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喜剧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正在表演单口喜剧的喜剧演员

单口喜剧英文的「Stand-up comedy」。香港称为栋笃笑(粤语正字:戙𡰪笑,读:dukdungsīu),台湾称为独角喜剧[2]。又有脱口秀单人喜剧站立喜剧等名称。是一种喜剧表演,通常是由喜剧演员一个人,直接站在观众面前,以搞笑方式面对观众,使观众发笑。通常是一位喜剧演员站在台上表演喜剧,而且多以语言笑话为主。表演进行方式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单口相声日本传统的落语。以独角戏方式演出,虽然是独白的形式,但观众会有演员在跟其对话的感觉,演员会说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有趣故事、对于政治和社会议题的见解,使用双关语笑话或连续的小笑话(One-line joke),单人喜剧演员也常借用舞台道具、音乐、舞蹈、口技魔术把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以增强演出效果。

这种演出方式盛行于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传统的演出场所为喜剧俱乐部(Comedy club),酒吧夜总会(nightclubs)或剧院。在现代,这种演出方式常见于电视频道,DVD与网络媒体中。单人喜剧是脱口秀[需要消歧义]节目常见的进行方式之一,电影中也常会引用单人喜剧手法。进行单人喜剧表演的喜剧演员,被称为comicstand-up comicstand-up comedian,或简称stand-up,著名的单人喜剧演员包括伍迪·艾伦路易·C·K罗素·彼得斯杰·雷诺大卫·莱特曼罗宾·威廉斯等人。

欧美风格的单口喜剧是香港艺人黄子华于1990年从西方引入香港社会。[3]现在香港和两岸三地、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都熟悉“单口喜剧”这种表演形式和文化。不少电台名嘴DJ、电视台的金牌司仪都不断尝试“单口喜剧”演出,投入这种表演形式。

译名

“Stand-up comedy”最早中文译名“栋笃笑”(改自‘栋笃企’,表示一个人直立站着)来自香港艺人黄子华,他在1990年开始这种表演,但当时中文并没有“Stand-up comedy”的译名,最后黄子华改之成“栋笃笑”。随后林海峰将其表演称之为“是但噏”(“是但”是广东话中“随便”的意思,“噏”是广东话中“说”的意思),两者皆为英文“stand-up”的译名(前者意译;后者音译意译相结合)。据黄子华在清谈节目《志云饭局》中说,“是但噏”是由俞琤起的。

“脱口秀”的译名由台湾喜剧演员廖峻于1970年代提出,在廖峻与澎澎秀场演出中使用,使用于“脱裤秀”这个谐音穚段。

概论

就如同它的名字暗示的,单人喜剧通常是一个单独的喜剧演员,站在台上,以口头演说的方式,对着现场观众表演,让观众发笑。但每个表演者都有自己的手法,不一定遵循固定形式。这是一种困难的演出方式,对于单人喜剧的演出,现场观众的反应是直接而且具有决定性的。观众期待单人喜剧演员带给他们持续不断的笑声,表演者因此处于压力之下,要持续不断的搞笑,来取悦观众。虽然单人喜剧通常会先写好脚本,但更需要视当时现场观众的反应,即兴的临场发挥,调整自己的演出方式。因为是一种独角戏,表演者只能纯粹以自己本身的表演来呼唤出观众笑声,不像双人搭档可以依靠其他人的配合来增进舞台效果。威尔·法洛曾经用“辛苦、孤独而恶毒的”来形容这种表演方式。

单人喜剧传统,最早可以被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在1980年代之后,则以美国的表演方式为主。在英国及美国,单人喜剧秀经常由一个主要演员担纲,负责压轴演出。在演出开场时,由一位司仪开场,负责介绍节目内容,演出成员及演出顺序,并炒热现场气氛。接着,由二到三位较次要的表演者,各自演出20分钟到30分钟。最后将时间交给主要演员。

