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休闲农业(英语:Agricultural Recreation),泛指农业休闲游憩相结合的事业,也是农业生活化为主轴,兼顾生产事业活动性和生态环境相容性功能的农业经营【参考文献1】。

环视世界各国,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南韩、中国等许多地方,先后都有各式各样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经营实例。若以台湾为例,30多年来,受到政策关注,也广泛引起产官学各界及消费者兴趣,如果依照中华民国制定的《农业发展条例》第3条第5款条文的定义,所谓“休闲农业”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村文化及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概念

类似休闲农业的概念,自古有之,不是现代社会才有,只是其所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反应的农业与当时社会民生互动,特别是主要的消费族群阶层属性变动,凸显的时代诠释意义有所不同而已。

类似休闲农业的消费族群,古代主要是中上阶层的达官贵人和富人,如今,一般社会大众,也已成为休闲农业的消费者,甚且是主要的消费族群【参考文献1】。

范畴

休闲农业范畴广泛,如今,各种形貌样式名目繁多的休闲农业相继出现,不免使人眼花撩乱,观其经营方式,或简约或细致,或单纯质朴或包罗万象,各具情趣,观其经营性质,适切加以综合归类,可分成观光园、休闲园、市民园、市民庄等四大类【参考文献2】:

观光园

指游客偏重以观光消费,实地采买产品,浏览田园风光,停留时间短暂者为主,园中且有若干相关休憩设施和周边设施,有的还提供有餐饮服务或可安排餐饮供应服务的园。

依主题名目分类,可分成观光园、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茶园、观光蜂园、观光鸭园、观光鹅园、观光鱼池、观光养殖场、观光鹿苑、观光花圃、花卉场、香草场等多种。观光果园还可以细分为观光柑园、观光莲雾园等多种,观光花园还可以细分为观光海芋园、观光仙人掌园等多种。以此类推。

休闲园

指游客偏重以休憩游憩,短暂性农业体验,停留时间较长者为主,且园中通常有较多的相关休憩游憩、农业体验设施和周边设施,多半提供有餐饮服务,有的还提供有住宿设施或可安排住宿的园。

依主题名目分类,可分成休闲园、休闲场、休闲林场、休闲渔场、休闲牧场、综合式林渔牧场、森林游乐区、森林休闲场、娱乐渔场、渡假渔村、林体验园区、休闲综合牧场、休闲花园、休闲兰园、休闲庄、花园场、休闲鹿园场、生物休闲场、田野休闲场、教育园、教育场、教育休闲场、休闲教育场、养生教育场、养生舒压园、健康休闲场、有机场、有机休闲场、休闲有机场、有机竹笋园、休闲综合牧场、生态园、生态场、生态休闲场、生态教育场、生态教育休闲场、昆虫生态场、生机休闲场、自然休闲场、自然生态休闲场、养殖休闲场、观光休闲养殖区、观光休闲渔场、市民休闲场、音乐休闲场、温泉休闲场、部落、生活场、酒庄休闲场、科技休闲场、鸭庄、莲园休闲场、丝瓜休闲场、草莓休闲场、药园休闲场、渡假村、椿萱休闲场等繁多名目。

市民园

指提供都市人或非以从事农业经营为基本目的者,长期租用地,租者个人和家人,经常性在园出入,参与耕作、收获,客串夫体验事生产作业过程,享受田园情趣及租户间自发性田园交谊和园中安排的联谊、竞赛等活动乐趣,有时候也邀请亲友参加,收获的产品并不销售牟利,由租户自用或分享其亲友,且园中有若干相关休憩设施和周边设施的园。

按,市民园构想最早起源于英国与德国,并很早订有专属法律倡导规范,随后若干欧陆国家与美国及日本跟进。观察英国与德国原始立法动机,非着眼于帮助民营,相反的,主要在于帮助工业化后涌进都市谋生的基层非民,让他们使用当地政府提供的小块土地自产菜蔬,减轻生活负担及增进生活情趣设想,也能促进劳动养生,有益心理疗养功效。但随着时代演进及社会生活需求,如今也兼有休闲农业色彩。探讨比较原始动机,其实与台湾推展市民园构想出发点原意,主要着眼于帮助民营收益的动机,大异其趣【参考文献3】。

