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凤头燕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华凤头燕鸥
蹲坐在一群大凤头燕鸥之间孵卵的中华凤头燕鸥
保护状况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鸥科 Laridae
属: 凤头燕鸥属 Thalasseus
种: 中华凤头燕鸥 T. bernsteini
学名二名法
Thalasseus bernsteini
(Schlegel, 1863)[2]
异名

中华凤头燕鸥(台湾作黑嘴端凤头燕鸥学名Thalasseus bernsteini) ,也称作黑嘴凤头燕鸥,是燕鸥科的一种海鸟,种名来自德国动物学家 Heinrich Agathon Bernstein;模式标本编号 RMNH 87602

特征

体长约 38 公分,羽色为浅灰色,具醒目的黑色凤头,繁殖期头顶亦为黑色。喙部黄色而先端三分之一为黑色,最尖端部分为白色,因此也有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名称。尾羽开叉而似燕尾。中华凤头燕鸥与大凤头燕鸥白嘴端凤头燕鸥T. sandvicensis) 和 小凤头燕鸥T. bengalensis)有密切关系。大凤头燕鸥则比之更大,背与翅膀颜色较深,喙全部黄色。与白嘴端凤头燕鸥的差别只是喙部的颜色与之相反 (前端黑色,余为黄色)小凤头燕鸥的体型介于比中华凤头燕鸥略大,体羽颜色更深,喙部为鲜亮的橙红色。

保护

本种为一极危物种,在1999年(至少一只混杂于大凤头燕鸥群中)与2000年(一个大凤头燕鸥群集附近发现四头成鸟和四头雏鸟)福建省连江县马祖列岛中岛上发现纪录以前,在文史记载上,已经逾百年未出现过,使其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绝种,故有“神话之鸟”之称[5][6]。于此之前,在山东省北部海岸、福建省闽江口[7]菲律宾泰国印尼、和沙劳越也曾有它们的踪影。2004年在浙江韭山列岛发现另一处繁殖地。

其数目的下降被归咎于滥采鸟蛋。它们能够在马祖存活,可能的原因是马祖过去为一处军事禁区,进入当地被限制有关。目前马祖将中华凤头燕鸥订为县鸟,并划设了一燕鸥保护区

在中国沿海各省的海岸仍然有发现它们的可能,通常与别种燕鸥混群生活[8]:正在迁徙的燕鸥曾分别于1998年与2000年在八掌溪被发现[9]。目前的监测数据表明,该物种的全球种类总量仍少于50只,在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最濒危的100个物种。

澎湖县野鸟学会2014年6月份在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区鸡善屿发现中华凤头燕鸥的行影,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认的第3个繁殖地。[10] 2019年5月出没于台湾岛高屏溪出海口。2020年4月出现于台南市北门急水溪口。[11]

文化

当2000年发现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列岛现踪时,曾让马祖之名跃上国际舞台,之后马祖当局亦以此作为观光利器,更将中华凤头燕鸥订为“县鸟”。以观光立县的连江县(马祖)在观光建设时更利用了中华凤头燕鸥的意象,如在指示路标(牌)、路灯、福澳港入口、机场到站出口、马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及游客中心等地周边皆设置了神话之鸟,甚至在庙宇艺术上运用,如南竿乡牛峰境五灵公庙的飞檐中融入了中华凤头燕鸥[12]北竿乡坂里天后宫之参道设置中华凤头燕鸥造型的石灯笼,足见“神话之鸟”在马祖也代表了讨喜、幸运。

注释

  1. 鸟类学家 James L. Peters(1934)将本种归类于大凤头燕鸥东南亚种[3]

参考资料

  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Thalasseus bernsteini.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7 August 2018].  资料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极危级别的原因
  2. Schlegel H. Sternae. "Muséum d'histoire naturelle des Pays-Bas:Revue méthodique et critique des collections déposées dans cet établissement". Zoologische Mededelingen(Leiden, Rijksmuseum van Natuurlijke Historie). 1863–1866, t.6. pp.233
  3. James Lee Peter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Volume II)".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pp.342.
  4. Bridge, E. S.; Jones, A. W. & Baker, A. J. "A phylogenetic framework for the terns (Sternini) inferred from mtDNA sequences: implications for taxonomy and plumage evolution" (PDF).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5, 35: 459–469 [2014-02-15]. 
  5. 梁皆得. 神话之鸟: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鷗. 连江县政府. 2007年10月. ISBN 978-986-01-1237-5. 
  6. 刘小如、丁宗苏、方伟宏、林文宏、蔡牧起、颜重威. 台湾鸟类志第二版(中). 2012年12月: pp.242–244 [2014-02-20]. ISBN 978-986-03-3926-0. 
  7.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pp.174, pl.48(437). ISBN 7-5355-3224-1. 
  8. 颜重威、诸葛阳、陈水华. 中国的海鷗与燕鷗. 台湾, 南投: 国立凤凰谷鸟园. 2006年10月: pp.119–121. ISBN 986 00-6630-2. 
  9. 郑旭凯. 地球稀客黑嘴端凤头燕鷗 八掌溪见嬌影. 自由时报. 2000-10-30. 
  10. 华视. "神话之鸟"现蹤 澎湖双宿双飞. 华视. 2014-07-31. 
  11. 陈慧明. 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鷗”现身台南北门急水溪. 2020-04-08 [2020-05-08]. 
  12. 牛峰境五灵公庙建筑赏析(图示). [2017-03-13]. 
  • M. Gochfeld & J. Burger in Josep del Hoyo, Andrew Elliott, Jordi Sargatal.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3: Hoatzin to Auks". Lynx Edicions. 1996: pp.647. ISBN 978-84-87334-20-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