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齦顫音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齒齦顫音
r
IPA編號122
編碼
HTML碼(十進制)r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072
X-SAMPA音標r
ASCII音標r<trl>
IPA盲文⠗ (braille pattern dots-1235)
音頻範例
noicon

齒齦顫音輔音的一種類型, 在很多語言中使用,如俄語藏語西班牙語亞美尼亞語波蘭語意大利語瑞典語德語阿拉伯語挪威語冰島語芬蘭語馬來語蒙古語土耳其語滿語鄂倫春語錫伯語泰語維吾爾語邵語拉阿魯哇語等。國際音標符號r反映了齒顫音齒齦顫音齒齦後顫音,其X-SAMPA符號也是r。在中文環境,齒齦顫音又稱為大舌音大舌顫音彈舌音,與小舌顫音相對。齒齦顫音是舌尖顫音中的最常見的一種。除了部分西南官話吳語宣州片等個別方言外,大部分地區的漢語變體現代標準漢語均無此音。

特徵

齒齦顫音特點:

主要語言

大部份斯拉夫語言都有齒齦顫音,如俄語波蘭語,以及大部分羅曼語言,如西班牙語 (寫成rr或在詞首的r)、意大利語加泰羅尼亞語奧克語巴斯克語也有齒齦顫音。標準巴黎法語使用小舌顫音,標準德語使用齒齦顫音或者小舌顫音均可,實際使用中以小舌顫音居多,尤其在德國北部。法語的和德語的一些南方方言則用齒齦顫音。荷蘭語、口語希伯萊語也有類似的現象。通俗及標準的阿拉伯語也有該顫音,字母是ر‎。

在一些語言,例如捷克語斯洛伐克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和湖北的一些官話方言,齒齦顫音可以作為成節輔音 [r̩],例如捷克語 krk (頸)或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rt (海角)。成音節的[r̩]也可以讀成長音,例如斯洛伐克語 (加上變音符號表示;/ŕ/)和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的 sŕna [sr̩ːna] (歐洲雌性狍)。一些捷克人會以捷克語的特點做成繞口令,例如:「Strč prst skrz krk」(「用手指戳穿頸」)。整句話只有[r̩](音節化的[r])是元音。

該音尚有一清輔音版本,符號為[r̥]威爾斯語有此音,寫作rh布列塔尼語保留了其齒齦顫音。蘇格蘭蓋爾語愛爾蘭語一些方言有齒齦顫音,但齒齦閃音更為普遍。齒齦顫音也在冰島語的音節末出現。在古典希臘語,清和濁齒齦顫音可能是音位變體

馬拉雅拉姆語的一些使用者,會將其語言的兩個R音都讀成顫音。他們區分齒齦前 (類似齒音)和齒齦後顫音,即是[r̟]相對於[r̠]

唱英語歌也會用到這個音。特別是歌劇等的古典音樂也會經常用到這個音。

漢語中,在漢江流域,包括襄陽荊門荊州等地的官話方言中,把後綴「子」說成這個音。吳語宣州片部分地區會把中古定母發成這個音。

該音見於漢語

多數的漢語變體都沒有此音,但吳語宣州片部分方言點以及湖北的中北部的一部分中原官話區和西南官話區里(即當陽江陵鍾祥京山一帶)直至神農架北部地區,存在有顫音/r/。

宣州吳語中的/r/來自中古定母[d],而官話中則多半是由詞尾「子」演變而來[1]。另外,某些標準官話官話方言的民歌如鳳陽花鼓裏,歌詞「叮噹飄一飄」裏,如果讀時舌肌放鬆,就會讀出清齒齦顫音。

