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頁面被資深編者保護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國發〔1999〕25號國務院組成部門印章直徑5厘米,中央刊國徽,由國務院製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徽章

格言口號

為人民服務
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
堅定純潔、讓黨放心、甘於奉獻、能拼善贏

主要領導
部長 陳文清 總警監(兼黨委書記)
副部長(2) 唐朝 副總警監
董經緯 副總警監
紀檢監察組長 劉彥平 副總警監
政治部主任 聶福如 副總警監
機構概況
業務上級機構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組織上級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機構類型 國務院組成部門
行政級別 正部級
授權法源 包括但不限於: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
本級中共組織 中國共產黨國家安全部委員會
本級紀檢監察機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安全部紀檢監察組
聯絡方式
國家安全部掛牌處
 實際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4號(公安部機關大院
 郵政編碼 100741
特服熱線 12339
對外官網 www.12339.gov.cn
機構沿革
前身 中共中央調查部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中共中央統戰部國防科工委的部分單位
成立時間 1983年7月1日[1]
影像資料


國家安全部在北京市東長安街公安部大院掛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英語: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縮寫MSS),標準簡稱國家安全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負責國家安全工作的組成部門。[2]

國家安全部垂直領導全國國家安全機關。主要職能包括情報收集分析、反間諜政治保衛[1],是中國最大和最活躍的對外情報機構,也部分參與國內安全事務。1983年7月,原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部分、中共中央統戰部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部分單位合併成立國家安全部。國家安全部總部設在北京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情報系統源自延安時期的中共中央社會部,由時任副部長李克農負責情報業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會部分為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軍委作戰部情報局軍委總情報部三個部分。

1950年12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情報部成立,管理情報部、技術部、聯絡部三個部,歸中央軍委總參謀長直接領導。1953年2月29日,軍委總情報部撤銷,各部劃歸總參謀部建制。1955年6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總參謀部聯絡部改歸中共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定名為中共中央調查部,其部長依次為李克農、孔原羅青長,主管工作的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隨著「文化大革命」爆發,中央調查部捲入派系鬥爭而一度被取消。1975年,康生的去世使得羅青長重新接管中央調查部,中調部隨之恢復運作。

1983年,經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公安部部長劉復之申請,中央決定以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以及中央統戰部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部分單位為基礎,合併組建國家安全部[3]。198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共中央關於成立國家安全部、中央安全領導小組的通知》,同意撤銷中央調查部,將中央調查部的情報工作協調職責劃歸中央安全領導小組,其他職責劃歸國家安全部。5月28日,中央批准《關於組建國家安全部的報告》,並報請全國人大審議。6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國家安全部,由凌雲出任國家安全部首任部長[4]。7月1日,國家安全部在北京舉行成立大會[1][5]

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設立中國共產黨國家安全部黨組(簡稱安全部黨組),凌雲任國家安全部首任黨組書記[6]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7]。該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機關是本法規定的國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機關[7]。」199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8]。」

1989年7月,經中共中央批准,組建中國共產黨國家安全部委員會(簡稱安全部黨委),不再保留國家安全部黨組[6]

2001年1月,地方國家安全機關管理體制進行調整,省級國家安全廳(局)、地級及以下國家安全局改由國家安全部垂直管理,不再列入同級人民政府組成部門序列[9]。地方國家安全系統實行「垂直領導、兩級管理」,省以下國家安全機關人員經費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管理,行政經費、技術裝備經費及其他經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管理[9]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並廢止1993年通過的《國家安全法》[10]。《反間諜法》規定,國家安全機關是反間諜工作的主管機關[10]。2017年1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692號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細則規定,間諜組織和間諜組織代理人由國務院國家安全主管部門確認,敵對組織由國務院國家安全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確認。[11]

2015年5月19日,習近平會見全國國家安全機關總結表彰大會代表,並對國家安全機關提出了「堅定純潔、讓黨放心、甘於奉獻、能拼善贏」的16字要求[1]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12]。《國家情報法》規定,「中央國家安全領導機構對國家情報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國家安全機關和公安機關情報機構、軍隊情報機構按照職責分工,相互配合,做好情報工作、開展情報行動[12]。」

