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地方志,即方志(英语:Local Chronicles[1],古称地志地记图经等,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个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2]地方志是一种记载地方所有事物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地方史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地区性、综合性、资料性、连续性四个特点。[3]据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中国现存古代方志8000多种,10万余卷,约占中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4]

地方志不仅仅是针对中央,也不只是行政区划界定的区域,而是广义上的某个区域:它既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如域、域、域、域、域等;也可以是一个地理概念,如江河的流域山脉所在的区域、域等;还可以是域、国外的某个区域,如某个国家、某个国家的某个区域、跨几个国家的某个区域等。[5]

李约瑟曾说:“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6]而根据最新研究,全世界部分地区亦有类似方志的文献[7],但大部分属地方或部分民众自编,没有向政府提供信息的作用,其史料价值以待挖掘。

发展历史

编写

最早《周礼》有“掌道方志以诏观事”的记载。秦朝以后,方志渐多,《后汉书·西域传》“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左思《三都赋序》说:“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南北朝以后方志进入发展时期,有《豫章古今记》、《荆州记》、《华阳国记》,皆初具方志规模。[5]

时期方志有进一步发展,体例亦日臻完善;著名的总志有隋虞世基《隋区宇图志》、唐李泰括地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记胜》等,著名的地方性方志有宋高似孙剡录》、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程大昌《雍录》、潜说友《咸淳临安志》。[5]

明清时期,知府、知县在正式上任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一,便是找到当地的赋税徭役册和地方志察看,通过县志可了解当地的疆域舆地、人口户丁数、不动产登记、赋税徭役、风俗习惯等。地方志的修志工作为地方长官(知府、知县等)负责牵头,财政绝大部分是靠地方募捐,招聘当地的知名文人进行修志。[8]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大抵取材于方志。

民国时期虽逢政局动荡,内忧与外患频仍,但修志传统并未中断,志书体例和内容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这一时期的中国修志达1581种,平均每年41种,数量亦十分可观。1944年5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发布《地方志书纂修办法》九条,规定省志三十年一修,市、县志十五年一修,要求各地的志书事宜,一律由各省、市、县政府督促各地的文献委员会负责办理。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0月又重新公布了该办法,但因解放战争时期的混乱情况,成为一纸空文。[9]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业务才逐渐开始恢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20多个省市的530多个县开展了修志工作,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第一轮新编地方志工作全面展开;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第二轮修志工作陆续启动并于2022年前后全面完成。[4]

国外留存

日本自德川幕府时代开始收集中国地方志,截至1969年前后,有十四所图书馆收藏中国地方志2866种;中国国内已佚或残缺的地方志,在日本存有原刻本224种。[10]美国部分学术机构亦收藏了大量中国古籍,其中就包括山东、河南等地的地方志。[11]

分类

按空间分类

地方志可以分为行政区域志和非行政区域志2大类。记述空间是行政区域的有:国志、省志、自治区志、直辖市志、市志、县志、乡志、镇志、村志等。记述空间不是行政区域或跨行政区域的有: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岛志、寺(庙)志、南极志、远东志、西欧志、北美志等[5]

按内容分类

地方志可分为综合性志书和单一性志书两类。综合性志书记述的内容是所志时空的方方面面,从自然社会、从经济政治、从美德到陋习,无所不包。一统志、省志、县志等即属此类。单一性志书记述的空间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几个行政区域和非行政区域,还可以是国外的某个国家或跨国家的某个区域。这类志书的名称庞杂,如:山东文化志、中国戏曲志、欧洲风俗志、南极矿业志、日本服装志、西非报业志、平邑县水利志、临沂市农业志、亚洲铁路志、东欧工业志、北戴河水产志、世界人口志、西欧教育志、各国领海志、北美物产志、南极探险志、世界航天志、北极动物志、太平洋生物资源志、中国淡水渔业志、杂志、怪异志,等等。[5]

按时间分类

地方志可分为通志和断代志2类。通志记述的时间上限是被志事物的发端,下限是志书断线(截止时间)。如《费县志》(时限是开天辟地到1985年)。断代志记述的时限是某个时期或者说某个历史阶段,如《费县志(1986-2005)》。[5]

著名方志

地方志专家

历史上,部分人对地方志编修做出了很大帮助,例如:

  • 何乔远(1558-1631),何乔远一家为方志家族。父何炯编纂《清源文献》、兄何乔迁编纂《潭阳文献》、何乔远本人编纂《闽书》、《泉州府志》、《安溪县志》[13]
  • 唐梦赉(1627-1698),顺治六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归里。唐梦赉参加了《淄川县志》、《济南府志》的纂修工作,还将自家房舍“志壑堂”辟为志馆[14]
  • 陈作霖(1837-1920),生于书香门第,乡试中举后,礼部会试三次未中,就转而立志撰述,完成《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琐志五种》等有关南京方志文献[15]
  • 王葆心(1867—1944),任学部主事时编撰《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纪事》,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罗田县志馆馆长。除修史外,还完成《方志学发微》这部方志学著作[16]

