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50年
编号7-1670-5-063
登录2013年

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连接鸭绿江两岸,于1942年由伪满洲国朝鲜总督府组织两国边民修建。1950年代成为朝鲜战争的重要通道。2013年以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之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址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北道朔州郡隔江相望。

简史

清城桥于1942年由伪满洲国朝鲜总督府组织两国边民修建,是鸭绿江上连接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最早的一座公路桥。1945年中华民国抗日战争结束后,成为边境贸易要点。[1]

19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该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的重要桥梁,包括志愿军第39军117师、第40军118师、第3兵团、第20兵团和第23兵团在内,多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经由此桥开赴战争前线[1]彭德怀毛岸英等人也是通过此桥进入朝鲜境内[2]。1950年11月8日,在美军空中打击下,下河口公路桥受损,经抢修恢复通车。1951年11月中旬,美军出动大量B-29轰炸机,再次对下河口公路桥展开空袭,当地防空部队进行了还击,但桥梁中部约200米长的桥身仍被炸断,桥面沉入水中,无法修复。残余部分存留至今,成为鸭绿江丹东段两座被美军炸毁的断桥之一(另一座为丹东市区的鸭绿江断桥[1]

桥梁落成时,桥长709.12米、宽6米、高25米,共23孔,载重60吨,采用钢筋水泥结构[3];现中方一侧仍存9孔、朝方存5孔,另有三座桥墩立于江中[1]

1994年8月9日,该桥成为宽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20日成为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5日被列入丹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013年5月,下河口断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4]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1.4 下河口公路段桥遗址. 抗美援朝纪念馆. [2021-10-21]. 
  2. 齐凤艳. 河口断桥英魂永驻. 曲靖新闻网. 曲靖日报. [2021-11-01]. 
  3. 丹东发布. 【纪念】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丨山河已无恙,历史不能忘. 澎湃新闻. 2020-09-12 [2021-10-21]. 
  4.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DF). 国家文物局. 2013-05-03 [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