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鸟类为载体的网际协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根据RFC 1149,鸽子也可以传送报文

以鸟类为载体的网际协议(英语:IP over Avian Carriers,缩写IPoAC)是一个理论上使用信鸽鸟类传输网际协议(IP)数据的通讯提案,也称信鸽IP网络鸽联网[1]

IPoAC最初由互联网国际标准机构RFC 1149中提出(1990年4月1日,愚人节RFC),作者为D. Waitzman。尽管互联网国际标准机构经常在4月1日发布一些恶搞之作,他们还是让这个提案看上去像是一个真的、非虚构的提案。其后,互联网国际标准机构于1999年愚人节发表了RFC 2549,为IPoAC“加上”QoS功能,作者同样是D. Waitzman。

在2011年愚人节,互联网国际标准机构再发表了《RFC 1149在IPv6的应用》(RFC6214)。

IPoAC曾经被成功实验,但是9个报文中只有4个报文成功传送(9只鸽子只有4只飞抵目的地),丢包(未飞抵目的地)率55%(由用户失误造成),响应时间(飞行花费时间)从54分钟到1.77小时不等[2]。因此,该技术的延迟问题严重。但是,该技术可以由数据包本身增大而得到大幅改进,如使用信鸽携带大容量存储卡

风险

2005年12月,高德纳咨询公司在一篇关于禽流感的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大型传染病不会直接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因为忽视了RFC 1149和RFC 2549而受到了幽默的批评。[3]

死亡的鸽子
一种典型的丢包情形

以下是对该协议的已知威胁:

  • 载体遭受猛禽的攻击。 RFC2549:“已知发生过报文被无意地封入鹰的体内的事情,并导致解包过程的混乱以及数据包的损坏。”
  • 载体被吹离航线。RFC1149:“虽然广播没有被指定,但是风暴却可以导致数据丢失。”
  • 缺乏可用的本地载体。RFC6214:“在某些地方,比如新西兰,绝大多数的载体只能进行短途跳跃,并且只会在背景光子辐射非常低的时候进行。”这描述的是鹬鸵无法飞行以及只在夜间活动的习性。
  • 可利用物种的消失,例如旅鸽的灭绝。
  • 影响载体的疾病。RFC6214:“已知有被H5N1病毒感染的风险。”
  • 多播通讯的网络拓扑受制于载体的归巢能力。RFC6214:“……(载体)似乎并没有多宿主(Multihoming)的天赋,并且在尝试多宿主时常常陷入路由循环。”

其他信鸽数据传输方法

户外摄影师经常使用信鸽作为传输数码照片的工具。信鸽可以用一小时跨越约30英里距离传输数十GiB的数据(携带存储设备),速度比一般的ADSL快很多。即使将存储卡丢失因素也考虑进去,依然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数据传输方法。[4]

这种简单的大容量传输并不使用IP协议

参考文献

  1. 以鸽子为载体的“鸽联网”仍是数据传输的最快方式. 科技行者. 2019年4月10日 [2019-11-15]. 
  2. RFC-1149. BLUG. [2010-10-18]. 
  3. RFC1149 and RFC2549 的病毒风险. [2018-10-21] (英语). 
  4. "Israeli pigeons faster than ADSL". [2010-10-18].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