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字词转换处理:修订间差异

帮助页面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7行: 第7行:
'''字词转换处理'''是MediaWiki软件的一項自動轉換操作,目的是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显示不同变体的文本。
'''字词转换处理'''是MediaWiki软件的一項自動轉換操作,目的是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显示不同变体的文本。


求闻百科的讀者和編者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所需求或貢獻的中文在性質上有許許多多的差異,像是[[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異、各地区[[詞彙]]的差異、[[方言]]差異造成的[[书面語言]]的差異等等。MediaWiki將這些中文性質集合在一起,稱為「语言变体」。求闻百科並不規範讀者或編者要使用何種语言变体阅读或编辑,而是嘗試以電腦程式的自動轉換來適應這些差異,讓編者可以以自己的阅读或编写習慣提供資料,也讓讀者可以選擇所要的資料的用字遣詞。
求闻百科的讀者和編者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所需求或貢獻的中文语言存多的差異,像是[[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異、各地区[[詞彙]]的差異、[[方言]]差異造成的[[书面語言]]的差異等等。這些中文性質集合在一起,稱為「语言变体」。求闻百科並不規範讀者或編者要使用何種语言变体阅读或编辑,而是嘗試以電腦程式的自動轉換來適應這些差異,讓編者可以以自己的阅读或编写習慣提供資料,也讓讀者可以選擇所要的資料的用字遣詞。


语言变体的自動轉換與MediaWiki系統本身的原理有關。大部分編者輸入的文章內容,包括文字和源代码等等,都会在系统内保留完整不变的源码,不作自動轉換。讀者使用MediaWiki软件時,並非直接閱讀源碼,而是由系統將源碼即時自動轉換成合適的形式。语言变体轉換就是眾多自動轉換程序中的一道。自動轉換電腦程式的能力範圍包括所有语言设为“中文”(而非中文的某一具体变体)的页面
语言变体的自動轉換與MediaWiki系統本身的原理有關。大部分編者輸入的文章內容,包括文字和源代码等等,都会在系统内保留完整不变的源码,不作自動轉換。讀者使用MediaWiki软件時,並非直接閱讀源碼,而是由系統將源碼即時自動轉換成合適的形式。语言变体轉換就是眾多自動轉換程序中的一道。自動轉換電腦程式的能力範圍包括所有语言设为“中文”(而非中文的某一具体变体)的页面。


大多數時候,MediaWiki根據轉換表進行轉換。有的時候,則是根據編者在源碼中指定的方式作自動轉換,即「手動轉換」。轉換表就是一份列出各種不同语言变体之間,字與字或是詞與詞之間的對應關係的表格。目前只有拥有编辑界面权限的用户组(如管理员、界面管理员)能編輯轉換表。「手動轉換」仍然是在讀者使用時即時作的自動轉換,但是這時程序是根據編者在源碼中指定的方式為優先。編者可以在編輯存檔後切換至其他的语言变体查看情況。
大多數時候,MediaWiki根據轉換表進行轉換。有的時候,則是根據編者在源碼中指定的方式作自動轉換,即「手動轉換」。轉換表就是一份列出各種不同语言变体之間,字與字或是詞與詞之間的對應關係的表格。目前只有拥有编辑界面权限的用户组(如管理员、界面管理员)能編輯轉換表。「手動轉換」仍然是在讀者使用時即時作的自動轉換,但是這時程序是根據編者在源碼中指定的方式為優先。編者可以在編輯存檔後切換至其他的语言变体查看情況。


