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栗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石栗
石栗树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属: 石栗属 Aleurites
种: 石栗 A. moluccanus
学名二名法
Aleurites moluccanus
(L.) Willd.
异名

Aleurites javanicus Gand.
Aleurites moluccana[1]
Aleurites pentaphyllus Wall. ex Langeron
Aleurites remyi Sherff
Aleurites trilobus J.R.Forst. & G.Forst.
Jatropha moluccana L.[2]

石栗学名Aleurites moluccana),别称烛果树黑桐油树铁桐油果检果海胡桃南洋石栗烛栗等,为大戟科石栗属植物[3]

形态

石栗是一种常绿乔木,高达10米。树皮暗灰色,浅纵裂至近乎光滑。小枝有星状细毛或绒毛。叶卵形至披针形或阔菱形,互生,顶端长有两枚浅红色杯状腺点,叶背灰白色,叶双面被短柔毛,叶成长后表面秃净,长10-20厘米,阔5-17厘米,叶柄长6-12厘米,全缘或3-7浅裂。花为聚伞花序,花乳白色至乳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同序或异序,花序分枝及花梗披短柔毛或锈色星状毛,花萼上具绒毛不规则3裂,裂片镊合状,花瓣5片呈倒卵状披针形,长8毫米,雄蕊15-20生于披毛而隆起的花托上。果为核果卵形,披锈色星状毛, 肉质,具木质种皮,坚硬如石,直径5-6厘米。种子1-2颗,圆球状侧扁,含油分[4]。 花期4-10月,果期10-12月。

分布

原生于马来西亚波里尼西亚等地, 现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5],1903年由柳本通义氏从越南引进致台湾。因果实形状貌似栗子,坚硬如石因而得名[6]

种植

喜日光充足,土壤肥沃及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能抗干旱但不耐寒,枝条抗风性弱易风折。主要以播种及捍插法繁殖。

用途

因石栗树生长迅速,树干挺直,树冠宽广浓密有良好遮荫效果,对市区的适应能力强,多作为市区的观赏树或行道树[7]。果实含油量达65-70%,所榨取的油分可供制作油漆、肥皂、蜡烛等工业的原料,油分还可用作生物燃料供汽车直接使用[8]。油分还被利用作木材防腐、肥皂、灯油燃料及蜡染工艺。印尼人会将处理过的坚果拿来煮咖喱。

医药用途及其毒性

树皮可减轻痢疾。果肉可食烤烘后味如花生,可作缓泻剂,进食过量可引致腹泻和呕吐。在印尼油份被用作治疗头发脱落、皮肤硬茧和便秘。捣成浆状核仁和煮过的叶子可用作治疗头痛、溃疡和关节肿大、具通经清淤热、腹泻等功效。新鲜的坚果含氢氰酸与微量毒蛋白质,有毒。

参考文献

  1. C. Linnaeus (1805), Species Plantarum Edn. 4, 4(1): 590. [2017-09-14]. 
  2. Aleurites moluccanus (L.) Willd..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7-05-29 [2009-11-15]. 
  3. 树木谷
  4. 泉州教科研网
  5. 植物通[永久失效链接]
  6.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tpbg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7. 香港市区15种 常见乔木. [2008-05-03]. 
  8. 柴油生物新成员—石栗树(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快速繁殖石栗树)[永久失效链接]
  • 《11自然珍藏 世界药用植物图鉴》,布伦尼斯 著,傅燕凤 译,猫头鹰 出版,2008年3月,第35页,ISBN 978-986-7001-99-3。
  • 《香港自然图鉴系列11 香港有毒植物》,朱惠玲 著,野外动向有限公司 出版,2007年7月,第47页,ISBN 988-97173-8-7
  • 《香港有毒植物》,何孟恒 著,香港市政局,1982年,第29页。

外部链接

  • 石栗, Shili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