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鼓词是一种曲艺,流行于北方,用三弦等乐器说唱。

起源

一说鼓词源于唐朝变文,变文有说有唱。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鼓子词是北宋赵德麟《候鲭录》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郑振铎认为赵德麟〈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为最早的鼓词之鼻祖[1]贾凫西说鼓词即鼓书,是大鼓的意思[2]

清朝

清朝鼓词演唱兴盛,徐珂清稗类钞》:“唱鼓词者,小鼓一具,配以三弦。二人唱书,谓之鼓儿词。亦有仅一人者,京津有之。大家妇女无事,辄召之使唱,以遣岑寂。”[3]有的艺人以击鼓为业,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的。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有“鼓儿词”,旁注:“瞽者唱稗史,以三弦弹曲,名‘八板’以按之。”

南方亦有鼓词,但不流行[4]。乾隆年间,扬州有“扬州鼓词”。[5]

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 发源于浙江省温州瑞安,是江南地区最大的曲艺品种,多以民间的传奇小说、音乐、历史故事作为主题。因旧时操持鼓词的艺人大多为盲人,也被称作“盲词”或“瞽词”。

温州鼓词作为温州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民间曲艺,内蕴着温州区域丰富的口头语言、风俗习惯、节日礼俗、工艺技艺等内容,是瓯越人审美思想性、艺术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外显载体,亦在民俗学、宗教学、文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6]

注释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宋赵德麟始创商调鼓子词,用‘蝶恋花’谱西厢十二首”。
  2.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3. 《清稗类钞·音乐·鼓词》
  4.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明清两朝,南曲为盛,中清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弦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
  5. 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大鼓书始于渔鼓简板说孙猴子,佐以单皮鼓檀板,谓之段儿书;后增弦子,谓之靠山调。此技周善文一人而已。”
  6. 余娜玮. 温州鼓词音乐文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