另外江陵部分地區存在着zh這個翹舌音發音的字語速變快時此發音向舌尖顫音靠攏的現象。

該音見於英語

絕大多數的英語方言都沒有齒齦顫音。最突出的例外是蘇格蘭英語方言。對於母語中沒有該音的人們來說,要發出顫音是很具挑戰性的,不過只要抓到訣竅就非常簡單。

該音見於日語

日語的共通語中並無齒齦顫音,但是在日本的某些海港城市的方言中,或是辱罵他人(尤以極道為主)的時候「ら行」會讀成齒齦顫音。

標音

在英語、德語、法語等語言的詞典中,符號[r]通常作為這些語言的R輔音之統一符號(即R音位),而不管字母R在這種語言裏實際發音是否確是[r]所標記的顫音。例如英語中的齒齦捲舌無擦通音(IPA符號應為:[ɹ][ɻ]),和德語的小舌顫音(IPA符號: [ʀ]),均在字典內用[r]標記。

見於

齒顫音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匈牙利語[2] arra [ɒr̪ːɒ] 那樣 參見匈牙利語音系
馬紹爾語[3] dik[4] [r̪ʲik] 變小 顎化。該語言另兩種R音/rˠ/ (軟齶化)和/rʷ/ (唇化)都是齦後音。
羅馬尼亞語[5] repede [ˈr̪e̞pe̞d̪e̞] 舌尖音。參見羅馬尼亞語音系
俄語[6] рьяный/r'janyj/r'yanyy [ˈr̪ʲjän̪ɨ̞j] 熱心 顎化舌尖音。常只振動一下,大概是因為顎化。[6]它和齦後顫音對立。參見俄語音系

齒齦顫音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南非語 標準音[7] rooi [roːi̯] 可能是閃音[ɾ][7]參見南非語音系
阿拉伯語 現代標準阿拉伯語 راء‎/raa' [raːʔ] Resh 埃及阿拉伯語中是[ɾ]
亞美尼亞語 東亞美尼亞語[8] ռումբ/rumb [rumb] 炮彈
孟加拉語 রা/rāt [rat̪] 其他方言裏和[ɾ ~ ɹ]對立。可能只出現在詞首;詞中和詞尾是[ɾ]。參見孟加拉語音系
布列塔尼語 roue [ruːe] 菲尼斯泰爾省和附近莫爾比昂省佔主導。其他方言基本上演化為濁小舌擦音。參見布列塔尼語音系
漢語[9][10] 當陽話 (一種西南官話) 被子 [pei r̩] 被子
捷克語[11] chlor [xlɔ̝ːr] /r̝/對立;可能成音節。參見捷克語音系
丹麥語 少數日德蘭語使用者[12] [比如?] 和標準音中更靠後的[ʁ ~ ʕ]對應。參見丹麥語音系
荷蘭語 標準音 raam [raːm] 窗戶 參見荷蘭語音系
英語 蘇格蘭英語 curd [kʌrd] 凝乳 只在部分方言出現。和其他方言[ɾ ~ ɹ]對應。參見英語音系
威爾斯英語[13] bright [braɪt] 威爾斯語影響下的某些方言。和其他方言[ɾ ~ ɹ]對應。
世界語 Esperanto [espeˈranto] 誰希望 常是閃音[ɾ]。參見世界語音系
芬蘭語 raaka [ˈrɑːkɑ] 參見芬蘭語音系
現代希臘語 標準音[14] άρτος/ártos [ˈartos] 聖餐 /r/的同位異音。常在複輔音中出現,其他時候是閃音或近音。[14]參見現代希臘語音系
塞浦路斯希臘語[15][16] βορράς/vorras [voˈrːas] /ɾ/對立。
希伯來語 薩法迪希伯來語 ריש‎/reš [ˈreʃ] Resh
印度斯坦語 पत्थ / پتھر‎/patthar [pət̪t̪ʰər] 石頭 參見印度斯坦語音系
印度尼西亞語 getar [gətar] 顫動 參見印度尼西亞語音系
愛爾蘭語 fear [fʲaɾˠ] 參見愛爾蘭語音系
意大利語[17] terra [ˈt̪ɛrːä] 土地 參見意大利語音系
Kele[18] [ⁿrikei]
柯爾克孜語[19] ыр/ır [ɯr]
拉脫維亞語[20] rags [räks̪] 參見拉脫維亞語音系
立陶宛語 ir [ɪr] 參見立陶宛語音系
馬來語 kurang [kuräŋ] 更少
尼泊爾語 र्रा/gharrā [ɡʱʌrːä] 抽屜 參見尼泊爾語音系
波蘭語[21] krok [krɔk] 參見波蘭語音系
葡萄牙語 rato [ratu] /ɾ/對立。主要的北葡萄牙語方言保持了齒齦顫音,且顫音仍在農村保持優勢。參見葡萄牙語音系喉音R
蘇格蘭語 bricht [brɪçt]
蘇格蘭蓋爾語 ceart [kʲarˠʃd] 在詞首發成顫音rr,或在輔音d, t, l, n, s之後;otherwise a 齒齦閃音。和/ɾʲ/ and /ɾ/對立intervocally and word-finally。參見蘇格蘭蓋爾語音系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22][23] рт / rt [r̩t] 可能成音節。[24]參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音系
斯洛伐克語[25] krk [kr̩k] 脖子 可能是齒齦閃音,特別是不成音節時。
斯洛文尼亞語[26] r [ríːʃ] 也被描述為閃音[ɾ][27]和介於顫音[r]閃音[ɾ]之間的變體。[28]參見斯洛文尼亞語音系
西班牙語[29] perro [ˈpe̞ro̞] /ɾ/對立。參見西班牙語音系
瑞典語 一些西部濱海方言 bra [brɑː] 參見瑞典語音系
他加祿語 rambutan [rɐmbuˈtan] 紅毛丹 特別是老派口音中更普遍的[ɾ]的同位異音。[30]參見他加祿語音系
泰米爾語 பறவை/paravai [paraʋaɪ̯] 參見泰米爾語音系
泰語 標準音 ชลบุรี/chonburi [tɕ͡ʰōn.bū.rīː] 春武里府 曼谷話里和齒齦近音[ɹ]對立。
Titan[18] [ⁿrakeiʔin] 女孩
烏克蘭語 рух/rukh [rux] 動作 參見烏克蘭語音系
威爾斯語 Rhagfyr [ˈr̥aɡvɨr] 十二月 清齒齦顫音/r̥/對立。參見威爾斯語音系
意第緒語 標準音[31] בריק‎/brik [brɪk] 更多時候是閃音[ɾ];可以是小舌音[ɢ̆ ~ ʀ][31]參見意第緒語音系
薩波特克語 蒂爾基亞潘[32] r-ree [rɘˀɘ] (習慣性地)走出去 底層為兩個/ɾ/音素。

