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Українська Народня Республіка
1917年-1919年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旗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国徽
国歌:乌克兰仍在人间
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所要求的疆域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所要求的疆域
首都基辅
常用语言乌克兰语
政府共和国
总统 
历史时期战间期
• 建立
1917年3月17日
• 正式独立
1918年1月22日
• 乌克兰国(德军占领时期)
1918年4月29日
• 苏俄入侵(基辅战役)
1919年1月7日
货币乌克兰格里夫纳
前身
继承
俄罗斯帝国
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兰第二共和国
今属于 乌克兰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缩写:УНР),有时也称为乌克兰国民共和国(英文:Ukrainian National Republic,缩写:UNR),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由乌克兰人所短暂建立的现代国家。是乌克兰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国家。1918年1月25日独立,曾由西蒙·彼得留拉领导,德奥联军攻入乌克兰后双方于2月9日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乌克兰成为德国附属国。1918年4月至12月被帕夫洛·斯科罗帕德斯基领导的乌克兰国推翻。1919年末与波兰第二共和国结盟。1921年3月里加和约时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被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代替。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9 February 1918)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宣称的土地(条纹)

 1917年德军战线

 苏俄

 顿河

 库班

 克罗米亚

 Austria-Hungary

 Polish council

 Romania

 Moldova

 Serbia

外交方面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获得了同盟国苏俄高加索国家波罗的海国家的承认,1918年晚些时候,俄罗斯选择撤销对乌克兰独立的承认,因为凡尔赛条约的议定书,作为其行动的理由。 1920年,西蒙·佩特柳拉和约泽夫·皮苏德斯基签署了《华沙条约》,两国在兹布鲁赫河沿岸建立了边界。以前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基辅承认苏维埃政府后,停止了与其流亡政府的任何关系。

重要外交使团和结果

  • 《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1918年2月9日(中央大国:批准德国和土耳其)
  • 1918年6月12日与苏联签订初步和平条约(1918年11月13日放弃《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
  • 与顿河共和国的和平条约,1918年8月8日
  • 1919年1月20日祖鲁法案(两个半承认实体的统一),胡苏尔共和国(东萨卡尔帕提亚)也宣布他们愿意加入
  • 1919年2月2日基辅被苏军占领,乌克兰政府内部出现政治危机
  • 塞尔希·奥斯塔彭科及其政府因与恩滕特代表的一系列谈判失败而辞职
  • 参加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
  • 1919年11月21日,恩滕特领导人批准了朱尔斯·坎邦委员会的东加利西亚授权,将其移交给波兰
  • 华沙条约 (1920) (波兰)

人口

国家组成

  • 乌克兰人-149,315,000(73%)
  • 俄罗斯人-21,461,000(11%)
  • 犹太人-18,718,000(9%)
  • 德国人-4,513,000(2%)
  • 波兰人-3,759,000(2%)
  • 白俄罗斯人-2,085,000(1%)
  • 罗马尼亚人-1,857,000(1%)
  • 其他-1%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