依名目对象分类,可分成市民园、自助园、乡土自助园、出租园、分租园、田园俱乐部、假日田圃、亲子园、儿童园、银发族园、情侣园、都市园、社区园、体验园、假日夫、城市夫、体验夫、田园城市等多种。

市民庄

指提供游客住宿和乡村风味餐饮服务,享受乡村自然田园风光之美,融入村生活情调,轻松欢愉有如作客,或恍如置身乡村别墅生活,园中或有若干相关休憩设施和周边设施,也可以提供或安排相关农业体验的园。包括,家将子女出外他乡谋生而空余房间加以临时运用,提供游客短暂时日住进,融入村日常生活情调,或于寒暑假和特约时日,将整个园地与宅总包予游客,充当临时性的别墅庄园,让游客家庭亲友在此渡假、休养、悠游,融入当地村作客生活情调,也属于这类庄性质。

依名目性质分类,可分成市民庄、民宿庄、民宿、渡假庄、休养庄、疗养庄、养生庄、游学庄、总包庄、自然休养村、乡村民宿等多种。

周边活动和消费参与

适切加以综合归类,可分成假日市、农业文化活动参与、村旅游活动等三大类【参考文献1】:

假日市

指于周末假日或特定假日经营的产品市集。分成假日市、假日花市、假日茶市、假日果市、假日菜市、假日鱼市、假日夫市集、民市集等多种。

微风市集创立于2007年,最开始时是由高雄政府推动下举办的民市集。 后来当面对经营困难时,部分夫主动提出组织自治会,着手准备夫们自己去营办市集,并最终于2009年成立高雄县微风市集组织协会。协会设有监事会、理事会等架构,除了每月例会外,还不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与市集相关的大小事项。微风市集是目前南台湾最大型之一的民市集,也是少数由民组织、自给自足的案例。

农业文化活动参与

若依经营样式分类,可分成农业文化活动参与单样式,与其他类别的休闲农业或链接的周边活动和消费参与共同组成的复合式。

若依参与方式分类,则细分为场地导向、活动导向、知性导向三类:

  1. 场地导向式:分成农业(、林、渔、牧)物产式、文化式、文物式、自然式、地方式、综合式的陈列馆、展示馆、文物馆、文化馆、博物馆、生态馆、标本馆、农业公园、村公园、民俗村、生态村、昆虫馆、酒庄等多种。
  2. 活动导向式:分成农业体验营、村生活营、渔村生活营、盐村生活营、山村生活营、水稻文化活动、花季、水圳文化季、菱角节、芋仔节、莲花节、芒果节、莲雾节、葡萄节、凤梨节、枇杷节、金枣节、花果节、采茶节、金针嘉年华、水果嘉年华、花卉嘉年华、海陆嘉年华、水产嘉年华、乌鱼节、飞鱼节、黑鲔节、牵罟、潜水、赏鲸豚、森林浴、赛猪公等农业相关主题和村文化节庆活动等多种。
  3. 知性导向式:分成园艺、茶艺、花艺、简易产加工、村风味餐饮和其他各种各式的市民农业讲座、村探古、村游学等多种。

村旅游活动

可分成村旅游活动单样式,与其他类别的休闲农业或链接的周边活动和消费参与共同组成的复合式。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历程阶段主题

综观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台湾为例说明,至今经历4个关键年代,各有不同的阶段主题,分别是观光农业的滥觞年代、迈入观光农业倡导推展年代、迈入休闲农业倡导推展年代、迈入辅导管理法制化年代【参考文献1】:

观光农业的滥觞年代

就广义的休闲农业而言,远溯滥觞年代,于1960年代中期开放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开其端倪,至于1970年代中期开办的彰化县田尾公路花园,已有观光园形貌,不过,尚未使用观光园名称。

迈入观光农业倡导推展年代

直到1980年,台北市木栅观光茶园的创办,乃是台湾首处开始标举观光园名称出现的园,有其特殊而重大的历史标竿意义,自此而后,台湾迈入推展观光农业时代。紧接着于1981年3月出现的台北市北投观光柑园,则是台湾最早创办的观光果园,因为游客可以亲身进入园,现场浏览即采即食的即时品尝特色,经营方式令人感到新鲜,当时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消费,引起媒体注意广为报导,造成风潮、非常轰动,由于观光果园乃观光园的分类,因之,此处园也就是台湾最早开办的第二处观光园。接着,政府于1982年起,开始推动各县市陆续发展观光农业,并作为重要的农业政策与施政。

