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容龄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裕容龄
出生1889年
天津
逝世1973年1月16日(1973岁-01-16)(84岁)
北京市
亲属
兄弟大哥:裕勋龄
二哥: 裕勋龄
四哥: 裕馨龄
姊妹姐姐: 裕德龄
著作
剑舞》、《扇子舞》、《菩萨舞》、《荷花仙子舞》、《如意舞

裕容龄(1889年—1973年1月16日),汉军正白旗人,中国舞蹈家,年少时接触近代日本与西方文化,对于西洋舞蹈尤为爱好,对中国剧曲艺术颇为研究,善于相容并叙,创作出中国传统风格的舞蹈作品。

由于曾饰演《玫瑰与蝴蝶》中的蝴蝶仙子,而声名大噪,因此“蝴蝶舞后”之名不胫而走[1]

裕容龄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成为传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这些舞蹈在中国近代舞蹈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生平

早年生涯

容龄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军正白旗人,其父裕庚清朝的官员[1],家族本姓徐,以随名姓的方式称裕容龄。

7岁时,由于父亲出任中国驻日本公使,她也跟随父亲到日本。在日期间,学习音乐、外交礼节、美术插花还有古典歌舞,不过她对于舞蹈特别感到有兴趣,父母于是让她进行正规的舞蹈训练[1]

11岁时,父亲改任中国驻法国公使,容龄与一家人,前往当时欧洲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巴黎。由于这时的容龄已是青年女子,她也跟着父母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她与姐姐裕德龄认识不少法国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也因而受到欧洲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的熏陶[1]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容龄与姐姐出席美国舞蹈家伊莎朵拉·邓肯的演出,她对于这次的演出难以忘怀,年少就特别钟情于舞蹈的容龄,于是鼓起勇气找邓肯,表明想要学习舞蹈,邓肯见到她有舞蹈天赋,乃同意收她为徒[1]

舞蹈生涯

在邓肯的执教下,容龄的舞蹈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邓肯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思想也对她产生深远的影响。之后,容龄接受邓肯的邀请,参与舞台剧的公演,饰演希腊神话芭蕾剧中的一些角色,但是没有想到受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父亲认为这是败坏风气、有辱家门。不过,容龄始终坚持到底,父母只好默许她参与公演,还同意她进入法国国立歌剧院接受正规的芭蕾舞训练。后来,容龄又进入巴黎音乐舞蹈院继续深造[1]

13岁时,容龄学有所成,在巴黎公开演出《玫瑰与蝴蝶》、《希腊舞》、《奥菲利亚》、《水仙女》、《西班牙舞》等等舞台剧,在欧洲舞坛颇受佳评[1]

宫廷生涯

1903年,由于父亲驻法公使任期已满,容龄随着父亲回到中国,拥有旅欧背景的她,与姐姐德龄很快被推荐入宫,担任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与翻译,入宫之前,她认真学习宫中的繁文缛节,并且识谙在心,入宫之后,鲜少出错,也陪伴慈禧太后接待外国使宫夫人,担任英语和法语翻译。久而久之,容龄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她便顺势请求淮许自己在宫内排练舞蹈[2]

此后的三年,为容龄一生舞蹈创作最丰富、表演最频繁的时期。她创作表演有《剑舞》、《扇子舞》、《菩萨舞》、《荷花仙子舞》、《如意舞》等几个知名的宫廷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为中国传统形式的舞蹈作品,灵感源自于中国民间舞蹈和剧曲艺术。此外,容龄也表演自己学过的西方舞蹈,如《西班牙舞》和《希腊舞》等等,这些表演也受到慈禧太后和宫廷人员的喜爱[2][3]

婚后与晚年生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裕容龄于是和姐姐德龄离开紫禁城,到上海照顾生病的父亲。1912年,裕容龄和一样有着留法经历的御前马官唐宝潮结婚,唐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唐绍仪的侄子。北洋政府时期,裕容龄任女礼官,热心公益,赈灾筹款,积极参加义演,夫妇俩在社交界非常活跃[4][2][5]

