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昆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楊尚昆
1960年代的楊尚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4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任期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任期
1988年4月9日-1993年3月27日
領袖鄧小平 江澤民
副主席王震
前任李先念
繼任江澤民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任期
1945年8月20日-1956年11月15日
主席毛澤東
前任新設職務
繼任黃克誠
任期
1981年7月10日-1989年11月9日
主席鄧小平
前任耿飈
繼任楊白冰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主任
任期
1945年10月-1965年11月10日
黨主席毛澤東
前任李富春
繼任汪東興
個人資料
出生(1907-08-03)1907年8月3日(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大清四川省遂寧縣雙江鎮
逝世1998年9月14日(1998歲-09-14)(91歲)
 中國北京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墓地重慶市潼南區梓潼街道衛星村楊家嘴楊尚昆陵園
國籍中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李伯釗
兒女長子:楊紹明
次子:楊紹軍
長女:楊李
親屬父親:楊宣永
母親:邱氏
胞弟:楊尚正(楊白冰
母校莫斯科中山大學
職業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網站楊尚昆光輝戰鬥的一生

楊尚昆(1907年8月3日—1998年9月14日),男,四川省遂寧縣雙江鎮人(今屬重慶市潼南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

生平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1][注 1],生於四川省遂寧縣雙江鎮(今屬重慶潼南)。1920年,考入成都高等師範學校附小;後升入附中;在校期間接觸馬克思主義。1925年畢業後,開始參加革命工作;1926年,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入上海大學學習,並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一次、第二次武裝起義的籌備工作。

1926年11月,受中共委派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1929年,與李伯釗在蘇聯莫斯科結婚。第二年,考入蘇聯中國問題研究院,做研究生,同時兼任職工國際中國代表的翻譯。1931年回國後,相繼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參與工人運動和抗日救亡運動的組織領導工作。

紅軍時期

1933年初,楊尚昆到達江西瑞金;先後但任中央蘇區中央局宣傳幹事,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社前身)總負責人,馬克思共產主義大學副校長等職;並參與編輯黨的機關報刊《紅色中華》和《鬥爭》;同年6月起,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的工作,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隨朱德周恩來等轉戰前方。1934年10月,楊尚昆和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參加長征,任紅三軍團政治委員;並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在紅軍到達陝北後,楊尚昆歷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鋒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曾長時間擔任中共軍隊政治工作的領導職務,並參加了直羅鎮、東征和山城堡等戰役。[2]

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尚昆出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書記,協助劉少奇創建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1938年11月,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全面負責中共華北敵後抗日的任務;曾參與組織百團大戰。1940年底回到延安,還掛着北方局書記的職務,卻經常被中央委派做一些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例如任弼時負責的中央政策委員會,研究制訂提交黨的七大討論的各項政策;1941年根據任弼時的提議,參加黨務研究室工作;1943年任中央研究局副局長,分工負責關注敵占區黨政軍民工作;1944年根據毛澤東建議擔任新設的軍委外事組組長兼中央交際處處長等。協助王稼祥管理中央華北委員會的工作;整風運動期間,任弼時、李富春和楊尚昆都在中央第三學習小組。1945年4月中共七大未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冀熱遼中央局並擴大冀熱遼軍區,以李富春為書記,林彪為司令。1945年10月中旬,李富春高崗張聞天王鶴壽陳正人何克全陳光朱瑞郭述申劉英及一位機要員共11人搭乘一架美軍飛機從延安飛抵河北省邯鄲。分管書記處辦公廳的任弼時提議由楊尚昆接替李富春擔任的中央副秘書長、中央書記處辦公廳主任職。李富春離開延安前,把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的工作向楊尚昆作了口頭交代。1945年12月葉劍英赴北平出任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前,為楊尚昆要來了一張毛澤東親筆簽名的八開白紙大的中央軍委秘書長的委任狀。楊尚昆回憶:「那時,我們調動工作通常都只是口頭交代,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得到『委任狀』。可惜延安撤退時丟了,不然,倒是很珍貴的文物。」有了這項任命後,楊尚昆就搬到了中央軍委所在地王家坪。

