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先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杨光先(1597年—1669年),长公,南直隶歙县(今属安徽省歙县)人,初学者。

生平

杨光先祖籍浙江余姚,出自泗门双桥杨氏,早年受荫官新安千户崇祯十年(1637年),将卫所千户位让与其弟杨光弼,以布衣身份抬棺死劾大学士温体仁给事中陈启新,遭廷杖后流放辽东。不久,温体仁倒台,杨光先得以赦免回乡。

清兵入关之后,顺治帝任用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为第一任钦天监监正,南怀仁为其助理。他们依照天主教教廷理论及西洋天文学制定新历法[注 1],杨光先对此表示怀疑,批评西洋历法误以顺治十八年闰十月为闰七月。后因天主教徒李祖白的著作《天学传概》提出中华文化西来说,引发杨光先对天主教的强烈反感,写《摘谬论》、《辟邪论》等文章加以驳斥,并屡次上疏称汤若望等妄言惑众、意图谋反,必须将天主教信徒“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他表示:“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康熙帝即位后,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等四大顾命大臣执政,颇重视杨光先的意见,交由礼、吏二部会审。康熙四年(1665年),议政王等定谳,判决汤若望处决(后在孝庄皇太后斡旋下未执行),南怀仁流放钦天监中与传教士合作的中国官员如李祖白等亦处死,史称“康熙历狱。”

历狱后,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但他自知天文学学识远远不足,于是上疏请辞。结果清廷非但驳回他的辞呈,反将其提升为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屡辞不获,只得将自己的著作编辑整理为《不得已》一书,以旧说制约汤若望。接着引荐吴明烜为钦天监监副,由其负责推算,复用元、明的授时历法。杨光先在其《不得已》中反驳地圆说,“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试问若望,彼教好奇,曾见有圆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否?”若真如西人所言,那么“四旁与在下之国居于水中,则西洋皆为鱼鳖,而若望不得为人矣。”

康熙五年(1666年)春,杨光先疏言十二月中气不应,须访求通晓古代候气法之人。康熙七年(1668年),杨复疏言尚未找到能候气者,并称自己患风痹,未能董理。至此清廷发现杨光先无法胜任,复用南怀仁以非官方身份治理历法。次年,南怀仁疏劾杨光先、吴明烜在历法推算上的种种舛误,经众臣检验,证实南怀仁所言皆应验,杨光先所言皆不应验,清廷决定康熙九年历采用南怀仁之推算。南怀仁复指控杨光先当年依附鳌拜,援引吴明烜诬告汤若望谋叛,致使李祖白等无辜被戮。结果杨光先被判决处斩,康熙帝以其年老赦免之,罢官还乡,死于途中。

著作

文章

  • 〈捐报疏〉,1636年上疏
  • 〈死争疏〉,1637年上疏
  • 〈正阳忠告〉
  • 〈选择议〉,1659
  • 〈摘谬论〉,1659
  • 〈辟邪论上〉,1659
  • 〈辟邪论中〉
  • 〈辟邪论下〉,1660
  • “为历关一代大典,邪教疏谬肆欺,据理驳政,仰祁睿断事”,1660
  • 〈始信录序〉, 1660
  • 〈正国体呈稿〉, 1660
  • 〈浑天十二宫图说〉,1660
  • 〈镜余〉
  • 〈与许青屿待御书〉,1664
  • 〈临汤若望进呈图象说〉,约1664
  • 〈请诛邪教状〉,1664
  • 〈合朔初亏时刻辨〉,1665
  • 〈日食天象验〉,1665
  • 〈一叩阍辞疏〉,1665
  • 〈二叩阍辞疏〉,1665
  • 〈三叩阍辞疏〉,1665
  • 〈四叩阍辞疏〉,1665
  • 〈五叩阍辞疏〉,1665

书籍

  • 《野获》,约1637年出版
    • 〈捐报疏〉
    • 〈死争疏〉
    • 〈正阳忠告〉
  • 《易见通书》,1659年以前出版,后被查毁
  • 《孽镜》,1661
    • 〈引〉
    • 正文
    • 〈金乌玉兔辩〉
  • 《距西集》,约1662年出版
    • 〈辟邪论上〉
    • 〈辟邪论中〉
    • 〈辟邪论下〉
    • “为历关一代大典,邪教疏谬肆欺,据理驳政,仰祁睿断事”
    • 〈摘谬论〉
    • 〈正国体呈稿〉
    • 《孽镜》
    • 〈镜余〉
    • 〈选择议〉
    • 〈浑天十二宫图说〉
  • 《不得已》,约1664年出版
    • 〈小引〉
    • 〈请诛邪教状〉
    • 〈与许青屿待御书〉
    • 〈辟邪论上〉
    • 〈辟邪论中〉
    • 〈辟邪论下〉
    • 〈临汤若望进呈图象说〉
    • 〈正国体呈稿〉
    • 〈中星说〉
    • 〈选择议〉
    • 〈摘谬十论〉,为〈摘谬论〉的节录版
    • 〈始信录序〉
    • 〈尊圣学疏〉
    • 《孽镜》
    • 〈镜余〉
    • 〈合朔初亏时刻辨〉
    • 〈日食天象验〉
    • 〈一叩阍辞疏〉
    • 〈二叩阍辞疏〉
    • 〈三叩阍辞疏〉
    • 〈四叩阍辞疏〉
    • 〈五叩阍辞疏〉
  • 《理气考正论》
  • 《阳宅辟谬》

参考文献

引用

  1. 江晓原. 耶穌會士與哥白尼學說在華的傳播. 《二十一世纪》. 2002年10月, (第73期): 90—102. 

注脚

  1. 参考了第谷的宇宙体系,虽未采用日心说,但对其做了介绍。[1]

来源

  • 萧弘德:<利玛窦的怀疑、保留、贡献;麦卡托1569年世界地图、奥脱流斯1575年世界地图集与坤舆万国全图之比较>澳门理工学院(大航海时代的澳门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第15届年会)
  • 萧弘德:<汤若望与杨光先、韩愈、伏尔泰-宗教批评之比较>"Comparison for criticism of religion: Yang Guang-xian, Han Yu, Voltaire and missionary Adam Schall"—暨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第16届年会
  • 清史稿·列传五十九
  • 中华文史网·论十四至十九世纪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徐明德
  • 杨光先著述论略[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