裕容龄和丈夫唐宝潮没有生育子女,一直共同生活在北京。直到唐宝潮病逝多年后,年近八十的裕容龄还向亲近的友人提起她的丈夫是清宫里的御前马官,上马下马的姿态尤其潇洒,第一次见他便非常倾慕,此后更不顾旗民不结亲的祖制嫁给他[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容龄被聘为国务院文史馆馆员,并经常出入西方和东欧各国的大使馆,教授俄文、法文、意大利文和英文,也教钢琴和舞蹈[6]。1957年,容龄出版了《清宫琐记》一书,但是不久就因此而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她是满清皇族遗老,以及留法学习舞蹈与表演,回来后又活跃于外国人使馆圈子的相关经历,遭到红卫兵批斗,并因而摔断了双腿[6]

晚年她与保姆住在小平房中,面对慕名而来的陌生访客,还能侃谈英、法二语的特征,且随口朗诵了白朗宁(E. B. Browning)的诗作[7]。1973年1月16日,裕容龄因肺部感染病逝于北京大学医院,享年84岁[8]

评价与影响

容龄的中国风格舞蹈作品,来源于中国的民间舞与京剧舞蹈。每逢节庆,都有京剧名角到宫中演出。正月十五一向是“皇帝与民间同乐”的日子,故常有民间歌舞杂技等(这种表演队伍叫“走会”或“花会”)人宫表演,“走会”中有许多民间舞节目如《秧歌》、《旱船》、《小车》、《高跷》和《删币子舞》等[9]

裕容龄在创作民间舞蹈和京剧舞蹈作品,有职业舞蹈者那种特有的敏感性和强烈的吸取精神,在她创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间扇舞(也可能融人了她早年在日本学习《鹤龟舞》的某些因素)。她本是旗人,但表演《扇舞》却穿戴着典型的汉装。因为《扇舞》是汉族的传统舞蹈,便可见到她忠实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的思想脉络[9]

容龄在中国的舞蹈表演,使中国民众见识到西方舞蹈艺术,并产生好感,西方舞蹈陆续传入中国后,在二十世纪曾风靡一时[10]

中国艺术教育家刘恒岳介绍说:“裕容龄不仅是中国学习西方舞蹈的第一人,也是挖掘整理戏曲舞蹈元素,将中国古典舞向西方传播的第一人。2012年五月,中国各地舞蹈史学家将齐聚天津,再次举行‘裕容龄舞蹈艺术论坛’,纪念裕容龄诞辰130周年。”[11]

家庭

大哥名号不详,《清朝野记·卷下》称奎龄;二哥 勋龄;三姐:裕德龄;四哥:馨龄

影视作品

演员 影视作品 角色
孙逸飞 德龄公主 裕容龄

注脚

  1. 1.0 1.1 1.2 1.3 1.4 1.5 1.6 童超. 第21章第1节(走出国门学舞蹈)〉. 《晚清变局》. 2010: 220-221页. 
  2. 2.0 2.1 2.2 童超. 第21章第2节(多产的宫廷舞蹈家)〉. 《晚清变局》. 2010: 221-222页. 
  3. 清末舞蹈家裕容齡. [2016-05-16]. 
  4. 4.0 4.1 慈禧最宠爱的御前女官<三湘都市报>. [2016-05-16]. 
  5. 容齡和德齡. 青岛日报. [2012-09-07] (简体中文). 
  6. 6.0 6.1 容齡公主晚年在北京<世界周刊>. [2016-05-16]. 
  7. 青春振翅、耄耋折足:裕容齡 <大公网>. [2016-05-16]. 
  8.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裕容齡晚年生活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9. 9.0 9.1 清廷舞蹈家裕容龄. 河北舞蹈网. [2012-09-07] (简体中文). [永久失效链接]
  10. 童超. 第21章第2节(多产的宫廷舞蹈家)〉. 《晚清变局》. 2010: 222-223页. 
  11. “近现代第一舞人”裕容龄珍贵影像被发现. 新华网. [2012-09-07] (简体中文). 

参考书目

  • 《晚清变局》,童超,知书房出版社,ISBN 978-986-634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