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wen:不要打制度擦边球: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9行: 第9行:


打规则擦边球的行为包括且不仅限于:
打规则擦边球的行为包括且不仅限于:
* 频繁断章取义一类的方式,打着遵守方针的旗号,利用包括讨论、申诉、在条目中编辑或其他行为来曲解方针实际原则的行为。请格外注意,'''求闻百科不欢迎讼棍'''
* 频繁断章取义一类的方式,打着遵守方针的旗号,利用包括讨论、申诉、在条目中编辑或其他行为来曲解方针实际原则的行为。请格外注意,<u>求闻百科不欢迎讼棍</u>
* 打着开诚讨论的旗号,固守已经被社区拒之门外的己见,或故意设置不相关的议题,导致讨论串无限延长的行为。
* 打着开诚讨论的旗号,固守已经被社区拒之门外的己见,或故意设置不相关的议题,导致讨论串无限延长的行为。
* 打着沟通、反破坏的旗号,骚扰其他用户,导致被骚扰的用户无法正常编辑。
* 打着沟通、反破坏的旗号,骚扰其他用户,导致被骚扰的用户无法正常编辑。
第17行: 第17行:


== 范例 ==
== 范例 ==
打规则的擦边球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明知故犯'''。下方例子并不能完全覆盖打擦边球的各个方面,仅作为参考案例罗列如下。
打规则的擦边球一个重要特征,就是<u>明知故犯</u>。下方例子并不能完全覆盖打擦边球的各个方面,仅作为参考案例罗列如下。
=== 曲解既有方针 ===
=== 曲解既有方针 ===
# 利用既有求闻百科方针中的某一段文字表述来刻意歪曲整段方针的主旨,或以此为理由挑起争端进而攻击或掩护某位用户;
# 利用既有求闻百科方针中的某一段文字表述来刻意歪曲整段方针的主旨,或以此为理由挑起争端进而攻击或掩护某位用户;
第36行: 第36行:


== 注意甄别意图 ==
== 注意甄别意图 ==
{{policy shortcut|QW:AGF}}
应当谨慎使用“打规则的擦边球”这一术语,因为这可能被解读为是在指控他人进行恶意编辑。用户可能进行了上述行为,但这并不能当作是他们有恶意的证据。实际意图应当分开考虑,以决定行为是蓄谋已久,或是一时兴起,或仅仅是在重复过去其他编者看起来有效的战术。“打规则的擦边球”这一术语不是丑化当事人的帽子。我们的目标是将重点聚集在改善条目质量相关的求闻百科活动上,而不是把这里当成游戏竞技场,任由人们同其对手争执不休并以此为乐。判断他人的意图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达成,相关的处理也'''请交给管理员或裁决委员完成''',而不需要将其直接激化为正面冲突。
应当谨慎使用“打规则的擦边球”这一术语,因为这可能被解读为是在指控他人进行恶意编辑。用户可能进行了上述行为,但这并不能当作是他们有恶意的证据。实际意图应当分开考虑,以决定行为是蓄谋已久,或是一时兴起,或仅仅是在重复过去其他编者看起来有效的战术。“打规则的擦边球”这一术语不是丑化当事人的帽子。我们的目标是将重点聚集在改善条目质量相关的求闻百科活动上,而不是把这里当成游戏竞技场,任由人们同其对手争执不休并以此为乐。判断他人的意图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达成,相关的处理也请<u>交给管理员或裁决委员完成</u>,而不需要将其直接激化为正面冲突。


== 擦边球的处理 ==
== 擦边球的处理 ==
一般而言,擦边球应当是按照破坏的标准来处理的。但由于普通破坏行为本身对于方针的熟悉度不如打擦边球更高,这也让打擦边球的行为本身更具隐蔽性,也更具破坏性。在确认用户所做出的相关行为具有故意的成分后,管理员或裁决委员会成员应当对打擦边球的行为处以远高于常见的破坏行为的封禁,不排除初次编辑即封禁1个月以上的可能。
一般而言,擦边球应当是按照破坏的标准来处理的。但由于打擦边球者对方针、规则较普通破坏者更熟悉,这也让打擦边球的行为本身更具隐蔽性,也更具破坏性。在确认用户所做出的相关行为具有故意的成分后,管理员或裁决委员会成员应当对打擦边球的行为处以远高于常见的破坏行为的封禁,不排除初次编辑即封禁30日(1个月以上的可能。
{{-}}
{{-}}
{{方针列表}}
{{方针列表}}