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庄战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火烧庄战役(长兴之战)
乙未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1895年11月26日
地点
结果 日本获胜
参战方
 日本帝国 台湾民主国客裔民兵
指挥官与领导者
日本帝国 山口素臣少将 邱凤扬
兵力
2,000 200~300
伤亡与损失
战死: 15
受伤: 57
民兵数十人,余平民,合计约250死亡

火烧庄[1]战役,是指发生于1895年12月26日,在今日台湾屏东县长治乡长兴村的一场会战,交战方是大日本帝国陆军与当地客家人所集结的联军,最终日军获胜,长兴全村被日军放火焚烧。

背景

清朝末年的甲午战争,结果由大日本帝国获胜。清国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予日本;而在台湾当地,不愿接受日本统治的士人成立了台湾民主国邱凤扬是当时的客家人领袖,他号召成立了六堆客家义军,六堆的“堆”通“队”,指右堆左堆后堆中堆先锋堆前堆,共同对抗日军[2]。六堆义军在本战之前,已于茄苳脚(今屏东县佳冬乡)与日军战斗过,因为武装与训练均远远落后日军而败退。

1895年10月20日,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刘永福阵前逃亡至厦门。10月21日,台南开城投降,邱凤扬决意南撤至火烧庄(后称长兴村),他计划在该地进行最终抵抗。在当时,屏东平原仍有平埔族台湾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但因为平日与客家人有宿怨,故此役时平埔族支持日军,六堆义军形成孤军抵抗的局面。[3]

战斗经过

1895年12月25日,日军南下途经砖仔磘下淡水溪、穿阿猴街抵达火烧庄,与邱阿六(即邱凤扬)对战[4]。六堆义军奋力抵抗击退敌军,于是日军于次日使用山炮轰击村庄,并放火烧民房,最终全村陷入一片火海,六堆义军至此瓦解。

据战后日方统计,火烧庄连带烧毁了老潭头庄、新潭头庄、仑上庄、香橼脚(今屏东县长治乡香杨村)等村庄,焚毁计三百余户民家,仅四、五户幸存,死亡人数合计约250人[4][5]

纪念

中华民国监察院长于右任得知此史,曾做一首颂诗:“气与河山壮,名争日月光,煌煌民族史,照耀火烧庄。”;1968年万峦国中兴建时挖出了多具无主尸骨,经查为当年死者被埋葬处,后移至当年战场奉祀;1995年,由当年义军的后代子孙立碑纪念此事,当年战场现为纪念公园

六堆抗日纪念碑

参考文献

  1. 长治乡火烧庄一词之来源,考证有数种说法。一说是早年移民至台湾开垦的汉人,出门时常忘记熄灭炉火引致火灾,一说是因日军放火烧村,但当地所留之石碑,最远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本文两种说法并列。
  2. 简炯仁. 屏東平原客家「六堆」聚落的形成及其社會變遷 (PDF). 第四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 中央研究院: 1–66. 2000-12 [2015-02-17]. 
  3. Davidson, 366–7
  4. 4.0 4.1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邱滿英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5. 《鳯山出张所行政事务》“十二月中月报”,台湾总督府明治28年12月26日。

相关书籍

  • (英文)礼密臣(James Wheeler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History, people, resources, and commercial prospects. Tea, camphor, sugar, gold, coal, sulphur, economical plants, and other produc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 Macmillan & co.; Yokohama [etc.] Kelly & Walsh, ld. 1903. 
  • (英文)竹越与三郎、Braithwaite, George, tr. 《Japanese rule in Formosa》. London, New York, Bombay and Calcutta,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