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隆夫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斋藤 隆夫
1928年时任众议员的斋藤隆夫
 日本第2任行政调查部总裁
任期
1947年6月1日-1948年3月10日
总理片山哲
前任从缺
继任船田享二
 日本帝国第1任行政调查部总裁
任期
1946年10月28日-1947年5月24日
总理吉田茂
前任新创职位
继任从缺
 日本帝国国务大臣无任所大臣
任期
1946年5月22日-1946年10月28日
总理吉田茂
前任新创职位
继任职位废除(新设行政调查部总裁
 日本帝国第28任内阁法制局长官
任期
1931年11月9日-1931年12月13日
总理若槻礼次郎
前任武内作平
继任岛田俊雄
 日本众议院议员
任期
1947年4月26日-1949年10月7日
前任新设选区
选区兵库县第5区
 日本帝国众议院议员
任期
1942年5月1日-1947年3月31日
前任新设选区
继任选区废除
选区
  • 兵库县第5区(1942-1945)
  • 兵库县第2区(1946-1947)
任期
1924年5月11日-1940年3月7日
前任新设选区
选区
  • 兵库县第13区(1924-1928)
  • 兵库县第5区(1928-1940)
任期
1912年5月17日-1920年2月26日
继任选区废除
选区兵库县郡部
个人资料
出生(1870-09-13)1870年9月13日
 日本但马国出石郡弘原中村(现兵库县丰冈市
逝世1949年10月7日(1949岁-10-07)(79岁)
 日本东京都文京区
政党立宪国民党→)
立宪同志会→)
宪政会→)
立宪民政党→)
无党籍→)
日本进步党→)
民主党→)
民主自由党
父母斋藤八郎右卫门(父)
母校东京专门学校行政科(现早稻田大学
耶鲁大学法学院

斋藤隆夫(日语:斎藤 隆夫さいとう たかお,1870年9月13日—1949年10月7日),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政治家帝国议会众议员,也是立宪民政党成员。1870年9月13日,斋藤出生于但马国出石郡(今兵库县丰冈市)。1890年代,他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并且是当时极少数通过律师考试的人之一[1],其后他曾赴美在耶鲁大学短暂留学后因感染肺结核而不得不回国。斋藤自身体健康不佳后逐渐从学术研究转向了政治,他参加了1912年众议院选举并成功当选国会议员后一直连任到1940年因发表“反军演说”被众议院除名为止。

斋藤在党内是公认的“廉洁”之士,他在第二次护宪运动期间主张全面落实男性的普选权并且坚决维护宪政民主体制[2]。随着1930年代军部右翼势力日益猖獗,斋藤虽然属于保守派人士,在原则上不反对明治宪法,但他明确反对以国家的名义干预经济事务;同时他也以激烈抨击军部军国主义政策及其虚伪口号的“良心”政治家而闻名[3],1936年斋藤在议会发表“肃军演说”批判了自二二六事件以来越发严重的军人干政倾向,因此他深受反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倾向人士的拥护。

外部视频链接
video icon 战后斋藤の选举演说(7:00から)[4]

1940年2月2日,他发表著名的“反军演说[5][6],对日本在中国发动“圣战”的正当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质疑,他强调政治的实用主义远比不切实际的冒进主义更重要,斋藤的演讲中攻击的主要目标即是以枢密院议长近卫文麿为首的主战派议员。因为此事导致众议院在1940年3月7日以压倒性多数票支持将他从议会除名[7],值得注意的是支持除名的赞成票中有不少人都是当时的改革派和进步人士,譬如后来成为日本社会党领袖的浅沼稻次郎。斋藤在两年后的1942年议会选举中以非翼赞派候选人重新当选议员,这也反映出他依旧在选民中广受欢迎。

1946年参与副署日本国宪法的斋藤隆夫

1945年日本投降后,斋藤先后在第一次吉田内阁片山内阁中担任国务大臣[8],继续致力于推进日本的民主化事业。他于1949年10月7日在东京病逝,享年79岁。

参考文献

  1. vgl. Bildungswesen der Zeit: Hermann Bohner: Japan (Bildungswesen). in: Ev. pädagogisches Lexikon, Velhagen & Clasing, 1929, Sp. 1096ff
  2. Kenneth Colegrove: Labor Parties in Japa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29), S. 329–63
  3. Fischer Weltgeschichte: Das japanische Kaiserreich. Frankfurt 1968, S. 332
  4. 株式会社日本映画社・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NHK战争证言アーカイブス、1946、“近づく总选举 どの政党を支持すべきか?”‘日本ニュース 战后编’第11号、1946年3月28日(2013年11月30日取得)。
  5. jap. Volltext in: Kusayanagi Daizō (1981), S. 288–309
  6. Archivalien
  7. Scan: gelöschter Text
  8. The 45th Prime Minister, The First Yoshida Cabinet. Nationale Parlamentsbibliothek. [27. September 2008] (Englisch). 

来源

  • Fouraker, Laurence. Saitō Takao and Parliamentary Politics in 1930s Japan (PDF). Sino-Japanese Studies. 2000-04, 12 (2): 3–28 [2011-09-05]. 
  • Earl Kinmonth: The Mouse that Roared: Saito Takao, Conservative Critic of Japan’s “Holy War” in China.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Vol. 25,2 (1999)
  • Saitō Takao: Kaiko nanajū nen. Tokyo 1948, Neudruck: 1987 (Autobiographie)
  • Daizō Kusayanagi: Saitō Takao. Tokyo 1981 (Biographie)
  • Auf japanisch erschienen außerdem Teile seiner Tagebücher (Saitō Takao nikki), die nicht in den Bombenangriffen 1945 verbrannten, gesammelte Reden und Essays (1961), sowie ein Gedenkband (Izushi, 1955). Weiterhin verfasste er einige staatswissenschaftliche Werke.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