引证及使用

地方志作为地方的历史记载,对部分事物的记载可使后人引证部分历史情况,比如:

  • 作家陈忠实创作《白鹿原》时,对地方史志资料多加参考,从几个县的志、史中摘抄了30多万字的资料[17]
  • 成都和重庆的两家“同德福”同名桃片食品公司者打起商标侵权官司,法官根据《合川县志》等历史文献判定重庆合川的“同德福”源自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的同德福斋铺,登记“同德福”有合理性。[18]
  • 广西巴马以长寿村闻名,当地一些企业和单位宣传活了超过142岁的清朝人蓝祥为巴马人,但广西宜州官方以两地的地方志纪录为证,驳斥了“蓝祥为巴马人”的说法[19][20]
  • 江苏宿迁为重现“白鹿渔歌”古景,在耿车镇开挖白鹿湖人工湖。但很多市民认为白鹿湖应在来龙镇,历史学者根据《宿迁县志》、《淮安府志》等资料证明,古代的白鹿湖确在现耿车镇境内[21]
  • 光绪版《南岳志》记载,祝融峰舍身崖上有“寿比南山”四字题刻,南岳相关部门因此几度探寻,终在2009年发现“南山”摩崖石刻[22]

当代中国的方志管理体系

管理机构

194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就明确规定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把搜集和研究地方志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和地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来。新中国建立后,于1959年成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度停止工作,1983年1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活动,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3]

2023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代中共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管理。[24]省级机构和市级机构全称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5][26],简称“地方志办公室”[27]

在港澳台地区,香港目前有“香港地方志中心”,正在编纂《香港志》,计划于2027年完成第一轮修志工作[28];澳门的相关工作由“澳门基金会”推动开展;台湾的地方志编纂,原依台湾当局的“地方志书纂修办法”由台湾当局及各县市文献会负责[29],在2001年该办法废止后,改由各县市的文化局负责。

现代中国也有私人编志的情况,例如:

  • 湖南省永州江永县清溪村的退休教师田万载热心于当地的瑶族文化与清溪村历史,自己编写了《清溪村志》。[30]
  • 石家庄市赵县停住头村的村委会退休干部刘凤岐,在村里和周边做大量的走访调查,记录了住头村在抗日战争等时期的近百年历史,自费出版了村史《岁月的史诗》。[31]

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即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中国的地方志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32]

问题与不足

目前,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还有社会认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队伍堪忧、管理主体弱化、对外传播不足、地域发展失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日后对相关领域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提升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等进行改善。[4]

其他地区发展

除中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亦有类似的书籍,受汉字文化圈影响的东亚各国亦有官修方志的历史;但目前仅有中国对地方志有系统性的管理,其他地区的“志书”目前多为民间或地方政府自编;目的也多为便于他人了解地方情况,其史料价值、研究价值等有待挖掘。

越南

十二世纪,越南李朝英宗已经开始命群臣编撰“国家领土地图”。经李朝陈朝黎朝阮朝等各朝几百年努力,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越南当时的各个省市几乎都编撰汉字汉喃字编写的方志。在法国殖民时期,当地方志曾以法语编修。1975年后,从省市至社村所有方志都用越南语编修。1986年越南共产党全面改革开放后,越南编撰省志工作得到推动并获得较好的成果。据统计,至2011年,越南有65个省的40多个省市开展了编修方志的工作。[33]目前,越南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规章对其进行管理。

朝鲜半岛

中国明清两代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十分频繁,部分中国方志亦通过双方文化交流流入朝鲜半岛。受到中国方志编纂之风的影响,朝鲜王朝时期编纂了多部方志,以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大东方志》 《择里志》等最为著名。日本占领朝鲜后,通过收集、编纂方志对朝鲜情况进行了解,维持其有效统治,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日本统治当局刊印的相关方志书籍有380余种。[34]现今,朝鲜半岛双方均没有系统性的新编地方志。

日本

奈良时代,根据朝廷命令,日本各诸侯国均编纂了被称为《风土记》的地方志书;江户时代,幕府及各藩均开展了编纂地志的活动,形式仿照奈良时代的风土记,内容为当地状况、地名、物产、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寺院神社、习俗等项目,以呈文的形式编集而成。[35]江户时代直到明治初期,日本的地志基本是仿效中国方志而编的;明治末后有差异,然也有借鉴。中国方志的传入还推动了日本方志学研究的初兴、方志资料的整理与利用。[36]

