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页面被资深编者保护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英语:Three Joint Communiqués)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美国政府共同对外发表的三个外交声明的合称,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是中美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部分在今天的重要性则更为显现。

上海公报

1972年2月28日,位于上海的尼克松

上海公报》是两国之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签署于1972年2月28日,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在上海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这个联合公报的特别之处在于,双方首先并没有回避各自的歧见,文件中阐明了两方不同的观点,然后表示双方愿意尊重对方的立场。随后再阐述双方达成的共识。

《上海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 两国对越南问题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政治局势的不同看法;
  • 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
  • 国际争端应在尊重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基础上解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亚洲建立霸权或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利益范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活动;
  • 美方认知到海峡两岸所有的中国人都坚持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此处,美国仍将台湾当局视为中国,尚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not to challenge),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并随着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将逐步减少驻台美军设施和武装力量;
  • 扩大两国民间交流与往来,为双边贸易提供便利;
  • 保持接触管道。

《上海公报》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成果,代表中美关系相对缓和。对美国而言,公报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拉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家,利用中苏分裂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中国,虽然两国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因应地理原因,苏联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最大威胁,因此与美国改善关系对中国也有利。而今天,《上海公报》最大的意义则在于美国对一个中国的立场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异议(not to challenge)。

《上海公报》的签署也导致美国开始逐渐从中国台湾撤军。

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公报》全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建立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在该公报中首次承认(英文版写为“acknowledge”,中文版译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对于中国的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2]。此外,两国重申了反对任何国家在亚洲建立霸权的共识,暗示两国对苏联的共同立场。

“八·一七”公报

“八·一七”公报》全称《中美就解决美国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公告》,是于1982年8月17日签署的,也是三个联合公报中争议最大的。该公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彻底停止美国对台武器出售的问题而签订的,该问题在《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都未有效解决,双方只是阐明了各自的立场,未达成共识。但是在公报中,除了美方首次强调将逐步减少对台武器销售之外,中国则重申“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美国也对此表示“赞赏”。中国一直认为美国没有切实履行该公报中有关美国“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的承诺。

美国在该公报中就对台售武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承诺,最重要的三条包括:

  1. 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
  2. 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
  3. 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得到解决。

在发布“八·一七”公报的同时,8月18日,美国向台湾当局单方面提出所谓“六项保证”,并继续加大对台军售力度,导致该公报事实上成为一纸空文。中国外交部此后数十年内反复要求美方严格遵守包括“八一七” 公报在内的三个中美联合公报[3]

参考文献

  1. 外交部翻译室专家施燕华大使:浅谈中美建交公报的翻译 ,滚动新闻,新浪网,2003-11-09,"所以中美建交文件实际上是由三个文件所组成:《公报》和两国政府的声明…也更符合我们的立场,所以章部长最后亲自敲定译为“承认”"。
  2. 吴建民传 ,王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但在建交公报中用"承认"更符合中国的立场,于是章文晋最后亲自敲定译为"承认""。
  3. 宋云霄. 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39周年 外交部再次正告:美应严格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23-11-04].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