蔡元培
  • 院長:馬衡 (1934年5月7日-1952年5月22日)

第四屆理事會(1936年5月26日-1949年2月19日)

  • (不設理事長)

故宮博物院臨時辦事處(1952年5月-1953年)

  • 主任:裴文中(1952年5月-1953年)
1953年至今

注釋

  1. 楊乃庚等人在1913年11月18日至1914年10月28日分7批將1,949箱又1,877件約119,500餘件避暑山莊文物遷往紫禁城外廷。此外,治格等人也在1914年1月23日至3月24日分6批將1,201箱約114,600餘件盛京行宮文物遷往紫禁城外廷。[4]
  2. 此時古物陳列所隸屬於內務部[5](即1928年2月7日改組後的內政部)。
  3. 1922年9月4日至1923年1月28日。[8]
  4. 黃郛於開幕致辭表示:「今日開院為雙十節,此後是日為國家與博物院之兩層紀念,如有破壞博物院者,即為破壞民國之佳節,吾人宜共保衛之。」此時故宮博物院隸屬於內務部[10](即1928年2月7日改組後的內政部)。
  5. 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蔡元培主導下,1928年3月在民間組織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先是隸屬於中華民國大學院,隔年3月改隸屬教育部,以維護學術研究資料和古物的合法權益,避免遭到在華的外籍人士藉「科學考察」名義掠奪。後來《古物保存法》和《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組織條例》相繼制定,對古物的範圍、種類、保存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有了具體規範。[14]
  6. 國民革命軍北伐平定京兆地方後(1928年)至中共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1949年)這段期間,北京稱為北平。[16]
  7. 其中古物館2,631箱、圖書館1,415箱、文獻館3,773箱、秘書處5,672箱。[22]
  8. 8.0 8.1 中華民國教育部1912年在國子監設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17年劃定端門午門為國立歷史博物館;1928年北伐成功後,改隸屬古物保管委員會;1929年春又恢復隸屬於教育部;同年8月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接收國立歷史博物館文物,並在1933年4月協助成立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隸屬於教育部)。[25]
  9. 易培基在1933年10月15日辭任院長一職,後由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副館長馬衡代理主持院務至任期屆滿,[26]1934年4月7日真除接任院長[27]
  10. 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在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行。[30]
  11.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分水陸兩路在1937年11月18日啟運西遷。[25]
  12. 1940年1月3日至1941年6月在蘇聯莫斯科國立東方文化博物館和列寧格勒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參加「中國藝術展覽會」。
  13. 戰後追回並點查這批被汪偽政權移置南京北極閣的滯留庫房文物,僅少數錯誤,大致完整無缺。[34][33]日軍占領期間,北平故宮仍持續清點未登記的文物,並又廣泛徵集了一批珍貴文物。[41]
  14. 教育部在1943年12月29日成立向敵要求賠償文化事業研究會,1944年1月22日併入行政院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教育部1945年4月1日另成立戰時文物保存委員會,1945年11月1日改名為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42]
  15. 1950年1月起,日本歸還的105箱古物先後六批改運往台灣,由聯管處接收代管。其中51箱237件古物在1956年移交台灣歷史文物美術館(今台灣歷史博物館)。
  16. 此時國立中央博物院仍於籌備中,僅有第一期主體建築大致完工,尚有兩期工程持續進行。[34]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展廳工程同樣進行中。[43]

