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元朝的手铳,属于较小型的火铳。
明朝火炮

火铳是中国古代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器,今日,也常常是对古代枪械的统称。

较早的型式于出现在宋朝,为粗毛竹中装入火药,称为火筒突火枪[1],后来由等金属制作,故使用了金部的火铳之名。在初时与火筒铳筒等同为射击是火器的泛称。在明朝时逐渐演变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铳身后可装入木柄以手持的称为手铳[2]。另一种为需架在架上的大型版本-碗口铳盏口铳[2]

历史

  • 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使用铁火炮。
  • 1363年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使用火铳、火炮、火蒺藜、军炮等兵器[3]
  • 《明太祖实录》记载“凡军一百户,铳十、弓箭三十”
  • 2021年73岁老人在中国因祖传手艺铁铳获刑,被控制造非法爆炸物[4]

出土文物

  • 25件明洪武年间制造的铜质手铳、4件铜质碗口铳、一件大碗口统火铳,现藏军事博物馆[5]
  • 登州古船博物馆藏有1988年山东莱阳县出土的大型碗口铜炮。

词意变化

  • 火铳在元末明初时是一切管型射击火器的泛称。
  • 明朝时大口径的管型射击火器改称作(炮)的愈来愈多,铳则愈来愈被表作小口径的管型火器,但还是有例外,如把葡萄牙传入的后膛火炮称作佛郎机铳[6]
  • 清朝则仅用于表示小口径管型火器[7]

动画取材

日本动画魔法公主》的故事背景中是颇为流行的兵器。

参考文献

  1. Wikisource:zh:宋史/卷197
  2. 2.0 2.1 《明史·兵志四》。
  3.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672页
  4. 73岁乡村老人因祖传手艺获刑 被控“非法制造爆炸物”
  5.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672-672页
  6.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研究》第162页
  7. 清会典》卷五十二、《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四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23194536/http://society.yunnan.cn/system/2021/10/21/031723674.shtml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