齦後顫音

參見:捲舌顫音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加泰羅尼亞語[33] roba [ˈr̠ɔβ̞ə] 衣服 /ɾ/對立。參見加泰羅尼亞語音系
Gokana[34] bele [bēr̠ē] 我們 /l/的同位異音,出現在語素中的元音間和語素結尾且跟着一個相同的元音。它可以是齦後閃音[l][34]
馬紹爾語[35] raj[36] [r̠ˠɑtʲ] 軟齶化/rˠ/唇化/rʷ/。另一個R音音素是顎化齒音/rʲ/
roj[37] [r̠ʷɔtʲ] 退潮
俄語[6] играть/igrat' [ɪˈɡr̠ätʲ] 和顎化齒顫音對立。參見俄語音系

變體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德語 標準德語[38] Schmarrn [ʃmarn] 胡話 舌尖齒音和舌尖齒齦音間的變體;可能是齒齦閃音[38]參見標準德語音系

清齒齦顫音

清齒齦顫音
IPA編號122 402A
編碼
X-SAMPA音標r_0
音頻範例
noicon

有些語言還有清齒齦顫音,就是一種聲帶不震動的發音。通常伴隨於之相似的音位和音素出現。有學者認為此音曾在古希臘語中出現,寫作⟨⟩,而在現代希臘語中併入/r/

特徵

清齒齦顫音的特徵有:

見於

齒齦音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Dharumbal[40] barhi [ˈbar̥i] /r/對立。
愛沙尼亞語[41] [比如?] /r//t, s, h/後且在詞尾時的同位異音。[41]參見愛沙尼亞語音系
冰島語 hrafn [ˈr̥apn̥] /r/對立。對於部分使用者,它可能是清齒齦閃音[n̥]。參見冰島語音系
列茲金語[42] крчар/krčar [ˈkʰr̥t͡ʃar] /r/在兩個清阻塞音間的同位異音
林堡語 哈瑟爾特[43] geer [ɣeːr̥] 氣味 可能是/r/的詞尾同位異音;可能是小舌音[ʀ̥][44]
莫克沙語 нархне/närhn'e [ˈnar̥nʲæ] 那些草 /r/對立: нарня [ˈnarnʲæ] "短草"。有顎化變體:/r̥ʲ/: марьхне [ˈmar̥ʲnʲæ] "那些蘋果", 但марьня [ˈmarʲnʲæ] "小蘋果"
尼夫赫語 黑龍江方言 р̌ы/řy [r̥ɨ] /r/對立。在薩哈林方言中特別地擦化為⟨r̝̊⟩。
北部羌語 [比如?] /r/對立
波蘭語 krtań [ˈkr̥täɲ̟] /r/被清輔音環繞或清輔音後詞尾時的同位異音。參見波蘭語音系
烏克蘭語[45] центр/tsentr [t̪͡s̪ɛn̪t̪r̥] 中心 /r//t/後且在詞尾的同位異音。[45]參見烏克蘭語音系
威爾斯語 Rhagfyr [ˈr̥aɡvɨr] 十二月 /r/對立。參見威爾斯語音系
薩波特克語 Quiegolani[46] rsil [r̥sil] /r/的同位異音。[46]

濁齒齦擦顫音

濁齒齦擦顫音
IPA編號122 429
編碼
X-SAMPA音標r_r
音頻範例
noicon

捷克語有一個獨特的音素,與齒齦顫音不同。其發音方法雷同,但舌頭抬起,而且有擦音的特徵。此音在捷克語以字母<ř>表示,國際音標符號是 []。此音一般的發聲類型是濁音,也有相應的清音[r̝˚],但並非獨立音素,只作為音位變體。此音在詞語rybář (單數漁夫)中是清音,在rybáři (眾數漁夫)卻是濁音。

此音[]不是響音,不能作為音節核心

音位變體

在大部分印歐語言,齒齦顫音偶爾和濁齒齦閃音作為音位變體,尤其在非重音的音節。西班牙語阿爾巴尼亞語卻是例外,兩個輔音都是獨立音素。

瑞典語中齒齦顫音的音位變體通常是濁齒齦無擦通音 [ɹ]

特徵

抬齒齦顫音的特徵有:

見於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捷克語[47][48][49][50] čtyři [ˈt͡ʃtɪr̝ɪ] 可能是濁齒齦無噝擦音[48]/r//ʒ/對立。參見捷克語音系
卡舒比語[51] rzéka [r̝ɛka] 北部和西北部方言中有出現。[51]
柯本語 [比如?] 擦音連續變體的一個音值。也可能是擦閃音[來源請求]
波蘭語 部分方言[52] rzeka [r̝ɛka] /r//ʐ/對應。出現在格但斯克舊城-馬爾堡[52]和南、西、西北部,[52]盧巴瓦-阿倫施泰因-奧萊茨科-賈烏多沃的區域,[52]維倫以東、以南,[52]沃沃明周邊,[52]馬佐夫舍地區奧斯特魯夫的東南[52]謝德爾采以西,[52]布熱格奧波萊和其北部,[52]還有拉齊布日新塔爾格[52]多數使用者。標準波蘭語中和/ʐ/合流,[52]且保持這一對立的使用者(主要是老人)偶爾也會發生。[52]參見波蘭語音系
葡萄牙語[53] 歐洲葡萄牙語 os rins [u ˈr̝ĩʃ] 組合/sr/可能的實現之一,出現在將/r/實現為[r]的使用者。[53]參見葡萄牙語音系
西里西亞語 切申縣[54] umrz [ˈumr̝iw] (他)死了 /r//ʒ/對立。在主要的波蘭語方言中和/ʐ/合流。
亞布倫科夫[54] [比如?]
斯洛伐克語 北部方言[52][55] řyka [ˈr̝ɪkä] 只在少數幾個靠近波蘭邊境的方言中出現。[52]參見斯洛伐克語音系