历史

英国

马克斯·米勒于英国的铜像

英国的单人喜剧传统,可以追溯到18世纪。

1979年,第一间美式风格的喜剧俱乐部在伦敦开幕,美式单人喜剧的表演方式进入英国。在1980年代之后,如克雷格·费格斯等人的表演,就深受美式风格影响。

北美

File:Hope WWII 44.jpg
鲍勃·霍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演

在美国与加拿大,单人喜剧起源于19世纪。最早是由独角戏表演者,如马克·吐温,或是巡回马戏团的表演者来演出。

北美20世纪初期的单人喜剧演员,如鲍勃·霍普等人,树立了现在所知的单人喜剧基本形式。在夜总会兴起后,出现了一批新的单人喜剧演员。

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美国单人喜剧,主要以纽约旧金山为最主要的发展主力。以乔治·卡林伍迪·艾伦等人为代表。

1970年代,单人喜剧演员往电视及电影发展,成为明星,如史提夫·马丁。少数单人喜剧演员仍然坚守传统的演出场合。但是电视节目,如周六夜现场今夜秀则成为单人喜剧的新舞台,捧红了比尔·马艾杰·雷诺等人。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新形态的单人喜剧出现,如罗宾·威廉斯杰里·赛恩菲尔德艾伦·狄珍妮琥碧·戈柏艾迪·墨菲等人,都拥有自己风格。

2000年代的路易CK罗素·彼得斯也是知名人物,更时常受邀在戏剧或电影中参演。

印度

1986年,Johnny Lever开始在印度电视节目上演出单人喜剧,被认为是印度首位单人喜剧演员。

中国香港

香港单口喜剧鼻祖[3]:黄子华

早于七八十年代,多名香港金牌司仪名嘴主持人,已经有类似“单口喜剧”的演出,他们大多以主持调侃的形式,讽刺时弊,反映社会百态,如黄霑卢大伟许冠文黄韵诗狄波拉沈殿霞何守信郑裕玲狄波拉狄娜叶德娴曾志伟等。及后电台节目广受欢迎,以郑丹瑞林姗姗俞琤白韵琴岑建勋林建明等为主的Talk show也大受欢迎。其后单人说笑的形式融入各式电子传媒,如电视综艺节目,电影等。八九十年代,许多香港的电视综艺节目、晚会,节目与节目间的串场、与嘉宾互动等环节,均采取类似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的模式。

在香港,单口喜剧的创作人员也人才辈出,早期的“talk show”节目和表演,均有多位幕后资深编剧和精英撰写,如名嘴黄霑、“金牌司仪许冠文、已故的著名编剧黄炳耀、大导演王晶、创作人黎文卓、创作人吴昊、导演刘镇伟、导演高志森、著名电影人郑丹瑞等均有参与过早期缤纷悦目的搞笑talk show编剧。及后,许多香港的综艺节目、大型节目等,主持人介绍节目和嘉宾的讲稿对白、颁奖典礼中颁奖嘉宾的颁奖词、节目环节与环节之间的串场等,均以趣剧小品、单口喜剧等趣味形式展开,一大群综艺节目的创作精英,必须学会撰写单口喜剧和小品趣剧的技巧,因此一大批单口喜剧创作人也应运而生,如蔡和平刘天赐吴雨何丽全曾展章黎文卓余咏珊甘国亮彭济才何丽全等,还有创作鬼才许冠文王晶林超荣李力持高志森郑丹瑞陈庆嘉等,香港著名“度桥”人李瑜胡美屏吴金鸿区华汉钟景辉金广城刘定坚刘镇华郑介立等等。这批笑话、单口喜剧、小品趣剧的创作人,及后均称为香港电影界华语演艺界最著名的喜剧创作家。

香港,最早以类似形式表演而知名的是许冠文黄韵诗;但首先将之以单一节目表演(超过两小时)的是黄子华。1990年,曾留学加拿大的黄子华,将美式风格的单人喜剧引进至香港,并命名为单口喜剧。后来更亲手带领第二位单口喜剧人物张达明进入“栋笃舞台”。单口喜剧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渐渐广为香港普遍观众所认识和接受。除此之外,著名舞台剧演员詹瑞文亦创立“形体单口喜剧”,在2005年,更有林海峰加入单口喜剧表演行列,希望打入这新市场。继二人之后,2008年森美亦打算打入市场。2011年,才女卓韵芝首演,此后每年皆推出新作品,成为香港史上首位以单一节目表演的女艺人。现在,香港的单口喜剧文化已经开始步向多元发展,而单口喜剧的表演模式也开始慢慢地被中国大陆观众(尤其粤语地区)所认识。