2018年4月15日,國家安全部宣布開通網際網路舉報受理平台網站,接受組織和個人的舉報信息[13]

職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情報工作中行使下列職權[12]

  1. 根據工作需要,依法使用必要的方式、手段和渠道,在境內外開展情報工作。
  2. 依法搜集和處理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的,或者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和利益行為的相關情報,為防範、制止和懲治上述行為提供情報依據或者參考。
  3.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有關個人和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委託開展相關工作。
  4.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5. 依法開展情報工作,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協助和配合。
  6. 根據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察措施和身份保護措施。
  7.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出示相應證件,可以進入限制進入的有關區域、場所,可以向有關機關、組織和個人了解、詢問有關情況,可以查閱或者調取有關的檔案、資料、物品。
  8. 國家情報工作機構工作人員根據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優先使用或者依法徵用有關機關、組織和個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場地和建築物,必要時,可以設置相關工作場所和設備、設施,任務完成後應當及時歸還或者恢復原狀,並依照規定支付相應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補償。
  9. 根據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提請海關、出入境邊防檢查等機關提供免檢等便利。

機構設置

內設機構

國家安全部內設機構未公開。

直屬事業單位

下列為公開資料有據可查的國安部直屬事業單位:

國家安全部其他直屬事業單位未公開。

垂直管理單位

國家安全部垂直管理各省級行政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國家安全局(廳):

歷任領導

駐部紀檢監察組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監察組,簡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安全部紀檢監察組,是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設在國家安全部的派駐機構。

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設立國家安全部黨組,國家安全部相應設置中國共產黨國家安全部黨組紀律檢查組,與監察部駐國家安全部監察組合署辦公[6]。1989年7月,國家安全部黨組升格為部黨委,國家安全部相應設置中國共產黨國家安全部紀律檢查委員會,與監察部駐國家安全部監察局合署辦公[6]。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實行統一名稱、統一管理。派駐機構對派出機關負責,履行監督職責。」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出台《關於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改革後,組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組,作為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實行單獨派駐[15][16][17]。2018年,中央紀委駐安全部紀檢組改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監察組。

紀委書記(駐部監察局局長)
中央紀委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組組長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監察組組長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1.2 1.3 法制日報. 史上首次!国家安全部官宣招募渠道,揭秘国家安全部是怎样一个部门. 習水縣人民政府(轉法制日報). 習水. [2021-05-06] (簡體中文). 
  2.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8〕6号). 中國政府網. [2021-01-30]. 
  3.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搜狐網. 2013-11-12 [2018-11-17]. 
  4. 4.0 4.1 4.2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編審委員會.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附卷一). 北京. 1998. 
  5. 沈邁克(著); 黃語生(譯). 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央调查部的历史考察. 當代中國史研究 (北京). 2010, 17 (2): 103 (簡體中文). 
  6. 6.0 6.1 6.2 6.3 6.4 6.5 6.6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編審委員會.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七卷). 北京. 1998. 
  7. 7.0 7.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法律圖書館. [2018-11-17].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09-07-14 [2018-11-17]. 
  9. 9.0 9.1 湖南省財政廳、國家安全廳. 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家安全厅关于认真做好国家安全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费上划工作的通知. 匯法網. [2019-06-17]. 
  10. 10.0 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中國人大網. 2014-11-02 [2018-11-17].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 中國政府網. 2017-12-06 [2018-11-17]. 
  12. 12.0 12.1 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中國人大網. 2017-06-27 [2019-03-18]. 
  13. 国家安全部开通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接受组织和个人举报信息. 澎湃新聞. 2018-04-15 [2018-11-17]. 
  14. 曾參與製作《誓言無聲》《國家機密》《國家機密2》《無聲的功勳》等影視作品、電視節目
  15. 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 人民網. 2016-01-05 [2020-05-22]. 
  16. 不一样的改变——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派驻监督工作扫描.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5-08-26 [2020-05-22]. 
  17. 解读为何中纪委单独派驻全国人大政协机关. 新浪. 2015-04-01 [2020-05-22]. 

外部連結

參見

國務院組成部門
前任:
中共中央調查部
國務院國家安全部門
1983年7月1日至今
現任
前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國務院反間諜工作主管部門
1983年7月1日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