清齒齦擦顫音

清齒齦擦顫音
r̝̊
IPA編號122 402A 429
編碼
X-SAMPA音標r_0_r

清齒齦擦顫音不在任何已知語言中作為單獨的音位存在,除了尼夫赫語的東薩哈林方言。它作為同位異音出現在捷克語。

特徵

清齒齦擦顫音的特徵有:

見於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捷克語[56][57] tři sta [ˈt̪r̝̊ɪs̪t̪ä] 三百 /r̝/在清輔音後的同位異音;[50][58]可能是濁齒齦閃擦音[50]參見捷克語音系
挪威語 納爾維克附近[59] norsk [nɔr̝̊k] 挪威語 組合/ɾs/在清輔音前的實現。[59]
特倫德拉格郡的部分次方言[59]
尼夫赫語 (東) 薩哈林方言 р̌ы [r̝̊ɨ] /r/對立。在黑龍江方言區別地實現為⟨⟩。
波蘭語 部分方言 przyjść [ˈpr̝̊ɘjɕt͡ɕ] /r̝/在清輔音後不和/ʐ/混同的使用者的同位異音。出現在格但斯克舊城-馬爾堡和其南、西、北部,盧巴瓦-阿倫施泰因-奧萊茨科-賈烏多沃的區域,維倫以東、以南,沃沃明周邊,馬佐夫舍地區奧斯特魯夫的東南和謝德爾采以西,從布熱格奧波萊和其北部,還有拉齊布日新塔爾格的多數使用者。包括標準波蘭語在內的多數使用者將其和/ʂ/混同,且保持這一對立的使用者(主要是老人)偶爾也會發生。
西里西亞語 切申縣 [比如?] /r̝/在清輔音後的同位異音。主要的波蘭語方言中和/ʂ/混同
亞布倫科夫 [比如?]