參考文獻

  1. 博物馆这十年:如此深厚 又如此青春. 中國青年報. 2022-08-24 [2023-08-08] –透過新華網. 
  2. 高丹; 李梅. 今年观众超1930多万人次,故宫成全球参观人数最多博物馆. 澎湃新聞網. 2019-12-30 [2023-08-08]. 
  3. 茂清. 《文史精华·故宫博物院开院前后》 (11). 石家莊: 文史精華編輯部: pp.25-30. 2004-11. ISSN 1005-4154. (中文)
  4. 4.0 4.1 杭春曉. 古物陈列所的成立与民初中国画(上). 深圳: 雅昌藝術網. 2010-04-28 [2014-03-09]. (中文)
  5. 5.0 5.1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180–184.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6.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20–21.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7. 宋兆霖主編. 《故宫院史留真》. 台北: 台北故宮博物院. 2013-07: p.33. ISBN 9789575626785. (中文)
  8. 8.0 8.1 溥仪藏在小白楼里的惊世珍宝. 長春: 長春晚報. 2012-11-08 [2017-03-10]. (中文)
  9.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5–7, 14–17, 21–28.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10. 10.0 10.1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88–94, 201–205.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11.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38–41. (中文)
  12.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46–55. (中文)
  13.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132–144.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14. 羅桂環. 《中国科技史杂志·试论20世纪前期“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的成立及意义》 27 (2).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pp.137-145. 2006. ISSN 1673-1441. (中文)
  15.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148–153, 155–163.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16. 《国民政府公报》 (71). 南京: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秘書處,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文官處印鑄局: p.5. 1928-06. (中文)
  17.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78–82. (中文)
  18. 18.0 18.1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177–180.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19. 19.0 19.1 昌彼得主編. 《故宫七十星霜》.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5-10. ISBN 9570511869. (中文)
  20.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83–87. (中文)
  21.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184–194.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22. 22.0 22.1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7–12. (中文)
  23.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100–107. (中文)
  24. 24.0 24.1 談古. 《故宫国宝受难记·第三章 上海迁移南京·国立中博》.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2-11. ISBN 9787514123548. (中文)
  25. 25.0 25.1 25.2 25.3 25.4 劉鼎銘. 《民国档案·国立中央博物院籌备处1933年4月-1941年8月籌备经过报告》 (2). 南京: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pp.27-33. 2008-04. ISSN 1000-4491. (中文)
  26.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228–230.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27. 談古. 《故宫国宝受难记·第二章 南京移至上海·上海入库》.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2-11. ISBN 9787514123548. (中文)
  28. 吳瀛. 《故宫尘梦录》.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05: pp.248–252. ISBN 9787800474774. (中文)
  29.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12–13. (中文)
  30. 30.0 30.1 吳淑瑛. 《展览中的中国:以1961年中国古艺术品赴美展览为例》 (碩士論文). 台北: 政治大學: pp.19–62. 2003. (中文)
  31. 31.0 31.1 31.2 31.3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16–24. (中文)
  32. 32.0 32.1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14–15. (中文)
  33. 33.0 33.1 33.2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110–119. (中文)
  34. 34.0 34.1 34.2 34.3 34.4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25–27. (中文)
  35.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15–16. (中文)
  36. 譚旦冏. 《中央博物院二十五年之经过》. 台北: 中華叢書委員會印行. 1960. (中文)
  37.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120–123. (中文)
  38.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130–134. (中文)
  39.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台北. 1993: pp.135–140, 149–155, 161–164. (中文)
  40. 40.0 40.1 孟國祥. 《大劫难:日本侵华对中国文化的破坏·第三编 战后文物的接收和追索·对敵偽文物的封存和清理》.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03. ISBN 7500450095. (中文)
  41. 鄭欣淼. 《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8-08: p.33. ISBN 9787800475382. (中文)
  42. 42.0 42.1 42.2 孟國祥. 《大劫难:日本侵华对中国文化的破坏·第三编 战后文物的接收和追索·被劫文物的追索和归还》.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03. ISBN 7500450095. (中文)
  43. 43.0 43.1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28–62. (中文)
  44. 杭立武. 《中华文物播迁记》 二版.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2: pp.28–39. (中文)
  45. 宗和. “北沟传奇”:故宫国宝深藏台中山洞的那些往事. 澎湃新聞. 2020-10-10. 
  46. 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4-01: pp.152–161. ISBN 7800474429. (中文)
  47. 宋春丹. 最后一批故宫南迁文物:依然悬而未决. 界面新聞. 2016-12-08. 
  48. 祝勇. 解放军接收故宫始末. 文摘報. 2021-03-13. 
  49. 49.0 49.1 吳仲超. 故宫博物院十年.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60, (00): 5-9. 
  50. 鄭欣淼. 故宫学述略. 故宮學刊. 2004, (01): 8-35. 
  51. 鄭欣淼,《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69頁。
  52. 52.0 52.1 52.2 52.3 故宫文物的典守者,中国宁波网,2015-04-27. [2015-04-30]. 
  53.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王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预计2022年6月底正式开幕. 中國文化網. 北京青年報. [2021-01-07]. 
  54. 鄭欣淼,《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53-60頁。
  55. 故宫亮家底藏品逾180万件. 新華網. 2011-01-27. 
  56. 張韻. 故宫宋朝瓷器损坏始末. 新華08網. 2011-08-01 [2013-11-29]. 
  57. 劉澤寧、王佳琳、張晗. 故宫操作失误 宋瓷破成6瓣(图). 新京報. 2011-08-01 [2013-11-29]. 
  58.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在故宫博物院揭牌成立,中国政府网,2011-12-27. [2015-04-30]. 
  59. 故宫博物院公布首批18大类藏品目录. 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 2013-01-01. 
  60. 故宫监测细到白蚁行踪 安防系统发现坏人可喷雾,新视听网站,2014-04-17. [2015-04-30]. 
  61. 國際博協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在故宮博物院成立,故宮博物院,於2015-04-30查閱
  62. 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在故宫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国政府网,2013-07-02. [2015-04-30]. 
  63. 关于举办国际博协培训中心2014年秋季培训班的通知,中国博物馆协会,2014-08-15. [2015-04-30]. 
  64. 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学院 “故宫讲坛”揭深宫神秘面纱,人民网,2013-11-04. [2015-04-30]. 
  65. 元宵灯会门票秒空,故宫这几年是怎么火起来的?. [2019-02-19]. 
  66. 故宫再亮家底儿 最新藏品数量1862690件. 人民網. 2017-03-31 [2019-06-09]. 
  67. 故宫博物院将在北部新建北院区 已公布5份设计方案,观察者网,2016-10-25. [2016-10-25]. 
  68. 鄭欣淼,《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50頁。
  69. 69.0 69.1 郑欣淼: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文物藏品比较. 人民網. 2005-01-17 [2005-08-22]. 
  70. 元朝以前繪畫的斷代參照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繪畫編》第一至六冊,故宮出版社,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第1版。
  71. 鄭欣淼,《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55頁。
  72. 72.0 72.1 馬自樹主編,《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73. 元朝以前書法的斷代參照施安昌等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晉唐五代書法》、《宋朝書法》、《元朝書法》、《明代書法》和《清朝書法》,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版。
  74. 9月故宮開放東華門至午門城牆 遊人可漫步參觀,新華網,2015-02-13
  75. 徽派工艺文创馆 今秋“落户”故宫. 網易. 2017-04-10. 
  76. 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暨徽派文创馆揭牌仪式举行. 中國文明網. 2017-04-11. 
  77. 北京故宫,昌平科普网,2013-04-12. [2015-03-20]. 
  78. 78.0 78.1 昨天澄清五大误解,北京青年报,2014-07-01. [2015-03-20]. 
  79. 機構設置,故宮博物院,於2015-03-20查閱
  80. 80.0 80.1 历任团队. 故宮博物院. [2018-08-15]. 

參見

相關影視作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