1948年5月,中共中央正式發文,任命楊尚昆為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兼中央直屬機關黨委書記、中央直屬機關警衛司令部司令員(中社部二室主任方志純為參謀長)。以及軍委秘書長、中央副秘書長等職;協助周恩來等處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自1945年10月,楊尚昆一直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一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尚昆繼續擔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同時兼任中央軍委秘書長、中直機關黨委書記等職。1956年9月,當選中共中央委員;並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961年,楊捲入竊聽器事件。1963年7月6日至20日,楊尚昆與鄧小平為團長,彭真為副團長的中共代表團,同康生劉寧一伍修權莫斯科與蘇共中央舉行了9次會談[3][4]:329-332[5]

1964年至1965年,曾帶隊到陝西省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斗門公社牛角大隊搞「四清運動」。1965年,因竊聽器事件,楊改任廣東省書記處書記。「文革」開始後,楊尚昆即被列為「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反黨集團」的成員;被撤銷一切職務,受到「監護審查」,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方才平反獲釋[6]

改革開放時期

1978年12月至1980年底,楊尚昆相繼擔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廣東省副省長,中共廣州市委第一書記、廣州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兼任廣東省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軍方堅定執行者之一。

軍委常務副主席

參見:軍隊經商

在1982年召開的中共第十二次和1987年召開的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楊尚昆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在十二屆、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7]。楊尚昆當時提出要給軍隊一個政策,叫做「自我發展,自我完善」。[8]

出任國家主席

1988年4月,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楊尚昆接替李先念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90年5月,他在當主席的第二個年頭,將首次出訪的目的地定為墨西哥巴西烏拉圭阿根廷智利五國。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拉丁美洲。1992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並承認大韓民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存在。9月28日,國家主席楊尚昆在北京會見了來華訪問的大韓民國總統盧泰愚。10月23日,國家主席楊尚昆在北京會見了來華訪問的日本天皇明仁

1992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楊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軍委副主席,並於1993年3月舉行的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卸任國家主席後退休。

逝世

1998年6月7日,楊尚昆因高燒住進301醫院,後被診斷為白血病[9],當年8月初洪災期間將自己和夫人李伯釗恢復工作後補發的部分工資(當時已存20餘年)全數捐往災區。1998年9月2日,楊尚昆向家人交代後事,稱「一是要向中央表示要求從簡,今年遭了大災更要從簡」,並希望「火化後送回老家潼南去,同四哥楊闇公埋在一起」[10]。1998年9月14日1時17分,楊尚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楊尚昆去世後,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楊尚昆日記》,涵蓋時期為1949年1月1日至1965年12月10日[11]。2001年5月18日,楊尚昆與李伯釗的骨灰安葬於潼南楊闇公烈士陵園西北方向的楊尚昆陵園[12]

家庭

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
王明 孟慶樹 博古 張聞天
王稼祥 楊尚昆 陳昌浩 張琴秋 沈澤民
王盛榮 凱豐 何子述
宋潘民 陳原道 殷鑑
李竹聲 盛忠亮 袁家鏞 王雲程
孫濟民 夏曦 朱阿根 汪盛荻
李元傑 王保禮 朱自舜 杜作祥 蕭特甫
徐以新
  • 妻子李伯釗,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女紅軍,曾任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 長子楊紹京,又名「紹軍」,原國防科工委某研究所所長。已故,有兩女。
  • 次子楊紹明,著名攝影家,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長、當代攝影學會主席,現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有兩女。
  • 女兒楊李,文革時期在北京電視機廠工作,後為總參謀部少將,中國友聯會長助理。其夫王小朝,歷任澳門興龍行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保利通信公司董事長、保利南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洋浦土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中國保利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兼任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一級子公司監事會主席。