參考文獻

  1. 李宇明《鄂豫方言的顫音》,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1984
  2. Siptár & Törkenczy (2000), pp. 75–76, Szende (1999), p. 104
  3. Bender (1969), p. xv
  4. Marshallese-English Dictionary
  5. Ovidiu Drăghici, Limba Română contemporană. Fonetică. Fonologie. Ortografie. Lexicologie (PDF), [2013-04-19] [失效連結]
  6. 6.0 6.1 6.2 Skalozub (1963), p. ?; cited in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p. 221
  7. 7.0 7.1 Lass (1987),第117頁.
  8. Dum-Tragut (2009),第19頁.
  9. 湖北方言里有颤音r, 1984 [2020-12-26] 
  10. 中国人能发大舌音“RR” 
  11. Pultrová (2013),第22頁.
  12. Torp (2001),第78頁.
  13. Garrett, Peter; Coupland, Nikola; Williams, Angie (編). Investigating Language Attitudes: Social Meanings of Dialect, Ethnicity and Performance.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2003-07-15: 73. ISBN 9781783162086. 
  14. 14.0 14.1 Arvaniti (2007), pp. 14–18
  15. Arvaniti (2010),第3–4頁.
  16. βορράς, Cypriot Greek Lexicographic Database (Ερευνητικό Πρόγραμμα Συντυσές), 2011 [2014-03-05] 
  17. Rogers & d'Arcangeli (2004),第117頁.
  18. 18.0 18.1 Ladefoged (2005), p. 165
  19. Kara (2003),第11頁.
  20. Nau (1998),第6頁.
  21. Jassem (2003),第103頁.
  22. Kordić (2006),第5頁.
  23. Landau et al. (1999),第66頁.
  24. Kordić (2006),第4頁.
  25. Hanulíková & Hamann (2010),第374頁.
  26. Pretnar & Tokarz (1980),第21頁.
  27. Šuštaršič, Komar & Petek (1999),第135頁.
  28. Greenberg (2006),第17 and 20頁.
  29. Martínez-Celdrán, Fernández-Planas & Carrera-Sabaté (2003),第255頁.
  30. Schachter and Reid (2008)
  31. 31.0 31.1 Kleine (2003), p. 263
  32. Merrill (2008),第109頁.
  33. Recasens & Pallarès (1995),第288頁.
  34. 34.0 34.1 L.F. Brosnahan, Outlines of the phonology of the Gokana dialect of Ogoni (PDF), [2013-11-24] 
  35. Bender (1969), p. xvii-xviii
  36. Marshallese-English Dictionary
  37. Marshallese-English Dictionary
  38. 38.0 38.1 Mangold (2005), p. 53
  39.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228頁)
  40. Terrill (2002),第4頁.
  41. 41.0 41.1 Asu & Teras (2009),第368頁.
  42. Haspelmath (1993:35頁)
  43. Peters (2006)
  44. While Peters (2006) does not state that explicitly, he uses the symbol ⟨⟩ for many instances of the word-final /r/.
  45. 45.0 45.1 Danyenko & Vakulenko (1995:8頁)
  46. 46.0 46.1 Regnier (1993:11頁)
  47. Dankovičová (1999), pp. 70–71
  48. 48.0 48.1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 pp. 228–230 and 233
  49. Lodge (2009),第46頁.
  50. 50.0 50.1 50.2 Šimáčková,Podlipský & Chládková (2012), p. 226
  51. 51.0 51.1 Jerzy Treder. Fonetyka i fonologia. 
  52. 52.00 52.01 52.02 52.03 52.04 52.05 52.06 52.07 52.08 52.09 52.10 52.11 52.12 52.13 Gwary polskie - Frykatywne rż (ř), Gwarypolskie.uw.edu.pl, [2013-11-06] 
  53. 53.0 53.1 Grønnum (2005), p. 157
  54. 54.0 54.1 Dąbrowska (2004), p. ?
  55. Dudášová-Kriššáková (1995),第98頁.
  56. Dankovičová (1999:70-71頁)
  57. Šimáčková, Podlipský & Chládková (2012:226頁)
  58. Dankovičová (1999:70頁)
  59. 59.0 59.1 59.2 Fabiánová (2011:34-35頁)
  • Carbonell, Joan F.; Llisterri, Joaquim, Catala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2, 22 (1-2): 53–56, doi:10.1017/S0025100300004618 
  • Hanulíková, Adriana; Hamann, Silke, Slovak,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10, 40 (3): 373–378, doi:10.1017/S0025100310000162 
  • Jassem, Wiktor, Polish,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3, 33 (1): 103–107, doi:10.1017/S0025100303001191 
  • Ladefoged, Peter, Vowels and Consonants Second, Blackwell, 2005 
  • Ladefoged, Peter; Maddieson, Ian,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6, ISBN 0-631-19815-6 
  • Martínez-Celdrán, Eugenio; Fernández-Planas, Ana Ma.; Carrera-Sabaté, Josefina, Castilian Spanish,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3, 33 (2): 255–259, doi:10.1017/S0025100303001373 
  • Merrill, Elizabeth, Tilquiapan Zapotec,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8, 38 (1): 107–114 
  • Rogers, Derek; d'Arcangeli, Luciana, Italia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4, 34 (1): 117–121, doi:10.1017/S0025100304001628 
  • Skalozub, Larisa, Palatogrammy i Rentgenogrammy Soglasnyx Fonem Russkogo Literaturnogo Jazyka, Izdatelstvo Kievskogo Universiteta, 1963 

外部連結

  • by:iceles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