== 选择语言变体 ==
== 选择语言变体 ==
目前,MediaWiki系统支持中文的zh(中文,不转换)、zh-hant(繁體,通用)、zh-tw(中国台湾)、zh-hk(中国香港)、zh-mo(中国澳门),以及zh-hans(简体,通用)、zh-cn(中國大陸)、zh-sg(新加坡共和国)、zh-my(馬來西亞)九種'''语言变体'''。其中,zh(中文,不转换)、zh-hant(繁體)、zh-hans(簡體)三種模式主要用於維護,編輯註冊後在[[Special:参数设置#mw-prefsection-gadgets|{{int:preferences}}/{{int:gadgets}}/{{int:Gadget-section-appear}}]]中去除<code>隐藏“不转换”、“简体”和“繁体”三个标签</code>的复选框才能顯示。编者应该根据其所在地区选择最具体的语言变体,例如中国大陆的用户应该选择zh-cn而非zh-hans
目前,MediaWiki系统支持中文的zh(中文,不转换)、zh-hant(繁體,通用)、zh-tw(中国台湾)、zh-hk(中国香港)、zh-mo(中国澳门),以及zh-hans(简体,通用)、zh-cn(中國大陸)、zh-sg(新加坡共和国)、zh-my(馬來西亞)九種'''语言变体'''。其中,zh(中文,不转换)、zh-hant(繁體)、zh-hans(簡體)三種模式主要用於維護,不应当直接使用,如需使用登录后在[[Special:参数设置#mw-prefsection-gadgets|{{int:preferences}}/{{int:gadgets}}/{{int:Gadget-section-appear}}]]中去除<code>隐藏“不转换”、“简体”和“繁体”三个标签</code>的复选框才能顯示。编者应该根据其所在地区选择最具体的语言变体,例如中国大陆的用户应该选择zh-cn(大陆简体)而非zh-hans(简体)


=== 内容的语言变体 ===
=== 内容的语言变体 ===
第21行: 第21行:
* 所有用户(无论是否已登录)都可以把[[URL]](<code>{{SERVER}}/wiki/条目名称</code>)中的 <code>wiki</code> 改成 <code>zh-xx</code>。对于<code>{{SERVER}}/index.php</code> 开头的页面,可以在URL最后加上 <code>&variant=zh-xx</code> (URL含有 <code>?</code> 时用)或<code>?variant=zh-xx</code> (URL不含有 <code>?</code> 时用)。其中 <code>xx</code> 可为 <code>hans</code>、<code>hant</code>、<code>cn</code>、<code>tw</code>、<code>hk</code>、<code>mo</code>、<code>sg</code>、<code>my</code>。
* 所有用户(无论是否已登录)都可以把[[URL]](<code>{{SERVER}}/wiki/条目名称</code>)中的 <code>wiki</code> 改成 <code>zh-xx</code>。对于<code>{{SERVER}}/index.php</code> 开头的页面,可以在URL最后加上 <code>&variant=zh-xx</code> (URL含有 <code>?</code> 时用)或<code>?variant=zh-xx</code> (URL不含有 <code>?</code> 时用)。其中 <code>xx</code> 可为 <code>hans</code>、<code>hant</code>、<code>cn</code>、<code>tw</code>、<code>hk</code>、<code>mo</code>、<code>sg</code>、<code>my</code>。
* 已登入的用戶可以在[[Special:参数设置|参数设置]]中选择不同的中文語言变体;
* 已登入的用戶可以在[[Special:参数设置|参数设置]]中选择不同的中文語言变体;
* 对于未登录用户,系統根据用户浏览器要求的语言设置。[[/浏览器设置|参见此处]]
* 对于未登录用户,系統根据用户浏览器要求的语言设置;
* 如果以上設定都没有,则預設为不轉換。
* 如果以上設定都没有,则預設为不轉換。


另外,不同的面板(Skin)都增加了到各個语言变体的链接,如Vector面板,連結是在頁面討論頁連結旁,使用下拉選單選擇的。
另外,不同的皮肤(Skin)都带有了到显示语言变体页面的链接,如在Vector皮肤中,連結是在頁面討論頁連結旁,使用下拉選單選擇的,而共笔和Timeless皮肤则需要点击右上角的“{{Int:variants}}”

注意:只有页面语言为“中文”(而非某一具体变体)时才能够设置具体的语言变体。


=== 界面语言 ===
=== 界面语言 ===
第31行: 第33行:
== 转换技术 ==
== 转换技术 ==
在技术上,求闻百科的字词转换共通过四个层级来实现:
在技术上,求闻百科的字词转换共通过四个层级来实现:
* MediaWiki内置的转换表,供所有MediaWiki网站(不局限于求闻百科)进行转换;
* MediaWiki内置的转换表,供所有基于MediaWiki软件的网站(不局限于求闻百科)进行转换;
* 在[[MediaWiki:Conversiontable]]中定义的简繁和地区词转换表,供求闻百科的转换;
* 在[[MediaWiki:Conversiontable]]中定义的简繁和地区词转换表,供求闻百科所有页面的转换;
* 各[[Qiuwen:字詞轉換處理/公共轉換組|公共转换组]],供主题领域相同和相似的条目统一转换;
* 各[[Qiuwen:字詞轉換處理/公共轉換組|公共转换组]],供主题领域相同和相似的条目统一转换;
* 各条目内设置的[[Help:手工字词转换|手工转换]],供该条目单独使用。
* 各条目内设置的[[Help:手工字词转换|手工转换]],供该条目单独使用。
第55行: 第57行:


=== 公共转换组 ===
=== 公共转换组 ===
{{seealso|Template:NoteTA|Module:CGroup}}
{{Main|Help:公共转换组}}{{seealso|Template:NoteTA|Module:CGroup}}
公共转换组是指多个页面共用的一套转换规则,但不是所有页面都要应用这一套转换规则。例如,“user”这个词,在台湾一般称为“-{使用者}-”,而简体中文称为“-{用户}-”,港、澳两个特区则使用和简体一样的说法“-{用戶}-”。在与MediaWiki有关的页面,繁体中文“-{偏好設定}-”对应简体中文“-{参数设置}-”。
公共转换组是指''多个页面''共用的一套转换规则,但''不是所有''页面都要应用这一套转换规则。例如,英文“user”这个词,在台湾一般称为“-{使用者}-”,而简体中文称为“-{用户}-”,港、澳两个特区则使用和简体一样的说法“-{用戶}-”。在与MediaWiki有关的页面,繁体中文“-{偏好設定}-”对应简体中文“-{参数设置}-”。


公共转换组是通过模块在页面内定义<code><nowiki>-{H|</nowiki>一条转换规则-{}-<nowiki>}-</nowiki></code>实现的,其本质实际上属于隐藏手工转换。
公共转换组是通过模块在页面内定义<code><nowiki>-{H|</nowiki>一条转换规则-{}-<nowiki>}-</nowiki></code>实现的,其本质实际上属于隐藏手工转换。
第62行: 第64行:
公共转换组是在[[Module:CGroup]]的子页面定义的。如需在在页面使用一个公共转换组,可以使用{{tl|NoteTA}}模板。具体请参考该模块和模板的文档。
公共转换组是在[[Module:CGroup]]的子页面定义的。如需在在页面使用一个公共转换组,可以使用{{tl|NoteTA}}模板。具体请参考该模块和模板的文档。


=== 手转换 ===
=== 手动指定转换 ===
{{主条目|#手工转换}}
{{主条目|#手工转换}}
你可以在特定的地方指定一部分文字如何转换,或者不进行转换。
你可以在特定的地方指定一部分文字如何转换,或者不进行转换。
第129行: 第131行:
<code><nowiki>-{A|转换规则}-</nowiki></code>用于呈现指定内容的同时,'''给全文应用这条转换规则'''。
<code><nowiki>-{A|转换规则}-</nowiki></code>用于呈现指定内容的同时,'''给全文应用这条转换规则'''。


例如:<code><nowiki>-{A|zh-cn:博客; zh-hk:網誌; zh-tw:部落格;}-、博客、網誌、部落格</nowiki></code>
例如:
<code><nowiki>-{A|zh-cn:博客; zh-hk:網誌; zh-tw:部落格;}-、博客、網誌、部落格</nowiki></code>


在不同语言下分别显示为:
在不同语言下分别显示为:
第166行: 第167行:
<code><nowiki>-{H|转换规则}-</nowiki></code>与上述类似,但是在代码出现的地方不会产生转换后的文字,称为隐藏式全文手工转换。{{tl|NoteTA}}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
<code><nowiki>-{H|转换规则}-</nowiki></code>与上述类似,但是在代码出现的地方不会产生转换后的文字,称为隐藏式全文手工转换。{{tl|NoteTA}}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


例如:<code><nowiki>-{H|zh-cn:博客; zh-hk:網誌; zh-tw:部落格;}-博客、網誌、部落格</nowiki></code>
例如:
<code><nowiki>-{H|zh-cn:博客; zh-hk:網誌; zh-tw:部落格;}-博客、網誌、部落格</nowiki></code>


在不同语言下分别显示为:
在不同语言下分别显示为:
第210行: 第210行:


== 自動轉換的能力範圍 ==
== 自動轉換的能力範圍 ==
MediaWiki的很多頁面都可進行自動轉換,但是仍有很多例外,例如[[Special:Recentchanges]]這樣的特殊頁面,就有一部分内容是不轉換的
MediaWiki的很多頁面都可進行自動轉換,但是仍有很多例外。
=== 頁面分類 ===
=== 頁面分類 ===
目前自動轉換電腦程式的能力範圍不只是百科的條目文章,也包括頁面分類等等頁面。因此除非特別指定,否則條目標題或是子分類標題的分類是根據經過自動轉換之後的'''結果'''來分類。然而在此的自動轉換和別處不同,僅僅是簡單的「繁簡轉換」,並沒有進一步轉換。
目前自動轉換電腦程式的能力範圍不只是百科的條目文章,也包括頁面分類等等頁面。因此除非特別指定,否則條目標題或是子分類標題的分類是根據經過自動轉換之後的'''結果'''來分類。然而在此的自動轉換和別處不同,僅僅是簡單的「繁簡轉換」,並沒有進一步轉換。
第226行: 第226行:
重定向頁的內容'''不會'''受到自動轉換電腦程序影響。
重定向頁的內容'''不會'''受到自動轉換電腦程序影響。


本百科的條目名稱搜索(「進入」)'''會'''受到自動轉換電腦程序影響。
本百科的條目名稱搜索(「進入」)'''會'''受到自動轉換電腦程序影響。本百科的條目全文搜索(「搜索」)'''不會'''受到自動轉換電腦程序影響。
本百科的條目全文搜索(「搜索」)'''不會'''受到自動轉換電腦程序影響。


本百科之外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可能有自己的自動轉換電腦程序。目前已知搜索時會作簡單的繁簡轉換。當需要建立繁簡重定向頁的時候,建立新條目的方式往往無法奏效。
本百科之外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可能有自己的自動轉換電腦程序。目前已知搜索時會作簡單的繁簡轉換。當需要建立繁簡重定向頁的時候,建立新條目的方式往往無法奏效。


== 編輯一般文章時的注意事項 ==
== 注意事項 ==

* '''避免繁簡混雜、或以繁/簡體打出簡/繁體用詞''',文章內容及標題(包括分類標題)必須全簡體或繁體,例如对「-{中國历史}-」(正确写法为“-{中国历史}-”或「-{中國歷史}-」)和「-{操作系統}-」(正确写法为「-{作業系統}-」或“-{操作系统}-”),系統可能无法作出正確的轉換。如果為單純繁簡轉換(如前者),尚可能成功;但若為使用繁體文字打出簡體詞彙(如後者),則轉換通常註定失敗。因此,除非十分瞭解繁簡差異,否則在編輯極易出現繁簡差異的條目(例如[[電腦]]相關的條目)時,請簡體中文使用者不要使用繁體字錄入、繁體中文使用者不要使用簡體字錄入。
=== 标题不可繁简混用 ===
{{See also|Qiuwen:命名常规}}
文章標題(即页面名称)必須全簡體或繁體,否则系统无法正确转换。例如对「-{中國历史}-」(正确写法为“-{中国历史}-”或「-{中國歷史}-」)。

=== 避免忽略了地区词转换的繁简转换 ===
一些词语存在地区词的差别,例如繁体“作業系統”和简体“操作系统”。在[[Help:公共转换组|公共转换组]]的影响下,这些词汇可以正常转换,但如果使用混用的写法,如繁体词汇的简体写法“作业系统”,或者简体词汇的繁体写法“操作系統”,则可能无法正确转换。因此,除非十分瞭解繁簡差異,否則在編輯極易出現繁簡詞彙差異的條目時,使用者應當使用自己熟悉和習慣的語言變體添加內容,避免因對非習慣的語言變體忽略了詞彙差異而導致加入了無法正常繁簡轉換的內容。


== 参见 ==
== 参见 ==
* [[Qiuwen:字词转换方针]]
* [[Qiuwen:字词转换方针]]
* [[Qiuwen:字词转换处理]]
* [[Qiuwen:字词转换处理]]

{{-}}
{{帮助导航}}
{{帮助导航}}
{{字詞轉換索引}}
{{字詞轉換索引}}



<small>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Help:AC 页面来源],[[CC BY-SA 3.0]]。
* [[zhwiki:Help:AC|页面来源]],[[CC BY-SA 3.0]]。
* [https://rs.miraheze.org/wiki/Help:繁简转换 页面来源],经原作者准许为[[CC BY-SA 4.0]]
* [https://rs.miraheze.org/wiki/Help:繁简转换 页面来源],经原作者准许为[[CC BY-SA 4.0]]
</small>
</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