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

坐标34°41′14.56″N 135°31′33.04″E / 34.6873778°N 135.5258444°E / 34.6873778; 135.5258444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大阪城
大坂城
日语汉字大坂城 (1870年前)
大阪城 (1870年至今)
平假名おおさかじょう
罗马字
通称金城、锦城
城郭构造轮郭式平城
天守构造复合式望楼型四重六阶(丰臣时期)
独立式层塔型五层六阶(德川时期)
独立式望楼型五重八阶(1931年SRC造)
建造者丰臣秀吉
建造年份1583年(天正十一年)
主要维修者丰臣秀吉丰臣秀赖德川秀忠
主要城主丰臣氏奥平氏德川氏
废城年份1868年
现存遗迹・门、石垣、堀
文化财指定国家重要文化财(橹、门等等)
登录有形文化财(重建的天守)
特别史迹
重建部分天守
经纬度34°41′14.56″N 135°31′33.04″E / 34.6873778°N 135.5258444°E / 34.6873778; 135.5258444

大阪城,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古属摄津国东成郡)的大阪城公园内,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姬路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名城,别名“金城”或“锦城”。

天下统一桃山时代丰臣秀吉的居城、丰臣政权的中心。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坂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此后大坂城成为江户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据点。

城郭城下町等周长约7.8公里,与江户城初期(内郭)相当(江户后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长约15.8km)。在丰臣时代,大坂城曾经是全日本规模最大的城郭。

概要

大阪城天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大阪城、大坂城
假名おおさかじょう、おおざかじょう(古時)
平文式罗马字Ōsaka-jō,Ōzaka-jō

大阪城矗立于上町台地北端,北临淀川,居交通要津,最早为羽柴秀吉在大抵统一日本后所建,规模宏伟、金碧辉煌。曾多次毁于天灾兵祸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为昭和年间以钢骨钢筋混凝土复筑,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为登录有形文化财

大阪城天守阁

“大阪”在明治维新前写作“大”,维新后忌于“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叛乱”之讳,因此于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为“大”,“大城”也因而更名为“大城”。一般讲述更名前的历史时仍会以旧写“大城”称之,以示时代区别。

历史

丰臣时代

大坂夏之阵图屏风所绘的丰臣大坂城天守

1583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病逝前,仍持续不断地建设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护城河)和运河等防御设施。大坂城天守外观四层或五层,瓦上覆以金箔,极其奢华,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园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米高,德川时代之新天守则约为58米。秀吉于大坂城内设有一间活动式的“黄金茶室”,茶室的墙壁、天花板、地板甚至连门的骨架皆由黄金打造。秀吉位于奥御殿小书院的寝殿同样奢华至极,棉被的材料为鲜红色高级布料,床头以黄金雕刻作装饰。

丰臣秀吉后来赴任职关白,次第建造了京都聚乐第伏见城,作为居住和处理政务的中心,较少住在大坂城的奥御殿。1598年秀吉病逝后,丰臣政权第三代天下人丰臣秀赖又从伏见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奥御殿。此外,实际负责政务的丰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于办公。

江户时代

大阪城的大手门与千贯橹

1603年(庆长八年)江户幕府成立后,丰臣秀赖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摄津国。1614年(庆长十九年)德川家丰臣家矛盾激烈化,德川家康率大军包围大坂城,史称大坂冬之阵。战役中双方讲和,德川家提出条件要求拆毁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围的水堀,使大坂城成为一座仅有内堀和本丸的裸城。丰臣家虽然一时接受了这个屈辱的条件,但后来毁约重新开挖水堀,让德川家康得到借口于次年发动大坂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为灰烬。

江户幕府控有大坂城后,家康一度把该城封给外孙松平忠明,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归幕府直辖。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建大坂城,并在1629年(宽永六年)完成。

德川家将丰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家大坂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设置在不同的地点,位置更高,并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德川家用全新且更为雄壮的城郭,将丰臣家留给世人的记忆彻底埋葬,并夸耀幕府统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于丰臣家。

作为德川幕府的直辖城,历代将军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并且从重要的谱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选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1665年(宽文五年)大坂城天守被闪电击中烧毁,并未重建,自此成为没有天守的城池。

江户末期,1866年第二次长州征伐,将军德川家茂进驻大坂城,却于不久后病殁于大坂城。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前将军德川庆喜改以大坂城为居城。但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仓皇逃回江户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几近全毁。

近代

正在建造中的大阪城复兴天守

明治时代,将大坂城划为陆军基地,并在东侧广大的空地上兴建大阪炮兵工厂。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美军空袭的目标。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市长关一提议重建大阪城,并在半年内募得市民捐款150万元。

1930年(昭和五年),天守动工,以钢筋水泥复筑,隔年完成。这座复兴的天守并未忠实复制丰臣或德川时代,基本上以德川时代的白漆风格为主,但最上面一层重现丰臣时代的黑漆描金风格。

大阪城内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阪城四周受到美军猛烈空袭,虽然复兴天守此次侥幸无事,但先前逃过战祸的周边建筑却劫数难逃。日本败战后大阪城被美军接收,1948年时美军不慎引发大火,又失去了纪州御殿。1950年代开始正式的复修及学术调查。1959年发现了丰臣时代的遗迹。大阪城现今为大阪城公园。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为登录有形文化财。

参考文献

  • 冈本良一‘大坂城’岩波书店、1970年
  • ‘大坂城’学习研究社、1994年
  • ‘复元大系日本の城5近畿’ぎょうせい、1992年
  • 中村博司‘天下统一の城 大坂城’新泉社、2008年
  • ‘芦屋市文化财调查报告第60集 德川大坂城东六甲采石场Ⅳ 岩ヶ平石切丁场迹’芦屋市教育委员会、2005年
  • 朱和之,2007,〈日本的古城〉,《印刻文学生活志》49期。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