中国台湾

台湾的秀场中,有类似于单人喜剧的表演,如邢峰张菲猪哥亮等人,但是其表演多半仍需要其他人陪衬,或是以访谈或短剧为主,与西方的单人喜剧表演不太相同。有少数表演者以单人喜剧演出,如在卡米地喜剧俱乐部演出的吴承凤

1991年,由李立群演出的单人舞台剧《台湾怪谭》,引进了单人喜剧的元素进入其中。

2007年五月,张硕修创办了卡米地喜剧俱乐部,为台湾第一间单口喜剧俱乐部。

2018年,由台湾单口喜剧演员、台湾吧制作人曾博恩[4]主持《博恩夜夜秀》以政治嘲讽为主题的节目,开启了台湾单口喜剧的新高峰。

现场秀

基础形式

单口喜剧的现场表演,通常是由多位不同演员轮流上台,较少由单一演员演出。通常会由主持人开场介绍表演形式,或直接由开场演员带来10分钟左右的演出,作为暖场,再由二到三位次要演员演出,最后由压轴演员带来30分钟的演出,台湾也流行团体形式的演出,团体中每位演员根据同一主题创作,每位演员表演的时间也较为平均。

个人专场

以一位喜剧演员为主角,通常是有经验以及观众基础的演员,带来约一个小时的演出,有时会再搭配一位主持或开场演员,个人专场在内容上更着重于喜剧演员的个人特色及魅力,而目前在网络媒体影片网站及喜剧频道上,亦有许多喜剧演员的专场录影作品。

开放麦克风(Open Mic)

又称开放麦,公开秀等,通常由喜剧社团、俱乐部、餐厅、咖啡厅、酒吧等场所举办,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上台表演,由抽签或者报名先后顺序决定是否上台。是素人或业余演员练习单口喜剧、累积素材和经验的起点,亦有专业喜剧演员来发表尚在打磨中的段子,由于单口喜剧的演出着重观众的反应,需要透过实际表演来测试,因此开放麦当中常会出现许多实验性质较高的内容。

区别

单口喜剧跟华北流行的相声表演,特别是与单口相声之间,以及和欧美谈话节目表演之间,在语言的幽默、风趣、逗笑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单口喜剧跟相声、谈话节目在表演形式、侧重点等方面并不相同。

单口相声以某个固定的话题为内容,以幽默、逗人发笑为表演目的,侧重娱乐;相声的表演内容按照表演前的设定进行,很少与台下观众的互动。谈话节目除了预先设定的讲稿之外,也着重在现场的随机应变,甚至围绕某个或多个话题即兴演出,风趣幽默;单口喜剧跟相声一样有预先设定的稿件,在表演过程中通常会根据与台下观众的互动随机应变,这又带有谈话节目的特征;单口喜剧在话题上也不固定,通常只有一个大体框架,随着思路变化在框架范围内不断变换话题,讲述故事、表达观点;单口喜剧很注重台上台下的互动性,表演者与观众之间会有不少直接的对话,中间通常会穿插各种舞台表演,如舞蹈、歌唱、朗诵等等;在内容上,单口喜剧会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针砭时弊、讽刺时政人物、揭露社会现象、揭示深层次的人性缺点,使观众在笑声中对社会、对自身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侧重“发人深省”,而不是简单地为娱乐而娱乐。单口喜剧表演时间通常较长。一个完整的单口喜剧表演通常长达两三个小时,一般会分段表演,有一次以上的中场休息时间。

参见

参考文献

  1. 1.0 1.1 美国著名单口喜剧女星菲莉丝·迪勒逝世 . 看看新闻网. 2012-08-21
  2.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tw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 3.0 3.1 编辑:文妍; 记者:朱奕、黄光、陈小文. 棟篤笑始祖黃子華:哲學和表演是雞和雞蛋的關係. 南方网. 2009-03-03 [2009-10-13]. …黄子华是第一个用粤语做“单口喜剧”的人,“单口喜剧”则是黄子华自创的名字,成为了第一代祖师爷。 
  4. 白天黑夜的双面人生──曾博恩 2018.6.5 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