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调查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舆论调查又称民意测验民意调查民调(英语:Public Opinion Poll、Opinion Poll、Poll),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与政策的意见和态度,由专业民调公司、媒体或是政府单位进行的调查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网络电话、或书面等媒介对大量样本问卷调查抽样,来尝试在统计学上较为客观、定量地推论社会舆论民意动向。

历史

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哈里斯堡宾州人报(英语:The Harrisburg Pennsylvanian)询问路过的行人要投票给亚当斯或杰克逊,成为民意调查滥觞。

意义

民意调查的意义是为了了解大多数民众的看法、意见、利益与需求,以科学、系统与公正的资料搜集可以代表全部群众(母体)的部分群众(抽样),设计问卷题目后以人工或电脑询问部分民众对特定议题的看法与评价,用抽样出来部分民众的意见与看法来推论目前全部民众意见与看法,衡量社会与政治的状态,并且公布其民意调查媒介抽样方法、信心水准样本数以及样本数与母体数量差距的误差等数据以代表民意。

可信度

通常越接近选举投票的日期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会越接近投票的实际票数分布,在美国1952年到2012年的全国总统大选中,选前各家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平均跟实际投票结果误差在1.5%以内,其中包括采样误差与投票前最后一次民意调查到投票日之间的民意改变动向,代表民意调查数据在美国全国的规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英国脱欧公投两大事件皆显示,专业民意调查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民意。

随着时代演进人们生活型态转变,住宅电话的抽样底册涵盖率缩小且拒访率上升,较难接触到年轻族群意见,使用室内电话、移动电话与网络的多元调查方法才能涵盖更多民众,提高民意调查的准确率。

误差

民意调查的误差来源有正确性与民众信任程度、民意调查过程技术面(英语:Interviewing Effect)跟机构效应(英语:House Effect)三种。

正确性与民众信任程度的误差,是因为除了选举投票以外的民意调查,比如政府施政或是政策满意度等都是不可验证的,因此会有一定比例的民众不信任民意调查结果;民意调查机构之间也可能出现从众效应造成大幅度的误差,2015年英国大选所有民意调查机构同时相信工党自由民主党的胜选几率较高,因此发布的调查结果相当一致,结果却是保守党胜选,降低民众对民意调查的信任程度。

过程技术面的误差则是关于抽样不符合统计科学随机性、问卷题目设计有预设立场、采访员的诱导与误导、访问过程的记录与监督不够确实造成舞弊或是数据搜集后的分析方法不够专业都会造成误差。

机构效应则是指政党利用民意调查作为政治攻防工具,设计有预设立场、正面政治宣传或是负面攻击政敌资讯的问卷题目,选择对预设立场有利的抽样母体,只是想用民意调查数据为政党利益背书,因为某些民意调查机构操弄民意造成拒访率较高,损害民意调查公信力。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袁方等,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网络文献
  1. Robert S Erikson,Kent L. Tedin. American Public Opinion: Its Origins, Content and Impact. Routledge, 2015. 2015-10-23. ISBN 978131735038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