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解放日報
Jiefang Daily
1949年5月28日《解放日報》創刊號頭版
類型日報黨報
版式大報
持有者上海報業集團
出版商解放日報社
社長李芸(兼黨委書記
主編陳頌清
創刊日1949年5月28日(上海)
語言簡體中文
總部 中國上海市都市路4855號(註冊地址)
 中國上海市延安中路816號(實際地址)
發行量55萬份/日
CN31-0001
售價人民幣2元
網站解放日報

解放日報》於1949年5月28日於上海創刊,是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隸屬上海報業集團。日發行量55萬份,在全國各省級黨委機關報發行數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南方日報[1]

歷史

創刊早期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南京。中共中央24日致電華東局:「上海黨報決定命名為解放日報,南京黨報決定命名為新華日報。毛主席已允寫報頭,即可帶來,在帶到前可沿用舊報頭。」當日下午,周恩來代表黨中央任命范長江為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社長、石西民為南京市委機關報新華日報社長。《解放日報》也是接管《申報》之後創辦的[2]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當天,《解放日報》創刊。發刊詞為《慶祝大上海的解放》,其中提出三項任務:徹底肅清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餘,保護全上海人民的民主自由;順利完成接管;迅速恢復生產[3]

范長江擔任第一任社長兼總編輯,社址為原《申報》報館。人員由《新民主報》原班底,北京及華中新聞幹校人員和上海地下黨、原《申報》員工組成。

解放初期的《解放日報》以「密切配合黨的中心工作,作為黨聯繫群眾的橋樑,宣傳黨的政策,動員廣大市民為實現黨提出的任務而鬥爭」為主要任務。但由於對報紙「專業化」和「群眾性」的關係沒有處理好,在陌生的大城市辦報缺乏經驗,加之通貨膨脹,1949年《解放日報》累計虧損23-24億元,經營狀況不佳。

後《解放日報》通過擴大與群眾聯繫、建立和領導通訊員網絡以及讀報組工作等措施,逐漸對報紙內容進行改進[4]

1949年創刊至1966年文革之前,《解放日報》配合中國共產党進行政策宣傳,報道過包括「南京路上好八連」、志誠興鋼鐵廠「一把菜刀鬧革命」、建設機器廠「螞蟻啃骨頭」、楊懷遠「小扁擔精神」等報道[2]

「文革」時期

1966年11月27日,上海「紅衛兵上海市大專院校革命委員會」(簡稱「紅革會」)提出要將他們主辦的本期的《紅衛戰報》與《解放日報》同時發行,但被《解放日報》拒絕。因而11月30日凌晨起紅衛兵進入《解放日報》社大樓,阻攔《解放日報》發行,時間達八天九夜,震驚全國,被稱為「解放日報事件」,是上海「造反派」繼安亭事件之後製造的又一重大事件[5]。後經中央文革小組指示事件解決,對峙雙方簽署《三項決議》以及《四項要求》。12月7日《解放日報》恢復發行,9日各進駐《解放日報》社的革命造反組織陸續撤離。

改革開放之後

1976年10月,隨着林彪反革命集團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粉碎,《解放日報》恢復為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1983年國務院上海經濟區規劃辦公室成立後曾同時作為上海經濟區的報紙)[5]

粉碎「四人幫」、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放日報》在經過黯淡的十年之後,宣傳報道由過去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978年,《解放日報》在全國地方黨報中率先轉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979年大年初一,《解放日報》在全國各報紙中率先恢復刊登商品廣告[6]。1983年9月,解放日報社黨委會和編委會實行年輕化,陳念雲接任黨委書記兼總編輯[5]

1991年,《解放日報》連發《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等4篇署名「皇甫平」的有關改革開放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的評論文章[5]

1997年4月,解放日報社啟用信息系統,整個系統包括採編子系統、資料檢索子系統、廣告管理子系統和遠程通信子系統,並實現相互連接。1998年7月28日,解放日報推出電子網絡版,該網站現為上觀新聞的前身[7]

