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黃氏節孝坊
File:賴氏節孝坊.jpg
台灣苗栗縣苗栗市賴氏節孝坊背面
廣東順德順峰山公園牌坊

牌坊,簡稱,類似於牌樓,是中國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建築類型,亦傳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琉球漢字文化圈地區。牌坊更被海外當作中華文化的象徵之一,在西方很多城市的唐人街都有牌坊作為標誌。嚴格區分下,牌坊不同於牌樓,在立柱和橫板上沒有斗拱屋頂結構的稱為牌坊[1],而在立柱和橫板上有樓的稱為牌樓。

起源和發展

宋朝《營造法式》中的烏頭門

漢朝稱為闕,六朝稱為標,唐朝稱為烏頭門,宋朝官名表楬閥閱烏頭門,俗名櫺星門[2]。早期的牌坊非常簡單,就是兩根立柱加上一塊橫木,兩扇對開木門,較多地注重作為大門的實用價值。漢朝以後,中國的城市建築漸漸形成一定格式,在城中有里坊,里坊有坊牆坊門,猶如城中之城,類似如今的居住小區。據歷史文獻記載,里坊中如果出現好人好事,便須在坊門上張貼通告,以示褒獎,由此坊門衍生出了新的功能。人們為了能使坊門上張貼的褒獎告示長存,就用更加堅固的材料另外製作坊門,篆刻褒獎事由,如節孝坊、狀元坊、德政坊之類,這就是今日牌坊的雛形。

到了宋朝,里坊制度逐漸被打破,包圍里坊的坊牆被拆除,櫺星門就逐漸失去了作為出入通道的作用,木門消失了,而成為純粹的裝飾建築,而其建築形式也日趨複雜優美,從最初作為坊門的一間兩柱(即一塊橫板兩根立柱)烏頭門發展到明、清的五間六柱十一牌樓(即六根立柱五塊橫板,橫板及立柱上方還建有斗拱屋頂的結構,如北京正陽門前門大街上的前門五牌樓),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牌坊。

台灣日佔時期時曾大量興建神社。戰後,許多神社改建為忠烈祠,而原神社鳥居則就地改為牌坊。

牌坊的分類

雍正陵寢的石牌坊為五間六柱,是中國古代的最高規格
  • 從修建位置和功能的角度分為:街巷道路牌坊壇廟寺觀牌坊陵墓祠堂牌坊橋樑津渡牌坊風景園林牌坊、等不同類型;古時還有節孝坊、狀元坊、榜眼坊、百歲坊、德政坊等[3]
  • 從建築材料的角度分為:木牌樓[4]磚牌樓石牌坊[5]琉璃牌坊[6]磚石合造牌坊木石合造牌坊
  • 從建築格局的角度分為:一間兩柱一樓坊一間兩柱三樓坊三間四柱三樓坊三間四柱七樓坊[4]三間四柱九樓坊[7]五間六柱五樓坊五間六柱十一樓坊[8]

著名牌坊

漢字文化圈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澳門

 南韓

 越南

 日本

漢字文化圈以外

參考文獻

  1. 竇忠如. 第二十章:孤独卫士. 梁思成传 2版.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12年1月: 242. ISBN 978-7-5306-6041-6 (簡體中文). 
  2.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469頁 ISBN 978-7-5306-4168-2
  3. 日本 伊東忠太著 《中國古建築裝飾》 97頁 ISBN 7-112-08388-6
  4. 4.0 4.1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207頁
  5.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209頁
  6.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215頁
  7.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208頁
  8.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211頁
  9. 茨廠街牌樓禁掛廣告 東方Online,2016年8月7日
  10. 變樣重生褒貶評價不一.鬼仔巷改造有喜有愁 星洲網,2019年4月11日
  11. [吉隆坡] 鬼仔巷成茨廠街嶄新景點 東方Online,2019年4月16日
  12. 12.0 12.1 全國最大西天宮牌樓列大馬紀錄 南洋商報,2017年8月21日
  13. 多元化的「貓城」 新浪網,2019年6月14日
  14. 邁入10周年 古晉亞答街掛上新牌匾 詩華日報Online,2017年9月27日
  15. 拖格羅里上載着.神手撞毀墓園牌坊星洲網,2020年4月22日
  16. 民都魯歷史文化走廊開幕.莫喜丁:包含各族文化色彩.歷史走廊促進和諧星洲網,2014年5月3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