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舒曼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舒曼
原文名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出生1810年6月8日
 萨克森王国茨维考
逝世1856年7月29日(1856岁-07-29)(46岁)
 普鲁士王国莱茵省波恩
国籍 德意志邦联
知名作品四部交响曲(第一“春天”,第三“莱茵”),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戏剧配乐《曼弗雷德》,钢琴《童年情景》《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声乐套曲《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管弦乐,室内乐,合唱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德语: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热情、感情丰沛,富有民主主义思想。夫人克拉拉是著名钢琴家[1]。作曲家勃拉姆斯曾受其提携。

生平

1810年舒曼出生在德国萨克森的小镇茨维考,他的父亲开着一家书店兼营出版。童年的舒曼最大兴趣是文学而不是音乐,并且热衷于写作小说散文。偶尔也从事一些音乐活动,12岁的时候舒曼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管弦乐队。之后出于对文学的热情,又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并开始写作关于艺术诗歌的论文。

青年时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恼折磨着,他的父亲积极的引导他向音乐方面发展,然而舒曼的母亲希望儿子能学习法律,以便将来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1828年舒曼中学毕业,这时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他如母亲的愿望,去了莱比锡学习法律,第二年又到海德堡继续学习。

1830年舒曼在海德堡附近的法兰克福听了一场帕格尼尼的演奏会,从此立志要成为一名钢琴家。这一年圣诞节舒曼回到莱比锡全心投入成为钢琴家的练习中,这时他已经20岁了。因为起步晚,舒曼强迫自己高强度长时间的练习,据说他还发明了一种机械来锻炼手指的肌肉。这种错误的练习法使他右手的无名指完全麻痹,成为音乐家的唯一希望只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然而舒曼并没有放弃钢琴,钢琴的创作始终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

1833年,他23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杰作,同一主题和十二格变奏的《交响练习曲》,之后是1834年至1835年间创作的《狂欢节》,是一部由二十一个乐章组成的钢琴杰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834年舒曼创办了一份音乐评论杂志,并用弗罗列斯坦(Florestan)和尤斯比乌斯(Eusebius)作为自己的笔名,经由此两人不同且性质互补的观点,体现了舒曼本人的思辨统一。

1836年,舒曼26岁时,仍然没有停止学习钢琴,这时在维克教授处学习的舒曼结识了教授的女儿克拉拉,但彼此的爱慕遭到维克教授一家人的反对。经过他不懈努力,1840年终于在莱比锡郊区的小镇舍讷费尔德(Schönefeld)与克拉拉结婚。两人育有八名子女,但多数夭折。

1843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年赴德雷斯顿任合唱团领队。1850年舒曼搬到杜塞尔多夫,担任乐队指挥。

1854年曾一度投莱茵河自杀,幸被船夫救起。之后他被送入波恩一家精神病院,期间克拉拉一直照顾他。1856年舒曼因晚期梅毒感染死于波恩。舒曼和克拉拉的墓地均在波恩。

作品

  • 钢琴独奏作品(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童年即景[a]》等)
  • 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钢琴四重奏、钢琴五重奏
  • 交响曲:第1号《春》(作品38)、第2号(作品61)、第3号《莱茵》(作品97)、第4号(作品120)
  • 协奏曲: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 艺术歌曲(如《桃金娘》、《女人的爱与生命》和为诗人海涅《诗人之恋》、里尔克艾辛多夫的诗歌而谱的曲)

以及其他乐队和合唱作品(如《曼弗雷德序曲》)、歌剧等。

他另有为数众多的乐评创作,主要刊载于由他创办并一人分饰三个不同立场的评论人员的《新音乐报》。

衍生作品

  • 1944年,德国拍摄过一部舒曼传记片。
  • 1947年,美国好莱坞拍摄影片《Song of Love》,描写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凯瑟琳·赫本扮演克拉拉·舒曼。舒曼《童年即景》组曲中的《梦幻曲》被用作影片的主题歌。
  • 2009年,小说琴恋克拉拉《Belove Clara》描写舒曼、克拉拉以及勃拉姆斯的三角恋情。

乐器

罗伯特·舒曼最为人熟知的乐器之一是康拉德·葛雷夫(Conrad Graf)的三角钢琴——这是葛雷夫在1839年罗伯特和克拉拉结婚时所送的贺礼。[2]这架钢琴曾放于舒曼在杜塞尔多夫的工作室中,后来克拉拉·舒曼将其送给了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辗转了几个地方后,这架钢琴被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接收,现陈列于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中。[3]

专辑

  • 约尔格·德穆斯。Jörg Demus. Robert Schumann, Clara Schumann. Schumann's Clavier. 康拉德·葛雷夫 1839
  • 亚历山大·梅尔尼科夫。Alexander Melnikov. Robert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埃拉德钢琴 1837, 约翰·巴普蒂斯特·斯特雷彻 1847
  • 佩内洛普·克劳馥。Penelope Crawford. 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 - Abegg Variations Op.1. 康拉德·葛雷夫 1835

注释

  1. 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梦幻曲》即是《童年即景》组曲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通过舒曼理解现代音乐和爱情. 东方早报. 2014-07-24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2. Litzmann. Clara Schumann - Johannes Brahms. Letter of 2 February 1868.
  3. Walter Frisch, Kevin C. Karnes. Brahms and his Worl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1-4008-3362-0 p.7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