楊尚昆共有十三名兄弟姐妹,自己排行第五。

  • 大哥楊尚荃(楊劍秋,1888-1937),同盟會會員,曾參加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後興辦實業,1937年去世。
  • 二哥楊尚麟(楊衡石,1892-1969),同盟會會員,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 四哥楊尚述(楊闇公,1898-1927),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烈士,積極參加國民革命和北伐。1927年在三·三一慘案中被四川軍閥逮捕,被割舌,捥目,斷手,最後犧牲就義。
  • 大妹楊尚朋,早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 二妹楊尚友(1908-?),體育界人士。
  • 六弟楊尚侖(楊電如,1910-1962),中國共產黨黨員,石室中學校友。
  • 七弟楊尚直(1911-?)。
  • 八弟楊尚明(1914-?),畢業於南京中央軍校第十四期。
  • 三妹楊尚智(1916-?),不詳。
  • 九弟楊白冰(楊尚正,1920-2013),解放軍上將,曾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領導軍委工作。
  • 四妹楊尚璞(楊白琳,1922-2021[13]),中國共產黨黨員,廖漢生的妻子,原在教育部機關工作。

註釋

  1. 出生於1907年8月3日,而不是先前的1907年7月5日(楊尚昆 著.《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第1頁),這跟歷史的記憶有關,在戰爭年代,記憶有可能不太準確。

參考文獻

  1. 族譜幫大忙,確定楊尚昆誕辰日為8月3日 人民網
  2. 杨尚昆光辉战斗的一生. [2009-10-23]. 
  3. 1963年7月5日 中共代表团抵达莫斯科. 人民網. [2019-01-05]. 
  4. 陳繼安、劉金田. 《邓小平与20世纪政治人物》.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6. ISBN 978-7-200-03084-6 (簡體中文). 
  5. 1963年7月6日 中苏两党关系恶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8-12-07]. 
  6. 非常岁月:1965年杨尚昆被贬离京 坐牢12年. [2009-10-23]. 
  7. 張明金、趙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年: 94. ISBN 978-7-5033-1940-2. 
  8. 清理“军队经商”的来龙去脉3年内势必画上圆满句号 - 搜狐. [2022-04-08]. 
  9. 回眸百年杨尚昆. 紅岩春秋. 2013-09-06 [2021-07-22]. 
  10. 云水襟怀松柏志——杨尚昆同志最后的日子. 人民日報. 1998-09-18 [2021-07-22]. 
  11. 杨尚昆日记.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年. ISBN 978-7-5073-1062-7. 
  12. 楊紹明; 楊李. 最是长征风雪路 剧坛烽火放奇花——我们的母亲李伯钊. 紅岩春秋 (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 2011, (03): 49–55. ISSN 1007-4686. 
  13. 送别敬爱的白林奶奶 红军小学师生沉痛悼念革命先辈白林同志. 中國青年網. 2021-12-03. 
 中國政治職務
前任:
李先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88年4月-1993年3月
繼任:
江澤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焦林義
廣州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9年3月-1981年9月
繼任:
梁靈光
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中國共產黨黨徽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趙紫陽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主席
1989年11月-1992年10月
繼任:
劉華清
前任:
鄧穎超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1987年8月-1989年11月
繼任:
江澤民
前任:
耿飈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第二次)

1981年7月-1989年11月
繼任:
楊白冰
前任:
焦林義
中國共產黨廣州市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9年3月-1980年11月
繼任:
梁靈光
新頭銜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第一次)

1945年8月-1956年11月
繼任:
黃克誠
新頭銜
由中央書記處辦公廳改組
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1948年5月-1965年11月
繼任:
汪東興
前任:
李富春
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廳主任
1945年10月-1948年5月
改組為中央辦公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前任:
彭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秘書長
1980年9月-1983年6月
繼任:
王漢斌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排名順序
前任:
鄧小平
中央軍委主席
(排名第二)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排名
國家主席,排名第三)

1988年-1993年
繼任:
李鵬
國務院總理
(排名第四)
教育職務
前任:
曾湧泉
延安軍事學院俄文學校校長
延安外國語學校校長
1945年6月-1946年6月
繼任:
浦化人
華北聯合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