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仪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太仪,是中国唐朝公主之母的称号、宋朝后宫嫔御位号之一。

唐朝

太仪一号始于唐朝,是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秋七月丙寅[1],大臣张荐所制定[2],对于公主之母的封号,相对于亲王之母的太妃。而有关于请定公主之母之称的[http://zh.

宋朝

宋朝时,太仪改为皇帝后宫嫔御的位号,为之一[3]

注释

  1. 旧唐书/卷13》:“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秋七月丙寅......癸酉,复呼亲王母曰太妃,公主母曰太仪。”
  2. 新唐书/卷161 张荐传》:“......定太仪位号、大臣祔庙鼓吹法......”
  3. 宋史 卷一百六十三‧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内命妇之品五:曰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曰大(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