2000年10月9日,以《解放日報》為主報的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成立。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是以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為主報組成的黨報集團,擁有十報四刊一個網站一家出版社和一家文藝院團。旗下報刊包括《支部生活》《新聞晨報》《新聞晚報》《報刊文摘》等等。據2011年9月新聞出版總署統計,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在全國報業集團總體經濟規模中排名第一[8]。2013年10月28日,原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合併為上海報業集團

2014年1月1日,由解放日報打造的新媒體項目「上海觀察」正式上線,起初為付費客戶端[9],後改為免費(此後更名為「上觀新聞」)。

2016年3月1日,解放日報在採編組織架構、流程上啟動了3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革,將全部採訪力量轉入「上觀新聞」,同時向解放日報供稿[10]。原解放網後與上觀新聞合併,原解放網域名www.jfdaily.com統一導向上觀新聞網站。

2020年10月,美國國務院將《解放日報》列為「外國使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做法是對中國駐美媒體及記者的「政治打壓和污名化」。

版面

1988年1月1日,《解放日報》由原來每日4版擴展到每日8版,其中新聞信息版有5個,有21個專副刊,後來也有多次調整,由8版增至16版,由黑白改為彩色。

2000年10月23日起,《解放日報》又有新一輪改版。主要特點在:設置分報頭以及將新聞版分版塊組合;設置「熱點追蹤」專欄;調整新聞版和專副刊比例。

2001年元旦《解放日報》推出100版的《世紀之版》[3]

現今解放日報每週一至週五12版,週六、日8版。

社址變遷

《解放日報》是接管《申報》後創辦的,創刊初期,社址設在原申報館所在地(漢口路309號)。1994年,《解放日報》在申報館對面的漢口路300號啟用新大樓(即解放日報大廈)[11];2011年,解放日報及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子報子刊整體遷入閔行區莘莊鎮都市路4855號解放大廈。2015年12月18日,《解放日報》社址遷回市區,目前社址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延安中路816號(嚴同春住宅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2]

2018年,報紙入選2017年全國百強報紙推薦名單[13]

解放日報在中國新聞界的十個「第一」

  • 第一個在第一版刊登社會新聞;
  • 第一個刊登連載小說;
  • 第一個刊登商業廣告;
  • 第一個創辦文摘報紙;
  • 第一個把國際新聞做一版頭條;
  • 第一個出版彩色週末增刊;
  • 第一個以整整半版版面刊登股票和期貨市場的信息行情;
  • 第一個在評論文章中透露了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講話;
  • 第一個兼併工廠企業的新聞單位;
  • 第一個以中共機關報總編輯的身份訪問台灣[2]

歷任領導

參見

參考文獻

  1. 上海新闻志→第九编机构、管理与经营→第三章经营→第一节 报纸发行.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8年5月2日]. 
  2. 2.0 2.1 2.2 《解放日報的四十五年》,新聞戰線,1994(5)
  3. 3.0 3.1 《解放日報的創新理念》,中國記者,2002(1)
  4. 《建國初黨報領導下的「讀報組」發展探析——以建國初<解放日報>「讀報組」發展為基本脈絡》,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6)
  5. 5.0 5.1 5.2 5.3 上海新闻志→第一编报纸→第三章上海解放后报纸(1949年5月~1996年12月)→第一节 三家主要报纸.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6年9月2日]. 
  6. 《突破在1979——記解放日報「文革」後率先恢復刊登商品廣告》,青年記者,2008(1)
  7. 上海新闻志→补记→七、上海报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8年5月2日]. 
  8.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2013-10-12]. 
  9. 上海观察运营半年 内容收费体验仍面临挑战. 中國新聞出版報. 2014-06-03 [2018-04-29]. 
  10. “踩上点”的媒体改革释放新活力 上海持续推行媒体改革. 解放日報. 2017-04-25 [2018-04-29]. 
  11. 《上海文化年鑑》編輯部編. 上海文化年鉴 2016年. 《上海文化年鑑》編輯部. 2016.10: 79. 
  12. 新空间 新出发:解放日报搬家啦. 上觀新聞. 2015-12-18 [2018-05-02]. 
  13. 趙新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2017年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开始公示. www.ce.cn. 中國經濟網. 2018-01-16 [2021-02-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