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員 → 员 (4), 內 → 内 (2), 貴 → 贵, 連結 → 链接, 參考 → 参考 (2), 全國 → 全国, 國 → 国 (57), 開 → 开, 學 → 学 (8), 共產黨 → 共产党, 參 → 参 (2), 會 → 会 (16), 顧問 → 顾问 (2), 與 → 与 (10), 廠 → 厂, 黨 → 党 (2), 間 → 间 (5), 務 → 务 (6), 導 → 导, 幹 → 干, 漢 → 汉 (58), 語 → 语 (21), 華 → 华 (18), 灣 → 湾 (2), 風 → 风, 豐 → 丰, 陸 → 陆 (8), 主義 → 主义 (3), 雙 → 双, 勞 → 劳 (2), 無 → 无 (4), 盡 → 尽 (2), 構 → 构 (4), 關 → 关 (3), 歐 → 欧, 將 → 将 (3), 舊 → 旧 (2), 張 → 张 (3), 陽 → 阳, 協 → 协 (2), 馬 → 马, 應 → 应 (6), 寧 → 宁 (3), 嚴 → 严 (3), 蘇 → 苏 (7), 雲 → 云 (2), 習 → 习 (…)
(替换不当用词:繁体字)
第315行: 第315行:
'''简体中文'''({{lang-en|Simplified Chinese}},网頁语言代碼:'''zh-Hans''',或网頁国家和地区代碼:'''zh-CN'''、'''zh-SG'''及'''zh-MY''')传统上使用[[GB2312]]、[[汉字内码扩展规范|GBK]]或[[GB18030]]编码,作为[[电子计算机|计算机]]术语在计算机媒介上被广泛使用,如各种[[软件]]操作界面或文档的“简体中文版”。而'''[[繁体中文]]'''(又称“正体中文”{{lang-en|Traditional Chinese}},网頁语言代碼:'''zh-Hant''',或网頁国家和地区代碼:'''zh-TW'''、'''zh-HK'''及'''zh-MO''')通常使用“[[BIG5]]编码”,[[香港|港]][[澳门|澳]]亦有采用“[[大五碼#香港增补字符集|BIG5-HKSCS]]编碼”,是另一个独立[[中文]]版本。除非采用[[UTF-8]]等[[Unicode]]编码,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版本通常互不兼容。
'''简体中文'''({{lang-en|Simplified Chinese}},网頁语言代碼:'''zh-Hans''',或网頁国家和地区代碼:'''zh-CN'''、'''zh-SG'''及'''zh-MY''')传统上使用[[GB2312]]、[[汉字内码扩展规范|GBK]]或[[GB18030]]编码,作为[[电子计算机|计算机]]术语在计算机媒介上被广泛使用,如各种[[软件]]操作界面或文档的“简体中文版”。而'''[[繁体中文]]'''(又称“正体中文”{{lang-en|Traditional Chinese}},网頁语言代碼:'''zh-Hant''',或网頁国家和地区代碼:'''zh-TW'''、'''zh-HK'''及'''zh-MO''')通常使用“[[BIG5]]编码”,[[香港|港]][[澳门|澳]]亦有采用“[[大五碼#香港增补字符集|BIG5-HKSCS]]编碼”,是另一个独立[[中文]]版本。除非采用[[UTF-8]]等[[Unicode]]编码,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版本通常互不兼容。


“[[简体字]]”是[[中华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ref>{{cite web |url = http://news.sina.com.cn/o/2012-09-10/033925136141.shtml |title = 简体字并不是当代社会的“特产” |quote =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而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①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体字。②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 |access-date = 2018-07-10 |archive-date = 2021-03-13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3025643/http://news.sina.com.cn/o/2012-09-10/033925136141.shtml |dead-url = no }}</ref>(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参考《[[简化字总表]]》)。由于使用简体中文软件的主要是[[中国大陆]]用户,故而这里的“简体中文”事实上等同于“[[GB2312]]编码”或“[[GB18030]]编码”,意即绝大部份[[軟件]]的“简体中文版”采用中国[[普通话]]的汉字编码,特别是IT术语的翻译,与海外之简体中文也不尽相同。
“[[简体字]]”是[[中华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ref>{{cite web |url = http://news.sina.com.cn/o/2012-09-10/033925136141.shtml |title = 简体字并不是当代社会的“特产” |quote =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而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①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体字。②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 |access-date = 2018-07-10 |archive-date = 2021-03-13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3025643/http://news.sina.com.cn/o/2012-09-10/033925136141.shtml |dead-url = no }}</ref>(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参考《[[简化字总表]]》)。由于使用简体中文软件的主要是[[中国大陆]]用户,故而这里的“简体中文”事实上等同于“[[GB2312]]编码”或“[[GB18030]]编码”,意即绝大部份[[軟件]]的“简体中文版”采用中国[[普通话]]的汉字编码,特别是IT术语的翻译,与海外之简体中文也不尽相同。


中国大陆官方标准“[[汉字]]”的正式称呼是“[[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传承字]]),目前简化字主要在[[中国大陆]]、[[新加坡]]以及少部分[[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中使用。至于[[马来西亚]],当地各大华文报刊和官方文字采取“简繁并用”,而当地华校则教授简体中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官方将简化之前的本字称作“繁体字”。由于人们对“简化字”、“简体字”与“简体中文”等术语的混淆,简体中文也常被泛指以“[[规范汉字]]”书写的[[现代标准汉语]]。
中国大陆官方标准“[[汉字]]”的正式称呼是“[[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传承字]]),目前简化字主要在[[中国大陆]]、[[新加坡]]以及少部分[[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中使用。至于[[马来西亚]],当地各大华文报刊和官方文字采取“简繁并用”,而当地华校则教授简体中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官方将简化之前的本字称作“繁体字”。由于人们对“简化字”、“简体字”与“简体中文”等术语的混淆,简体中文也常被泛指以“[[规范汉字]]”书写的[[现代标准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