此后,日本各市区町村开始独自出版地方史籍,或为市区町村内部有关人员参加,或请外部学者、研究机构编写,记述方法与内容简明易懂,成为一般市区町村居民了解乡土人情的启蒙书,失去了为国家收集、提供信息的功能。[35]

英国

近代早期,英国人的民族认同开始由领主权意义上的认同,向民族国家的认同演变,英国因此逐渐有了固定的地理界限与空间结构,有了“志书”的发展条件。从16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知识界开始出现汇编本地区自然、地理、地形、历史、风土人情、名人与名胜等内容的书籍。此后英国出现了“郡志”、“堂区志”、“城市志”等,但多为当地有志于此的人士自发编写,且编写内容也多以自然地理为主。[7]

参见

参考资料

  1.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 【志趣随笔】"地方志"英文该如何翻译?. 上海地方志. 2017-02-15 [2024-03-10] –通过sohu. 
  2. 高京斋. 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2-04-22 [2024-03-10]. 
  3. 周迅,〈中国的地方志〉,页2
  4. 4.0 4.1 4.2 刘玉宏. 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2022-11-10 [2024-04-15].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220406 –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5. 5.0 5.1 5.2 5.3 5.4 5.5 王照伦:理论方志学浅说.海南史志,1995,[3],8-16
  6. 户华为. 修志问道 以启将来. 光明网. 2016-08-29 [2024-03-10]. 
  7. 7.0 7.1 陈日华. 英国方志既是史料也是理论. 贵州社会科学. [2024-03-10] –通过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 
  8. 解放, 周末. 在方志中阅读中国. 解放日报. 2015年12月13日. 
  9. 第二节 方志的发展. 中国方志网. 2021-04-08 [2024-03-10]. 
  10. 根据日本国会图书馆参考书志部于1969月印行的〈日本主要图书馆、研究所藏中国地方志总合目录〉数据
  11. 互通有无,让“地方志”走出去——北京地方志办公室境外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 中国政府网. 2015-09-14 [2024-03-10]. 
  12. 历史上著名的志书有哪些?. 威海市情网. 2016年2月16日. 
  13. 刘, 松岭. 方志学家——何乔远. 炎黄纵横. 2014年6月19日. [永久失效链接]
  14. 韩, 其芳. 方志专家唐梦赉. 淄博市情网. 2015年12月23日. 
  15. 王, 凡. 南京"可园"重现朝天宫 原主陈作霖为著名史志学家. 现代快报. 2014年10月27日. 
  16. 怀, 俊. 方志专家王葆心. 武汉大学新闻网. 2013年12月26日. 
  17. 地方志魅力何在?(组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26日. 
  18. 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有限公司诉重庆市合川区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余晓华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2016-06-05 [2024-04-15] –通过中国法院网. 
  19. 胡, 铁军. 巴马县志无记载 宜州寿星蓝祥是如何成为巴马人的. 广西新闻网. 2013年8月27日. 
  20. 胡, 铁军. 广西巴马142岁寿星曾获嘉庆皇帝赐诗. 南国早报. 2013年8月27日. 
  21. 徐, 其崇. 白鹿湖的前世 专家学者告诉你. 宿迁网. 2017年2月20日. 
  22. 李, 孟翔. 南岳祝融峰惊现“南山”摩崖石刻 (组图). 红网. 2009年9月8日. 
  23. 邱新立.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沿革(1958年~2002年)——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恢复22周年. 中国方志网. 2008-04-08 [2024-04-15]. 
  2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责等事项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23-10-13 [2024-03-10]. 
  25. 湖南省地方志, 编纂委员会.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16年公开遴选公务员拟调人选公示. 湖南省地方志网. 2016年11月8日. 
  26.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 [2017年3月4日]. 
  27.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发布《关于通报表彰陈守强同志的决定》. 中国方志网. 2016年10月18日. 
  28. 使命. 香港地方志中心. [2024-04-15] (中文). 
  29.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law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0. 陈, 健林. 江永七旬老人自办“清溪瑶民俗博物馆”. 红网江永县站. 2017年2月24日. 
  31. 王, 伟伟. 【新乡贤】他用20万字村史记录峥嵘岁月. 河北农民报. 2017年2月9日. 
  32. 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67号). 中国政府网. 2006-05-18 [2024-03-10]. 
  33. 阮友心. 越南改革开放后的省市方志编修情况. 首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317-334 –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34. 党斌. 朝鲜王朝时期 《择里志》 述略———兼谈中国方志编纂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PDF). 中国地方志. 2019, (2): 66-71 –通过中国地方志网. 
  35. 35.0 35.1 吉正芬. 近代中国与日本地方志比较研究. 四川省情网. 2011-07-20 [2024-03-10]. 
  36. 巴兆祥. 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24-03-1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