迈入休闲农业倡导推展年代

在名辞的使用共识上,早期台湾产官学各界习惯上,向来以观光农业为主流用辞,政策上使用的是发展观光农业、观光园、观光果园等用辞,直到1989年4月,由台湾当局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大力赞助,并由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主办,广邀产官学各界人士参加,举开“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经过热烈研讨后,产官学各界自此建立共识,改以“休闲农业”一辞为主流用辞,取代过去多年使用的“观光农业”一辞,也可以说,台湾从此迈入推展休闲农业时代,具有划时代的历史重大意义,影响非常深远。

迈入辅导管理法制化年代

台湾当局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于1989年1月21日依据《森林法》订定发布《森林游乐区设置管理办法》全文24条,并依职权于1992年12月30日订定发布《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全文19条,复依据《渔业法》于1993年5月26日订定发布《娱乐渔业管理办法》全文29条。由于《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系于1993年1月1日起生效,因之,就休闲农业的辅导管理而言,自1993年起全面迈上法制化时代。不过,因该项行政命令有窒碍难行之处,且未有法律明文授权,虽经多次修正,成效极其有限,直到2000年1月修正颁布《农业发展条例》全文,明文定义休闲农业和订定休闲农业相关条文,并依据该项法律授权于2000年7月31日修正发布《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全文27条,以及接续发布若干行政命令,才逐步完成休闲农业辅导管理法制架构。其后,法令历经多次修订,《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最近一次于2018年5月18日全文修正发布。

休闲农业创意发起模式

若以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例说明,政府政策扮演重要角色,虽然未必均由政府创意主导发动,但随后是否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肯定与支持,却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各种各式休闲农业的发展事例,除由户自发创意而自行率先办理之外,创意发起的主要模式分类如下:

  1. 政府自行发起模式: 例如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创办模式,由台湾省政府林厅林务局于1965年开始办理,吸引社会大众注目,踊跃前往游乐。
  2. 政府发起民间配合模式: 例如彰化县田尾公路花园创办模式,由台湾省政府倡导筹画推展,获田尾乡公所和地方民响应配合,于1976年开办。 台南市后壁区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由台湾政府与民间投入经费建造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兰花生物科技园区,于2009年开办。
  3. 民间自行发起模式: 例如苗栗县大湖草莓观光区成形模式,于1978年苗栗县大湖乡草莓成熟季节,有游览车路过,临时让游客下车,向民就地采买,既尝新鲜又价钱便宜,乃皆大欢喜,引起旅游业者开发商机,吸引新闻媒体重视报导。其后,获得各级政府和重视,介入辅导并转而主导。
  4. 会与政府合作发起模式: 例如台北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于1979年由台北市会发动,获得台北市当时主管农业的台北市政府建设局(如今更名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大力支持,形成共识合作倡导,于1980年,推动各区会建立共识,组织地方民,开始办理木栅观光茶园和其他各种各式观光园,当时并受到台湾大学学院(如今更名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学院)支持。其后,也受到中央政府和各直辖市及县市政府重视。
  5. 会自行发起模式: 例如台北市会办理的市民农业讲座,自行创意于1991年9月开始办理,吸引台北市和外县市民众踊跃报名缴费参加,经常受到新闻媒体重视报导,并获得各级政府肯定。

参考文献

  1. 黄光政,2001年12月,“台湾休闲农业分类与经营发展规划”,第175-189页,第46辑,农业推广文汇,台湾农业推广学会编印出版。
  2. 黄光政,2009年8月,“农业工程规划要素与管理推广概要”,第五章规划与休闲农业,第42-52页,财团法人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出版,台湾桃园县中坜市。
  3. 黄光政,2013年6月,“台湾农业管理与工程规划要素”,第11章休闲农业经营规划,第164页,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黄光政,台湾台北市。

另参见

  1. Allotment garden(https://www.allotment-garden.org/)
  2. www.kleingartenweb.de(http://www.kleingartenweb.de/)
  3. Fumio Egaitsu(芢开津典生)、Syuichi Tsubata(津端修一),1987,“市民园 - クライソカルテソの提唱”,社团法人家の光协会发行,日本东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